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怀瑾讲国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9905649
  • 作      者:
    季风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季风,主要从事国学类的研究与创作。先后出版过《北大国学课》《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轻松学国学》等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北大国学课》自2013年3月出版以来,连续加印十余次,名列全国历史类畅销榜前五名,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畅销榜第3名,2013年度全国畅销的历史读物之一,2014年畅销的国学类图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南怀瑾作为一代国学大家,其观点精辟、深邃。本书采撷南怀瑾大师的文慧见解,既记录了南怀瑾先生对生命的理解,又通过先生的慧眼揭示了人生的新意。与南怀瑾先生一同探讨国学内容,即能学习到其尊重生命而彰显的尊严,又能成为人生十字路口的指路明灯。市面上关于国学课的书籍有很多,但关于南怀瑾先生国学课的书籍却很少,而同类书的销量均不错,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可以将“南怀瑾讲国学”这一理论特点更好的发扬光大,从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南怀瑾讲国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南怀瑾先生的国学理论娓娓道来,全书生动趣味,即采撷了南怀瑾大师对国学的独特见解,还记录了南怀瑾先生对于生命的理解。本书中引用南环瑾先生在公开场合发表的多篇言论,布满人生的新意,如此一来,既可以与南怀瑾先生一同探讨国学内容,还能学习到其因尊重生命而彰显的睿智。

展开
精彩书评
  ★他的名满天下和书籍畅销,很大程度上缘于他继承了我国诸多有识之士游走于社会矛盾边缘,刻意回避社会矛盾,寻求所谓内心安宁的传统。说白了就是用文化的面纱遮蔽视线,炮制心灵鸡汤,以熨平大众浮躁的精神世界。
  ——《长江日报》

  ★南怀瑾著作颇丰,大致分为儒、佛、道和文史诗词,其诸多追随者认为南怀瑾通义理,有修持,善于把深奥道理说得明白,妙语自成一家。
  ——《新京报》

  ★学界对南怀瑾先生的评价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可他给自己的评语却是:“我的一生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没有一样是对的。”
  ——《长江日报》
展开
精彩书摘
  《南怀瑾讲国学》:
  “三玄”是拨乱反正的救命药关于儒道佛三家,南怀瑾先生提出过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荮,用以救人救世。
  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之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人病人膏盲,悔之晚矣。”南怀瑾先生说:“儒佛道三家学术思想,二千余年间,迹虽相距,理常会通;外则各呈不同之衣冠,内容早已汇归一途,共阐真理。如儒家则偏重伦理,留心入世,善则无可非议,弊易入霸道;佛家则偏重心理,志求解脱,善则无可非议,弊则流于疏狂,而皆以心法入门,超拔精神进于形者;道家则偏重生理,从形质入门,善则出神入化,弊则易落私吝,而亦终外形器,而达形而上者。”嵩山少林寺有一个供奉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的地方,该地方的对联是:“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三教一体,九流同源。”这说明儒道佛三家历经几千年的演变融合,已相互渗透,相互同化,从某种角度看,早就已经“三教一体”了。比如,在个人修养的观点上,儒家讲“修身、治世、平天下”;佛家讲“见性、救世、通万通”;道家则讲“养生、遁世、穷万物”。虽然说法不一,其本质却大同小异。
  南怀瑾先生在分析儒道佛三家的差异时说,儒家是讲入世的,勇猛精进,百折不挠,它的精义是“工作”;道家在出世入世之间,行云流水,顺其自然,它的精义是“生活”;佛家是讲出世的,似空非空,云空未必空,它的精义是“睡眠”。
  比如,在理解世界的观点上,儒家重视现世的修为。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就是说,人们要先懂得生活,再谈论死亡。孔子还告诉人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道家讲究穷尽变化,老子一直不厌其烦地为人们讲述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让人们效法天道,顺应自然,在自然之道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佛家则讲“缘起性空”、“四大皆空”。
  南怀瑾先生说:“相对而言,儒道两家,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可以说华夏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上的精魄就是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自公元前163年以后,人们对儒道两家的信奉,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文人崇老,官吏推孔”。
  然而,一旦“崇老”的文人墨客步入官场,将乌纱帽一戴,就改变口径张扬地推崇起儒家来,而那些“崇老”的勾当只好在暗地里进行。但对于儒道思想之于社会的意义,南怀瑾先生如是说:“华夏文明,数千年的历史有一个不易的法则,即每当时代变乱到极点,最终都要靠道家思想来拨乱反正。汉唐宋元明清开基立业的鼎盛时期,都是由‘三玄之学’——《易经》《老子》《庄子》出来用世,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外面标榜的是‘孔孟之道’,实际运用的却是‘黄老之学’。”众所周知,最能代表道家思想的是老子,他对道家思想有最为系统、具体的阐述。而《庄子》又对《老子》进行了最全面、精细的阐释,发展和弘扬了道家学说。道家学说论辩的道理,在政治、教育、军事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展开
目录

