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萤火虫全球史系列034:影响历史进程的战争与武器 [英] 阿普里尔·马登 历史上的俄乌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8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4620863
  • 作      者:
    [英]阿普里尔·马登
  • 译      者:
    张建威
  • 出 版 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人类发展至今,经历过无数场杀戮与战争,而武器也在军备竞赛中不断升级,直至核武器的出现……今天,外部环境云谲波诡,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赢家。既然我们渴望和平,就更应了解历史。本书从远古到当代,从石器到核武器,客观清晰地介绍了贯穿历史,武器是如何被制作、使用,并产生影响的,以及科技发展和战争带来的技术传播,又如何影响着武器的升级,并通过大量的真实照片和全彩示意图,还原战争与武器的发展史。

♦️战争的演进:透过云谲波诡的战略和战术,来追踪近战、远程作战、移动作战和防御作战的演进

♦️核武器与相互保证毁灭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美国投放的两颗原子弹摧毁了日本广岛和长崎。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对战争的看法。不久之后便诞生了氢弹,催生了相互保证毁灭原则,迫使各大国坐到谈判桌前……

♦️战争历史:从远古到当代的武器及相关的军事战略

♦️战场之上:因特定武器的战术运用而决定胜负的著名战役

♦️军事技术:科技发明如何重塑战争面貌

♦️终极武器:20件来自全世界的高科技武器,以及它们在战争中的应用


展开
作者简介

英国未来出版社(详见www.futureplc.com)成立于1985年,是英国知名出版公司,旗下拥有80个品牌,包含上百种图书、音像、手机应用(APP)等产品,内容涉及游戏、电影、摄影、音乐、艺术设计、科普、前沿科技、户外运动等,并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设有分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武器的发展与兵戎相见密不可分,进而塑造了人类战争的历史。在本书中,你会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如何用简陋的狩猎工具打造出第一批真正的武器;你将置身从古至今一系列混战、激战中,透过各种战略和战术,来追踪近战、远程作战、移动作战和防御作战的演进,透视黑火药的创新如何永远改变了人类冲突的范式;你将有机会从埃及战车手、罗马军团、蒙古弓箭手、英国骑士、西班牙方阵勇士、美国潜艇兵、德国空军王*等的视角,来观摩战斗,探索让他们在各自战场上保持优势地位的战术和武器;你会目击历史上千奇百怪、令人惊诧、极具毁灭性的武器和与之相呼应的军事部署,从波斯战象到堑壕战,不一而足。而今天无数的军事技术发明,都是从几千年前的某一天,有人扔出一块粗糙的带尖石头开始的……

“萤火虫”系列历史读物网罗中外历史发展长河的各个时期,用海量的精美图片、丰富的一手资料、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业内专家的深入分析、逗趣的主题专栏和轻松幽默的文风,带你领略人类历史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萤火虫”系列图书将为你点亮纷繁复杂的知识,轻松、愉快地捕捉历史的精彩瞬间!


