《微表情心理学》:
第一章 会“说话”的表情
沉默的眼光中,含着声音和话语
人们常说:“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古罗马诗人奥维特也说:“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我们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能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出来。注视并读懂“眼睛的话”,识人即可事半功倍。
你的眼神暴露了你的人品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度哉?”说的就是,观察一个人,最好莫过于观察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掩盖不了一个人内心的善恶。心地光明正大,眼睛就会明亮;心地不光明正大,眼睛就灰暗无神。听一个人讲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神,这个人(的美与丑)怎么能够隐匿起来呢?
眼睛可说是脸部最富表情的器官,也是最容易泄露秘密的地方,人类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就反映在眼神上。
如果对方的眼神横射,仿佛有刺,表明他(她)对你异常冷淡,如果你想和他(她)交往下去,就应该用心研究他(她)对你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
如果对方眼神阴沉,你要明白这是凶狠的信号,你与他(她)交往,须得小心一点,或许他(她)已经有了向你出击的准备了。如果你不想和他(她)分个高低,那么你最好马上鸣金收兵。
如果对方的眼神流动异于平时,有可能是他胸怀诡计,你万不可轻信他(她)的甜言蜜语,这有可能是钩上的饵,是糖衣炮弹,这时你就要格外小心了。
如果对方的眼神似在发火,便可表明他(她)此刻是怒火中烧,戾气极盛。这时你应该马上借机避开,千万不要逗留,即使一会儿也不行。等对方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其心平气和地交流沟通。因为步步紧逼,只会让事态更加严峻,甚至出现正面的剧烈冲突。
如果对方的眼神恬静,面有笑意,说明他(她)此刻的心情很好,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如果你有求于他(她)的话,这是让他(她)满足你愿望的最好机会;如果你只是想讨他(她)的欢心,你只要说一些恭维的话就可以了。
如果对方的眼神呆滞,唇皮泛白,说明他(她)此刻正处于一种惶恐万状、六神无主的状况,你应该热情而真诚地给予他(她)信心与帮助。
总之,人的每一个眼神都会产生奇妙复杂的语言。只要你用心参悟,必可发现人心毕露。
深情对视,是爱的制胜手段
关于这一主题,海伦·G.布拉温所著的《性和独身女性》做了极为有趣的描述,其中提到:一个独身女子若在西餐馆等公共场所选中一个男子,直接深情地凝视其眼睛,然后,回过头来与同伴聊天或阅读杂志。接着,做出一种挂念的姿态,再度同样凝视其人,随即垂下头来。如此往复三次就会诱惑对方、引起对方对自己的兴趣。结论是:暗送“秋波”,至今仍是求爱者的制胜手段。
反过来说,那些情感出现问题的情侣或夫妻,也可以用增加“对视”来找回初心。现实生活中,国内外很多婚姻家庭咨询专家就已将“深情对视”用作沟通、深化夫妻感情的手段之一。
例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心理学家罗伯特·爱泼斯坦就曾进行过“深情对视”的实验。他要求参与者面带微笑、充满爱意地看着对方8秒钟左右。开始时,会有人忍俊不禁,甚至笑出声来。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双方就会认真地深情对望。
结果证明,对视前后,参与者彼此间的爱慕程度平均上升7%,喜欢程度上升1l%,亲密程度上升45%。如果相互凝望两分钟或以上,89%的人表示,这增强了彼此间的亲密感。
当然,不仅仅是爱情,人际交往中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对话之际的目光接触,来检视对方的关心度、理解度以及对这些话的容忍度。简而言之,对方对自己的注视程度成了判断其人注意集中度的标志,进而,注视和被组合的脸部表情变化都能提供自己想要了解对方的反应。
观察眼神的集中程度
这是指观察对方是眼神四射,不知究竟是在看什么地方,还是眼神凝定,专心一致在看着自己,这些表现所代表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当对方是男性时,如果他眼神四射,神不守舍,完全不看着你,便表示对你不感兴趣或无亲近感。如果你们正处于交谈中,则说明了他对于你所说的话已经没有兴趣了,甚至已经感到厌倦了。这时你最好赶紧结束你现在的话题,即使再说下去也不会有效果,或找个借口告退,或寻找新的话题,谈一些他感兴趣的事。反之,如果他的眼神凝定并注视着你,则说明他对你感兴趣或者有好感,非常乐意和你谈话,并有意与你做进一步的沟通。
但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女人身上时,此意义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当女人凝视对方时,往往表示她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传达给对方。有心理学家做过关于对视的实验,实验分男女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受测者在被指示隐藏内心真实的想法时,男性注视对方的时间会降低,女性反而提高。因此,当你发现一位女人注视你的时间过久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她是不是对自己隐藏了什么?
另外,透过眼神的集中程度还可识别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美国的一位比较心理学家理查·格西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观测“自闭症”患儿注视陌生的成年人的时间。他将成年人分两组,一组,蒙着眼睛;另一组,不蒙眼睛。让自闭症患儿分别与两组成人见面,结果发现儿童注视前者的时间是后者的三倍。实验中还发现,当儿童与成人四目相对时,儿童会立刻移开视线。由此可以推断,性格内向的人一般都不愿意注视对方。
观察眼神的活动方向
如果你在谈话中发现对方的眼神上扬,那你最好马上结束你的话题,退而求接近之道。这种眼神表示他已经不想再和你谈下去了,不管你说得如何生动、理由如何充分、说法如何巧妙,都不能提起对方的兴趣了。
如果对方的眼神下垂,甚至连头都不愿抬起,则说明他心事重重,甚至非常痛苦。这时你可以说些安慰的话,然后马上告辞,多说无益。因为这时不管你向他说得意的事还是痛苦的事都只会加重他的痛苦。
如果对方的眼神斜瞥,则可能是鄙视你、看不起你。不过,也有例外,当一个人想看清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时,也会用斜视来偷看。比如,在一次聚会上,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突然出现,在场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她,但有位年轻的男士却把脸转到了另一边。难道他对这位美女不感兴趣吗?当然不是,这其实是一种自制行为,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压制自己的兴趣。如果这位女性的魅力太强了,他便会用斜视来偷看。
另外,眼神的方向还与职位高低有关。当然,职位越高,眼神也会越高。开会时,领导的眼神会不由自主由高处发出,并直接投射下来。而下属呢?即使没有做错任何事,但眼神却常常由下而上仰视领导,总是显得那么的软弱无力。由于职位高的人为保持对下属的威严,而采用俯视的姿态,而下属则因为敬畏领导而仰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