南怀瑾讲国学 1

前言 1

第一章 南怀瑾谈道家: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2

一.“三玄”是拨乱反正的救命药 3

二.不可言说的“道”和“老子三宝” 5

三.从“庄子的鱼”看道法自然 7

四.真善的境界是“止水澄波” 10

五.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12

六.善生也应不恶死 14

七.静坐方知“用心实不易” 16

八.欲求“道“须知“道” 19

第二章 南怀瑾谈儒学:爱人,知礼,守信,儒之道 21

一.儒学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21

二.以礼相待,学善用礼 23

三.孔儒之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6

四.不自傲是做人的长远之道 28

五.交友之道在于“易其心” 30

六君子之道在于“讷于言,敏于行” 32

七.何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35

八.大勇,才是真正的勇敢 37

九.君子何以“施仁爱,轻利益” 40

第三章 南怀瑾谈哲学:刚柔者立本,变通者趣时 41

一.得意与失意都不可忘形 42

二.进退之道:“上台”“下台”都要心如止水 44

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46

四.圣贤如何掌握“犯颜进谏”的分寸? 48

五.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0

六. “弯曲”之道与“不为五斗米折腰” 51

七.“难得糊涂”的人生哲学 54

八. 只有做到爱人如己,才算是真正的仁 56

九.古人为什么要教育后人“以德报怨”? 58

第四章 南怀瑾谈修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61

一. 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厚德载物” 61

二. 怎样才能算是“君子之交”? 63

三.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66

四. 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67

五.  谦恭是内在品德的高度表现 69

六.心静,方能不迷途 71

七.正视自己才是修养的关键 74

八.坚守本心的君子修养之道 76

九.何谓君子以诚为贵? 78

十. 君子以节俭为德,辟其危难 81

第五章 南怀瑾谈教育:不读书,不学习,必然言之无物 83

一.善于学习,更要善于思考 83

二.学者为己,方为至乐 85

三. 学习,与年龄无关 88

四.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90

五.为何古人从小就背诵律诗? 92

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94

第六章 南怀瑾谈文学: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心灵史 96

一.好的文章应该不偏不倚 97

二.为什么在古典文学中蕴藏着很深的禅宗意味? 99

三. 文化的基础在文学,文学的基础在诗词 101

四.文人下笔须谨慎 104

五.裁剪得体才能出好文章 106

六.小说的“前世”与“今生” 108

七.文字是一把通往文学殿堂的钥匙 110

八.为什么古代文人大都有治世情怀? 112

第七章 南怀瑾谈佛学:在婆娑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信仰 114

一.有过执念,才能放下执念 114

二.大疑大悟,小疑小悟 117

三.平凡事中处处有佛 120

四.忍辱,不只是忍受侮辱 123

五. 在婆娑世界,总会遇到各种缺陷 125

六.慈悲就是仁之爱 128

七.清净无为才是真正的福报 13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