展开
精彩书摘

猎人、英雄与战斗

从石器时代的攻击工具到今日的先进技术,

让我们把武器的故事娓娓道来

爱德华多·阿尔伯特 / 文

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的大部分时间里,不同的文化背景滋生出了迥异的作战方法及相伴而生的军事技术。由于地理、地形和距离的原因,彼此之间的影响和交流受到了限制。因此,南美洲部落的人手持致命吹管在热带雨林环境中的作战方式,与罗马军团的截然不同。虽然形形色色的军事文化都独树一帜,但地理和文化上的关联催生出了日本、中美洲、东南亚、印度、欧洲、中东以及中国等诸多不同的军事区。一旦骑手加复合弓的文化和技术得到完善,中亚草原也会变成另外一个独具特色的军事区。不过,只要各地仍然为重重关山所阻隔,人们就会继续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武器奔赴戎机。然而,当欧洲列强在16世纪打造出装配火炮的远洋帆船时,他们却凭借这种高效的暴力,把自己的战争风格和方法强加于全球其他地区。他们的海军和陆军,在与世界其他军事文化和技术的较量中所向披靡。战争也由此变成了你死我活的较量。面对人员阵亡和土地沦丧,世界其他民族和文化,纷纷以不同速度、不同程度采用了欧洲的战争方式。在当今21世纪,战争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跨文化活动,其方法和技术从无人机到简易爆炸装置(IED)不一而足,正在以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最初设计用于军事用途)所允许的速度进行着调整和应用。除此之外,很难说未来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战争只会发生烈度上的改变,却永远不会终结。它和人类一样古老,尽管某一天或许人类将走到尽头。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人类历史上,那些关于战争的点点滴滴。


从石斧到铁剑

从利用工具到专门设计屠杀武器,其间,人类走过了漫漫长路。

人类历史讲述的就是一个生杀予夺的故事

第一批战争武器,脱胎于用来杀死不同猎物的狩猎工具——木棒、大火烧尖的棍子,甚至还有坚硬的、能击碎头骨的岩石。在此过程中,离不开两项重要的突破。首先,随着燧石破碎技术的日臻完善,熟练的工具制造者们能够将大块的燧石破碎成更锋利、更致命的工具,最终出现了旧石器时代俯拾皆是的手斧。后来人们发现,将斧头固定在手柄上,利用杠杆原理可以产生更大的作用力,同时还能让挥舞斧头的人与袭击对象之间保持一定的防御距离。就这样,第一件真正的武器应运而生。当然,斧头仍然有其他用途,如弓和箭这样的早期武器也大抵如此。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万年,而目前被发现的最早的弓箭手形象则出现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洞穴画像中。这些画像描绘了人类最古老的战斗场景(洞穴壁画的时间很难确定,大约在9000—5000年前之间)。壁画中参战的弓箭手成群结队,间或能看到战败者逃跑的身形。在澳大利亚,长矛、飞斧和狩猎用的回力镖(往往一去不复返)算是远程武器的例子,但在16世纪以后火器被广泛采用之前,弓与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远程武器。因此,2000年来,弓始终是一种具有军事用途的独门利器,它也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武器。

当弓与战车结合形成新的运动战法时,这种快速移动的远程打击力量,便为世界上第一批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战车由四轮马车发展而来,而马车本身的出现则得益于两项重要的发展,即马匹的驯化和车轮的发明。战车在近东战场上驰骋称霸了上千年,直到被骑兵和改进的步兵战术所取代。希腊人是步兵阵形的开山鼻祖。他们将配备长矛和盾牌的重装步兵编成方阵,打败了波斯帝国,确保了希腊城邦的存续。希腊人全民皆兵,其中许多人是农民出身。在希腊城邦之间连绵的战争中,各方都深知军队不可能长期深陷战乱,于是希腊的军事文化便衍生出了对阵战的理念——赢者“通吃”,包括输家的生命、或者至少是人身自由,全都归由胜者发落。这种理念是希腊人独特的创新,与当时其他文化中甚嚣尘上的苟且之风——尽管,为了以后能继续战斗而偷生当下并没有错——迥然不同。但早期的希腊士兵等不到下一场战斗,他们需要结束战争。其他文化也有自己判断胜负的标准,美洲印第安人不求毙敌、只求击敌次数的做法就是一个例子。然而,希腊的战争理念和标准很快传及整个欧洲和近东,特别是在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之后,从16世纪起,随着欧洲的扩张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虽然希腊重装步兵是第一支真正所向披靡的部队,但完善了步兵战略战术的,却是古代罗马军团。罗马帝国拥有当时规模最大的军团。罗马军团是专业训练和后勤保障的产物,大规模生产的铁制武器,尤其是战剑,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战剑是最早的纯粹的武器,除了杀人之外没有其他功能。然而,铸剑会面临独特的冶金困难,这意味着只有在提炼和锻造铁矿石所需的技术完善之后,剑才能成为真正有效的武器。一把好用的剑必须既有韧性,又有刚性,这样才能不致在战斗中折断,同时又能保持锋利。实际上,铁的韧性有余,但刚性不足。一把纯铁打制的剑在战斗中不会折断,但经过数次搏击之后,剑锋就会钝化,变成一根尖细的铁棍。而将铁和碳合二为一的钢坚硬无比,但缺点是易碎。上好的钢打制的剑锋可以磨得极其锐利,却不堪一击。对此,制剑者的解决方案是将钢边焊接到铁体上,从而制造出了一种真正具有毁灭性的杀伤性武器。罗马人曾为他们的军团生产了大量战剑,罗马沦陷后,剑的锻造技术继续得以发展,最终,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维京人的手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们的铁匠制造出了花纹焊接刀剑,质量上乘。

