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成型。除狮形烛台等个别象生器物需整体模制,为泥条盘筑,扁壶等特殊器型需粘片成型外,多数器物均拉坯成型。兽足、鸡首、虎首、牛首、马首、鹿首及貘形钮、叶脉纹桥形系,多模制而成,继而贴饰在拉坯器物上。拉坯是瓷器成型的一般情形,尼姑婆山窑址也不例外,但是大量精工的象生器物、象生组件及铺首、佛像装饰表明吴晋时期模制成型技艺的精进。
再说修坯。整体而言,尼姑婆山窑址修坯较精致。外壁光洁,自不必论。精工器物的内壁也有较好修整,T1:7平底樽内壁的手指窝痕是不多的例外。罐、盘口壶等深腹器,内壁的光糙无关观瞻,修坯才相对草率,但仍有部分罐、壶,内壁经过细致修整,不见拉坯留下的弦纹。上虞大园坪窑址是东汉晚期的精品窑场,模贴铺首、系钮的器物内壁,多有手指捺痕,瓿、孽外壁拍印几何纹,内壁则凹凸不平。尼姑婆山窑址,此类现象虽未尽免,但大有改观。
最后说上釉。樽、洗等精工器物,除了外底,外壁通体施釉。碗、罐、壶等施釉多不及底,并见流釉现象。多数器物外壁施釉采用“浸釉法”,即以口沿朝下,侧向浸入盛釉容器中左右转动(图三十七)。精工器物施釉及底,近底处或双手所执的部位可能还需“补釉”。施釉不及底的“粗品”,操作相对草率,外壁的半釉线亦不齐整。至于多数罐、壶的内壁,除口颈部位外,深处无需上釉,内壁的釉汁便随其所至,并无拘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