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60383
  • 作      者:
    项继权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项继权,男,湖北麻城市人,1962年3月生,博士,教授,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乡村政治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先后参与承担或独立承担9项国家、省有关部门及有关方面的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2部、合著2部、合译著作1部、参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并参与组织和主持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丛书"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村治书系"两套学术丛书的编写工作,合译亨廷顿的名著《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合著的《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85万字)获1996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其博士论文《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河南南街、山东向高和甘肃方家泉村治实证研究》获2000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村社区是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我国历史上,传统聚族而居的村落就是典型的乡村共同体。这种乡村共同体主要是基于血缘、姻缘和地缘建立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先赋性和封闭性。20世纪以来,工商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权力向基层延伸,特别是中国革命的兴起,打破了乡村的社会封闭性,家族共同体也陷入分化、解体和转型之中。新中国成立后,政权重建、土地改革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摧毁了传统家族及乡村社会的组织和治理体系。到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生产队”作为农村*基层的组织,也是农村基层社区或社会生活共同体。不过,人民公社及其生产队组织是一种“政经不分”、“政社不分”、高度集中和全能型的组织,也是一种典型的单位制。生产队是*基层的生产单位,也是农民的生活空间,同时也是国家农村基层组织和管理单元。农村基层社区或社会生活共同体既是一种生活共同体,也是一种生产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及行政共同体,具有集体化、集中化、全能化、政治化、经济性、封闭性、同质性及城乡二元化的特征和特点。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存在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而,社区的识别及其研究则是19世纪中期开始的。一般公认德国学者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区的概念。1887年,滕尼斯出版了他的成名作:《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又译为《社区与社会》),提出了“共同体”即“社区”的概念。从此,社区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滕尼斯对社区或共同体的关注和研究始于对农村社会及其变化的观察。他所讨论的“社区”或“共同体”就是农村社区。在《共同体与社会》这部著作中,他对“社区”或“共同体”与“社会”进行了区分,认为两者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机理很不相同。农村社区或共同体中是基于共同的历史、传统、信仰、风俗及习惯而形成的;而“社会”则是基于个人的独立性、理性、契约和法律结成的。按他的话说,“由自然意志占支配地位的联合体称为共同体”,而“通过选择意志而形成并根本上被其决定的联合体为社会”。在他看来,社区或共同体是人们之间亲密无间、相互信任、守望相助、默认一致、服从权威,具有共同信仰和共同风俗的联合体。社区或共同体与社会体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人际关系。农村社区共同体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古老的以自然意志为基础的关系,基于共同传统、信仰和风俗形成较强的认同。与此相反,社会则是一种新型的以个人的自觉和理性选择而形成并靠契约和法律维系的人际关系。正因如此,“在共同体里,尽管有种种的分离,仍然保持着结合;在社会里,尽管有种种的结合,仍然保持着分离”①。换句话说,“人们在共同体里与同伴一起,从出生之日起,就休戚与共,同甘共苦。人们走进社会就如同走进他乡异国。”②
  按照滕尼斯的看法,传统的农村村庄是共局体的代表,大城市则是社会的代表,二者体现了不同的、对立的关系。他肯定农村生活及共同体的价值,认为“一切对农村地区生活的颂扬总是指出,那里人们之间的共同体要强大得多,更为生机勃勃:共同体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社会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和表面的共同生活。因此,共同体本身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而社会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③。不过,虽然他非常留恋和赞赏共同体及其价值,但是,他也承认,工业、市场和城市的发展及“社会”取代“共同体”是历史的趋势。“在较早的那个时代里,家庭生活和家族经济显示出是基本色调。在稍后的那个时代里,商业和大城市生活是基本色调。……倘若我们更仔细地观察共同体的时代……它的整个发展方向是一步一步迈近社会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重建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一节 乡村社区共同体:概念与范围
第二节 域外农村社区研究的进展
第三节 中国农村社区研究的进展
第四节 当前中国农村社区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五节 中国农村社区研究的共识、分歧及后续研究方向
第六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上篇
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 帝制时代的乡村社区共同体及其嬗变
第一节 传统乡村社区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帝制时代乡村社区的治理机制
第三节 帝制时代乡村社区共同体的认同
第四节 20世纪前期乡村社区共同体的变迁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区的改造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区的变革
第二节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区的再造及其特征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社区的发展及其特征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的农村社区建设
第一节 新世纪农村社区建设的起源与目标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进程
第三节 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成效与局限

中篇
组织与运行
第五章 农村社区的建置基础与类型
第一节 农村社区的基本要素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传统乡村社区的认识与分歧
第三节 新时期农村社区的识别与划分
第四节 农村社区建置的合理规模与布局
第六章 农村社区的组织与治理结构
第一节 农村社区的组织形态
第二节 农村社区的治理结构
第三节 农村社区党组织及其领导地位
第四节 农村社区的经社关系及其发展
第七章 农村社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
第一节 农村社区社会管理的内容与结构
第二节 我国农村基层社区社会管理的演变
第三节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社会管理的经验
第四节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社会管理的创新与趋势
第八章 农村社区服务及其方式
第一节 农村社区服务的类型与重点
第二节 农村社区服务平台及服务体系
第三节 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第九章 农村社区文化的变迁与重建
第一节 农村社区文化:概念与功能
第二节 农村社区文化变迁:动因与后果
第三节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困境与对策

下篇
发展与未来
第十章 共同体构建:农村社区建设目标的重新定位
第一节 、农村社区建设目标的分歧及重新定位
第二节 传统乡村社区共同体的特征及组织和认同危机
第三节 农村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的重建之路
第十一章 社区化治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变革
第一节 改革前中国农村基层的单位化治理
第二节 人民公社单位制的改革及其延续
第三节 从单位制到社区制:乡村治理机制的重建
第十二章 均等化服务:社区和社会融合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及均等化的标准
第二节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性程度及其根源
第三节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第十三章 规划性变迁:社区建设的动力、策略及走向
第一节 社区建设路径与动力的不同解释
第二节 政府主导的农村社区建设
第三节 参与式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结语 新时代、新社区与新国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