罗马军团的战剑本是一种较为普通的杀戮工具,但辅之以盾牌、标枪以及罗马军团的战术和后勤保障,便形成了数个世纪以来无坚不摧的组合,缔造并维持了古代势力最大、存续时间最久的帝国,也是历史上唯一控制过全部地中海沿岸的帝国。


骑兵

骑兵改变了战争的面貌,缔造了历史上最大的陆地帝国

如果说在古代步兵为王,那么从罗马沦陷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1000年间就是骑兵时代。马镫的发明和应用,可以让用剑或长矛猛烈攻击敌人的骑手稳坐在马背上,再加上骑兵坐骑的培育和饲养,使得这段时期运动战盛行,其间穿插着旷日持久的围攻。这一时期,人们的防御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城堡和类似的防御工事,几乎成为坚不可摧的要塞和权力中心,令左城右隅望而生畏。

虽然穿戴盔甲的骑士是中世纪的标志性形象,但这一时期的骑兵却以不同面目示人。在查理曼(Charlemagne)大帝的统治下,他的庞大帝国需要一支机动打击力量,于是欧洲骑士独霸天下。随后,法兰克人和他们的部分领土受让者、诺曼人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了全副武装、身披铠甲的传奇骑士,在中世纪势不可当,所向无敌。然而,在这一时期,也有其他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尤其是成吉思汗的铁骑大军。13世纪,中亚的游牧部落横空出世,东突西进,所向披靡,横扫遭遇到的一切军队。在这一系列非比寻常的战役中,蒙古骑兵及其战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的,战马。每个骑兵都拥有多达8匹的战马。因此,这些骑兵部队取胜的首要条件,就是培育和饲养大量蒙古马—— 一种体形相对较小,但坚韧强健的马匹。骑手们使用包含短弓和长弓的复合反曲弓,骑马时携带短弓,用于远程小规模作战,步行时则携带长弓。由于上马时能快速射箭,下马时能迅速转用长弓发射箭雨,使得蒙古骑兵成为那个时代最有战斗力的铁骑。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武器史上,任何一件成功的武器总会遭到针锋相对的反击。冲锋骑士对步兵防线造成的冲击是毁灭性的。如何破解?要么通过远距离发射箭雨,要么近距离用长矛和戟筑起一道无法穿透的尖刺做屏障,千方百计阻止他们冲入阵中。作为一种对抗骑兵的远程武器,弩非常强劲且不需要多少训练,但它的射速太慢,无法抵抗大规模的冲锋。

长弓几乎可以和弩相提并论。训练有素的弓箭手一分钟内可以瞄准射出6支箭矢,也可以在不瞄准的情况下射出12支,但要熟练使用长弓,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来锻炼肌肉和习得技能。骑士部队对弓箭手深恶痛绝,在战斗中对他们绝不心慈手软。骑士认为,一个出身卑微的弓箭手居然可以射倒一名全副武装的马背贵族,这简直就是犯上作乱。

