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钱塘江古名浙江,亦名渐江或之江,她既是浙江的母亲河,也是我国东南沿海一条独特的河流。钱塘江干流从西向东贯穿皖南和浙北,汇入东海,与金华江、曹娥江、乌溪江、分水江、浦阳江等十余条主要支流,将众多的“明珠”——雄伟奇特的黄山、千岛罗列的千岛湖、“东南锁钥”的仙霞岭、万木参天的天目山、秀比天堂的西子湖、著名古都杭州一一串缀起来,形成了一道秀美壮观的风景线。
钱塘江是我国具有魅力的江河之一,她哺育着流域人民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钱塘江功不可没。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建德人”就已生活在寿昌江畔;新石器时期,有距今12000-8000年的“上山人”,及距今约8000-7000年的“跨湖桥人”,分别在江畔创造了“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古越人凭借钱塘江,创造了“越文化”,考古发掘证实古代的河口滨海地带是越文化发源地;在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距今约7000年前已有人工种植的水稻,距今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水井,说明那时已有灌溉农业和生活供水设施;“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和发现也都证明,钱塘江流域和杭州湾两岸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
钱塘江流域治水历史悠久,流域人民为治理开发钱塘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治水故事,留下了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钱塘江流域名人辈出、群星璀璨的人文画卷,与秀美壮观的天然山水画卷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我国自古重农,举凡“水利灌溉、河防疏浚”,历代无不列为首要工作。生活在钱塘江流域的先民们亦着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水运。相传虞舜遣禹治水,疏九河,建农田沟洫;越王勾践在今绍兴境内筑富中大塘和吴塘;东汉卢文台在金华白沙溪上筑三十六堰,为流域*早的梯级引水工程,至今仍灌溉着金华、兰溪一带农田;东汉会稽太守马臻主持筑堤而成鉴湖,为流域*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潴三十六源之水,灌溉农田九千余顷。
钱塘江河口北岸为太湖平原,南岸为宁绍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土地肥沃、交通便捷,是江南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也是历代王朝财赋主要聚敛之地。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智慧的钱塘人民,凭借钱塘江独特的地理优势,尤其是河口地区临江濒海的水土之利,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开拓和辛勤经营,终于已将钱塘江流域发展成为一方繁荣昌盛、富甲天下的宝地。如今,这片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翼的宝地,则已成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沪、杭、甬三大城市环抱之中的一个美丽富饶的“金三角”;并在素有“文化之邦”、“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之称的盛名下,又博得了一个“旅游胜地”的美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