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
刘裕十天拨乱反正:管理就是管自己
【历史事件】公元404年,宋武帝刘裕初到建康。当地政策松弛,豪族横行霸道,小民穷苦屈辱。刘裕以身作则,严格按规章行事。百官恭敬效仿,恪守本职。不到十天,整个建康城气象一新。
【华杉讲透】《大学》所谓“一人定国”,就是此意。行“絜矩之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絜”是度量,“矩”是尺子,“絜矩之道”就是规范、示范。管理不是管别人,而是管自己。你要别人怎么做,自己要先做到。
翻开本书,看东晋十六国政权更迭,品“上行下效”的管理之道!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3》(第140-141页 节选)
三月十四日,夜,慕容宝与太子慕容策、辽西王慕容农、高阳王慕容隆、长乐王慕容盛等率骑兵一万余人出城,奔赴慕容会的军营,河间王慕容熙、渤海王慕容朗、博陵王慕容鉴都年幼,未能出城,慕容隆转头回城接他们,亲自驾车,把他们带走。后燕将领王沈等投降北魏。乐浪王慕容惠、中书侍郎韩范、员外郎段宏、太史令刘起等带领宫廷乐师及歌舞演员三百人逃奔邺城。
中山城中无主,百姓惶惑,东门大开。北魏王拓跋珪想要当夜入城,冠军将军王建志在掳掠,说担心晚上进去,士卒盗窃府库财物,请等明天天亮再进城,拓跋珪于是停止。后燕开封公慕容详没来得及跟慕容宝逃走,在城中自立为主,闭门拒守。拓跋珪全军攻城,一连数日,也无法攻克,派人登上巢车(攻城用的兵车,高如鸟巢),到城墙边喊
话:“慕容宝已经抛弃你们逃走,你们一群老百姓,白白送死,是为了谁呢?”守城百姓都说:
“群小无知,只是不想像参合陂那样全部被活埋,努力多活十天半月而已。”拓跋珪回头看着王建,朝他脸上吐口水,派中领将军长孙肥、左将军李栗率领三千骑兵追击慕容宝,一直追到范阳,没有追上,攻破其新城戍而还。
【华杉讲透】
王建连献两计,都坏了大事,一是在参合陂,建议活埋投降的后燕军;二是这次在中山,慕容宝逃走,城门大开,他却担心军队晚上进去,士兵们乘夜私吞财物,不方便他有组织地抢劫,而建议天亮再进城,结果人家又坚守不降了。
王建太“聪明”了,总是比别人多想到一层,《论语》记载: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凡事都三思而后行。孔子听说后评论说,想两次就够了。想得太多,反为所惑。王建就是这样,想得太多了。
卷第一百零五 晋纪二十七(公元383年—384年,共2年)
卷第一百零六 晋纪二十八(公元385年—386年,共2年)
卷第一百零七 晋纪二十九(公元387年—391年,共5年)
卷第一百零八 晋纪三十(公元392年—396年,共5年)
卷第一百零九 晋纪三十一(公元397年,共1年)
卷第一百一十 晋纪三十二(公元398年,共1年)
卷第一百一十一 晋纪三十三(公元399年—400年,共2年)
卷第一百一十二 晋纪三十四(公元401年—402年,共2年)
卷第一百一十三 晋纪三十五(公元403年—404年,共2年)
◆ 2016年,华杉位列企业家作家榜第九,是榜单上少有的“超出具体的商业领域,而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解读的作者”。
——华西都市报
◆ 华杉对国学经典的精彩解读,是知行合一式的心得感悟,比起一般纯学术解读更接地气,在写作手法上也更通俗易懂,年轻人容易接受理解,我认为价值非凡,具有标杆意义,至少能流传一百年。
——“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