这一时期,军事建筑的修建达到了顶峰,建造了位于叙利亚的骑士堡的、爱德华一世的工程师、圣乔治的詹姆斯大师为巩固国王对公国的统治而在威尔士建造了一系列“石环”(ring of stone)城堡。诸如骑士堡、卡纳芬城堡(Caernarfon)和康威城堡(Conwy)这般设计堪称固若金汤。守城者可以居高临下发射箭雨或投下任何东西,来击退企图攻破城墙或城门的攻城者。尽管中世纪的工程师们确实研制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投石机,可以向城墙投掷石头,而且如果地面条件允许,围攻的军队还可以大挖墙脚,但多数情况下,围城最终成功的原因都是守军饥饿或内部叛乱。

在世界的另一端,随着黑火药的发明,骑士和城堡时代却走向穷途末路。自公元1世纪以来,中国人一直在用不同的化合物进行试验,公元7世纪,他们发明了烟火。而到了公元8世纪,他们将硝石(磨碎的硝酸钾)、木炭和硫磺以15∶3∶2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制成了黑火药。但最初,这种黑火药并非用于枪支。

它先是被用作燃烧弹,后来被用作简陋的炸弹。当火药和油性碳氢化合物混合形成推进剂时,“火枪”便出现了。这些火枪,看起来像发射焰火,既没精度又不致命,但是通过密集的齐射,中国人发明出了一种屡试不爽的武器,它会形成烟雾屏障,使此前没有遭遇过这种武器的军队惊愕和恐慌。

这项技术一经发明,便迅速传播开来。据记载,13、14世纪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就已经有了火箭。当人们把黑火药从火箭中取出、放入一个管子时,便引发了一场战争和武器的革命。这场革命一直持续到今天。


从黑火药到核武器

火药的发明开创了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

实验室里的角逐和战场上的搏斗等量齐观

中国人发明了黑火药,但是欧洲人却把它变成了火药,先将其装填进火炮,然后再放进“手枪”。事实上,1453年奥斯曼人炸毁君士坦丁堡城墙时所使用的,正是欧洲人乌尔班设计并铸造的巨炮。这座城市的陷落,结束了罗马帝国和高墙防御时代。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即使可以抵挡住投石机的抛掷,却无法承受炮弹的高速撞击。起初,乌尔班为君士坦丁堡皇帝效力、制造枪炮,但当君士坦丁十一世支付不起乌尔班的薪酬时,他便前去投靠苏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dII),而穆罕默德二世对这位枪械大师的开价则是满口答应。虽然乌尔班提供了摧毁君士坦丁堡城墙的技术,但他并没有活到坐享胜利成果的那一天——乌尔班及其一班人因火炮爆炸而丧生——这在那个年代并不罕见。

随着攻城大炮的发展,到了14世纪末,也就是君士坦丁堡陷落前50年,巨炮已可以发射重达450磅的石质炮弹。铁炮弹因密度比石头大得多,因此对城墙等静态防御手段具有难以置信的破坏力。这时,城堡时代已成明日黄花。

到15世纪中期,手枪开始被投入使用。第一批手枪本质上只是一门较小的火炮,但随着火绳点火、簧轮机和燧发机的发展,以及枪托和枪柄的安装,手持式火枪成为步兵的制式武器。火枪的精确射程很近,不足100码,因此,需要步兵齐射,并反复操练射击、重新装填、再射击的过程,才能提高杀伤力。18世纪和19世纪部队编队整齐的战争模式,就是军队使用这种武器的直接结果,表明了武器和战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从16世纪开始,欧洲海洋国家开始建造新型远洋帆船。一排排火炮被安装到船上,由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战舰,从单桅帆船到巨大的海上炮台不一而足,成为向全球海域投射武装力量的有力方式。这些帆船开启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当欧洲水手和海军横渡世界水域时,他们将欧洲的战争方式强加给所邂逅的各种文明。欧洲扩张时代之前存在的林林总总的军事文化,在快船或战舰侧舷的隆隆炮声和滚滚硝烟中统统被抛到了一边。即使是为了保留自己的军事文化而与世人背道而驰的日本,也于1854年同施行炮舰外交的美国海军上将佩里签署了《神奈川条约》,向美国打开贸易门户。日本人对新的战争方式学得很快。到19世纪末期,欧洲各国基本上已经把世界瓜分完毕。

20世纪见证了研发创新给欧洲带来的军事优势。这种优势在欧洲大陆上不断发酵,进而引发了人类历史上两次规模最大的冲突。受到工业化战争巨大需求的驱动,新武器和武器系统定义了20世纪的这两场大战。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飞机和坦克,尽管就致死人数而言,日臻精准的炮手是最大的杀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火炮成为众多生命的“收割机”。

飞机和坦克成为20世纪的主战武器。步枪和大炮终结了骑兵称霸时代。陆上的坦克和空中的飞机,对陆战和海战进行了重塑。坦克凭借其机动火力,确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而有了能从庞大的海军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以后,海战的胜负受制于空中角逐或水下较量,而潜艇的发明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战区。此时的战争是全方位立体作战,空中、陆地、海上和水下,冲突无处不在。

然而,广岛和长崎上空升起的蘑菇云结束了全面战争时代。因为核大国之间的任何此类冲突都无异于自寻死路。21世纪见证了小规模冲突上的不断创新,从无人机到简易爆炸装置(IED),从网络战到恐怖分子驾驶卡车冲进人群,凡此种种,皆成为时代特征。网络时代复杂的多战区战争,与自杀式炸弹袭击,以及媒体战交织在一起,但战争依然是人类最具特色的活动。

无论武器将来如何变化,有一件事依旧非常确定——在未来的战争中,它们仍将大行其道。

工业化时代的战争

技术进步扩大了现代战争的规模,

促进了全面战争和军工联合体的发展

迈克·哈斯库 / 文

19世纪中期的战争,开启了一个杀戮艺术与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民用和军用技术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火药、通用件、蒸汽机等的发明和发现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应用。

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因其在军事装备方面的技术进步,而被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争。在这场冲突中,铁路通过将大量的人员和枪支运送到战场,使其效能得到了实测。铁甲战舰、大口径火炮以及此前杀伤力还不为人知的单兵肩扛武器纷纷被引入战争。1849年,法兰西陆军上尉克劳德·爱迪尔内·米涅(Claude-Étienne Minié)发明了一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型子弹——米涅弹。它的特点是内置一个带凹槽的圆锥体,与枪管中的膛线相吻合,使子弹在离开枪口时能够产生旋转,因此比滑膛步枪的弹丸射程更远、精度更高。

美国南北战争进一步凸显了米涅弹的致命杀伤力,而连发步枪的发明也给步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死亡规模。士兵们说,斯宾塞连珠枪 “周日装满子弹,能打上一个星期”。到了20世纪初,随着英国、德国和其他国家开发的高精度栓式步枪开始普及,肩扛武器变得更加高效。1895年,英国发明家海勒姆·马克沁(Hiram Maxim)为机关枪申请了专利,进而改变了战场。骑兵突然成为明日黄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机关枪的高速射击使其成为高效的“生命收割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也让人们领略了化学战的恐怖。炮弹炸出的氯气云和其他气体造成士兵呼吸困难甚至失明,伤害极大。1916年,坦克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亮相,以其强大的装甲、机动性和火力取代了骑兵。在后来的战争中,坦克变成了一个无坚不摧的机械怪物。德国的豹式和虎式坦克、盟军的谢尔曼坦克、T-34型坦克、玛蒂尔达坦克和丘吉尔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纷纷成为传奇。在第一次伊拉克战争的战场上,M1艾布拉姆斯坦克、挑战者2号坦克和T-72坦克参加了战斗,而像“M2布拉德利”这样的装甲战车(AFV)也脱颖而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机关枪地位变得更加显赫,德国的MG-34和MG-42机关枪射速惊人,而美国的勃朗宁0.50口径机关枪则是一个神话,直到今天仍在生产。德国步兵首先使用了真正意义上的StG-44突击步枪,进而催生出了新一代自动武器。这种类型的武器中,最为著名的是俯拾皆是的“AK-47”。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使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在美军中得到普遍使用。

在海上,随着铁甲舰的引入,世界海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当联邦海军“莫尼特号”和邦联海军“弗吉尼亚号”在弗吉尼亚的汉普敦水道作战时,帆船时代突然告终。所有的木船全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全球海军军备竞赛接踵而至。1906年,英国皇家海军推出的无畏号战列舰,为海上火力树立了新标杆。接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航空母舰的出现,战列舰也黯然失色。航母将空中力量投射到宽广浩渺的海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构成了一种隐蔽的威胁。德国的U型潜艇在公海上击沉不计其数的舰只,曾经两度差点儿令英国俯首称臣。现代潜艇同时扮演攻击和弹道导弹发射平台两种角色。而今天的海军依靠进攻性和防御性武器系统,来消除肉眼看不见的敌人威胁。

从克里米亚战争到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入侵今中国大连旅顺口区,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战,以及更多其他的战争,炮兵开始锋芒毕露。英国冶金学家亨利·贝塞麦(Henry Bessemer)发明了量产坚固钢材的方法。此法生产出来的钢材能承受住大口径炮弹的发射压力。从那时起,野战炮在杀伤集结步兵、摧毁其他目标方面大显神威。线膛炮能将砖砌防御工事夷为平地,迫使要塞据点相应地重新进行设计。反过来,堡垒上也布满了枪炮,以抵御来自陆地和海洋的威胁。日本人在旅顺口使用了280毫米甚至更大的重炮。重炮的轰击为陆上作战奠定了基调。

随着火炮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导弹的出现,影响了自20世纪中期以来的每一次冲突。纳粹德国用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完善了V-1飞行炸弹;还为V-2火箭安装了1000千克的弹头,使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导弹得以问世。德国还生产出现代巡航导弹的前身,即制导和非制导导弹,凸显了多功能武器系统“一射了之”的特征。由于先进的制导系统,如今的导弹可以实施精准打击,智能武器时代随之而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人类走进了原子时代。美国投放的两颗原子弹摧毁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核武器的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对战争的看法。全球超级大国(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国和苏联)开发出了庞大的冷战核武库,包括机载炸弹、潜射导弹以及能够携带多弹头打击不同目标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不久之后便诞生了氢弹。它利用的是结合热核聚变,而非单独的核裂变,破坏力比早期的核武器要大很多倍。军备竞赛催生出了相互保证毁灭(MAD)原则,迫使各大国坐到谈判桌前,以遏制核武器的扩散。今天,至少有9个国家拥有核武打击能力。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军事技术之一,飞机彻底改变了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在首次载人飞行成功试飞后的几个月内,飞机的军事意义就已昭然若揭。在1911—1912年意大利—土耳其战争中,飞机首次被投入实战,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流行。最初,飞机被用于侦察,后来被用作轰炸机和战斗机。线条流畅的单翼飞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翼飞机发展而来,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开发,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了空中霸主。敏捷的战斗机负责进行空中追逐战,轰炸机则对敌人的城市进行暴风骤雨般的轰炸。或许闪电战的空袭以及随后对德国和日本城市的破坏,能充分证明工业化时代的全面战争就是以平民、工厂和基础设施为目标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喷气式飞机时代的来临,新型发动机比早期活塞发动机的动力更强,传奇般的超级马林喷火式战斗机和北美P-51野马战斗机便是如此装备。德国梅塞施米特Me262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架用于实战的喷气式飞机。整个冷战时期,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也都部署了自制型号的战机。最新的战斗机采用的是隐形技术,不会被敌人的雷达发现。这些飞机通常是多用途的,主要用于执行作战、轰炸和侦察任务。

过去150年间,军事技术的稳步发展已经把太空开辟成了新的战场。在冷战期间,各国都在致力于应对核毁灭威胁,进而在进攻性武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积极破解有效防御洲际弹道导弹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提出了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之战略防御计划(SDI),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星球大战”计划。许多国家均部署了用于导航和监控等战略军事目的的卫星,从而拉动了如今许多人依赖的民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发展。


英国长剑刺刀 

19 世纪

在19世纪初,虽然火器正处鼎盛时期,但燧发枪缓慢的装弹速度,令步兵面对骑兵冲击时显得不堪一击,和1000年前的情形没什么两样。

长剑刺刀的长度足够用于白刃格斗,但又比滑膛枪短,可以装在贝克步枪枪口下的刺刀座上,将贝克步枪做长矛使用。经过严格训练的步兵可以排成方阵,刀尖朝外来抵御冲击。

与早期尖锋刺刀不同的是,长剑刺刀上带有血槽,既能让敌人快速失血,又便于拔刀,防止刺刀楔入体内。


俄罗斯AK-47突击步枪

20 世纪

AK-47突击步枪或许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武器。自1947年首次出现以来,各种型号的AK-47突击步枪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频频现身。

为了操作简单和可靠,位于枪口上方的大型导气活塞(用于完成枪机回转开锁、抽壳动作)能保持AK-47突击步枪的清洁,即使在最恶劣的条件下,也能让最缺乏经验的士兵进行有效操作。

它的易操作性还体现在,扳机既是不到位保险阻铁,又是快慢机,扣动一下是单发,继续扣动是连发,扣到底是半自动击发。恐慌中的士兵最有可能将板机持续扣到底,但在不到位保险阻铁的作用下,他们不加区别地胡乱扫射的可能性得以大大降低。


英国超级马林喷火式战斗机

20 世纪

毋庸置疑,超级马林喷火式战斗机是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战机。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高飞行速度,下单翼结构和椭圆形曲线机翼令其在1936年首次推出,便成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飞机之一。

虽然超级马林喷火式的数量不如霍克飓风式战斗机那样多,但1940年不列颠之战期间,它们在与纳粹军机的缠斗中声名鹊起,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中扮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发挥了非同凡响的作用。

无论是作为航母甲板上起飞的海喷火战斗机,还是作为测绘德军防御工事的隐蔽摄影侦察机,超级马林喷火式战斗机都确保了盟军的空中优势,最终从天上打赢了这场海陆战争。


堑壕

19 世纪

虽然堑壕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密不可分,但如今人们认为,大规模堑壕战首次出现在19世纪末的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和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中。

爆炸炮、机关枪的改进以及小型武器射速的提高,使得血肉之躯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堪一击。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人们为了免遭枪林弹雨的袭击,开始挖掘、建造愈发复杂的掩体工事。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线参战各方在这方面的技术日臻专业、熟练。他们挖掘的堑壕线都经过精心设计,并用沙袋和混凝土砌块巢加固,修出射击踏步,配上梯子,再用迷宫般的交通壕、支援壕、道路和铁路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展开
目录

6 猎人、英雄与战斗

古代

20 古代兵器与战争

34 卡迭石战役

46 罗马战争机器

58 战争的象征:城堡

中世纪

64 中世纪的战争

78 阿金库尔战役

92 迦勒迦河之战

近现代

106 战争工具的演变

121 罗克鲁瓦战役

133 纳西比战役

136 战争的象征:马刀

138 战争的象征:铁骑军盔甲

现代和当代

142 工业化时代的战争

157 康布雷战役

169 20个大战利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