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藏区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90148
  • 作      者:
    李巍,刘润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巍,西北师范大学城市规划与旅游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旅游景区设计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甘肃省旅游局项目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及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成果奖等二奖2项。
  
  刘润,2009年获安徽师范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西北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兰州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地理学、文化与旅游规划,在《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核心期刊发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民族地区城镇社会空间具有其内在特征,然而旅游业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民族地区城镇的社会空间。为促进民族地区旅游型城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其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变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藏区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首先全面分析了郎木寺镇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相关情况,并重点解析了郎木寺镇社会空间结构。其次,基于利益相关主体视角分析了郎木寺镇社会空间的演变。最后,对郎木寺镇社会空闻结构与演化进行了反思,并据此提出了空间整合的对策,以此指导郎木寺镇社会空间的优化发展。
  《藏区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既可供我国城市规划学、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等相关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藏区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
  旅游产业的光环效应和替代效应会导致其示范效应的形成,即旅游产业凭借其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优势在西部民族地区逐渐成为重点发展的对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他低产值产业的发展。当旅游业被当作一项经济产业在民族地区进行全面布局并付诸发展实践时,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尺度内,旅游业发展的功利性与社会发展的长远性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不容置疑,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与竞争力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旅游产业在保护和弘扬地方性的同时,也因其消费性、大众性而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地方性、原生性。这种负面效应与可持续发展将如何平衡?更为关键的是,旅游业的过激发展会诱导目的地以游客的满意度为参照进行重新生产、分配与交换。旅游发展对目的地可能产生的(如物价上涨、环境污染、社会关系恶化、文化变异等)负面影响也正逐渐显现。
  以丽江为例,近年来其旅游发展迅速,先后荣获“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等几十项殊荣。但是,目前已出现了过度商业化、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等现象。据调查显示,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给当地的本土文化带来极大冲击,现在的纳西族孩子学母语积极性不高,而开始学四川话和昆明话;传统饮食文化、土特名优、手工艺、民风民俗等在商品经济的充斥下也正面临庸俗化侵蚀,这些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和解决,当下的旅游目的地必将逐渐失去其独特的魅力。商业化气息浓郁,地方面临着社会分异加剧、社会秩序混乱、传统文化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考验,这些似乎已经成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后其社会的必然响应。因此,民族地区旅游业面临着如何实现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伦理价值)等的多重统一协调发展,这也涉及旅游产业自身及旅游目的地的双重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旅游需求角度来看,旅游发展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旅游需求代表着市场话语权,地方表征着独特的地域文脉与精神。旅游开发后,多种类型的旅游需求迅速激增,并持续作用于地方,地方因此得以发展。但在处理两者关系时,民族地区经常出现一味迎合旅游需求的做法。诸如从游客需求的角度进行生产,修建大量的现代建筑、编制众多的旅游发展规划项目,较少优先考虑自身资源特征与文化特色。事实上,旅游需求本身存在较多缺陷:首先,旅游需求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并非是完全理性的,若完全顺应其发展,对于地方而言,必然是一个地方性不断遭到侵蚀而逐渐模糊、萎缩的过程。其次,旅游需求具有复杂性与敏感性,地方经济发展不能完全依靠旅游需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区域性问题很容易演变为全球性问题,旅游需求的不稳定性会在被“压缩”的时空中迅速传播,产生放大效应,进而导致经济困顿。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现象导入:藏区旅游的不断兴起… ………………………………… 1
第二节 问题提出:城镇可持续发展状况… ………………………………… 4
第三节 学术关照:藏区小城镇现有研究… ………………………………… 5
一、社会空间概念的辨析………………………………………………………5
二、城镇社会空间研究…………………………………………………………7
三、藏区的相关研究………………………………………………………… 11
第四节 主要理论基础… …………………………………………………… 18
一、文化生态学:社会空间演变的文化环境……………………………… 18
二、旅游凝视:社会空间演变的旅游驱动………………………………… 19
三、空间生产:社会空间演变的空间政治………………………………… 20
四、城市意象:“他者”眼中的社会空间………………………………… 22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案例… ………………………………………………… 23
一、研究思路………………………………………………………………… 23
二、研究案例………………………………………………………………… 24
第二章 郎木寺镇的基本概况………………………………………… 26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 …………………………………………………… 26
一、独特的地理区位………………………………………………………… 26
二、典型的高原环境………………………………………………………… 28
三、隐秘的山林格局………………………………………………………… 29
四、藏式的乡土景观………………………………………………………… 31
目 录
藏区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
vi
第二节 历史文化环境… …………………………………………………… 32
一、神奇的历史传说………………………………………………………… 32
二、多元的民族文化………………………………………………………… 33
三、厚重的宗教文化………………………………………………………… 34
四、丰富的旅游资源………………………………………………………… 36
五、历史沿革与行政管理…………………………………………………… 38
第三节 社会经济生活… …………………………………………………… 41
一、社会生活………………………………………………………………… 41
二、经济生活………………………………………………………………… 48
第三章 因寺院而兴起的城镇………………………………………… 53
第一节 藏传佛教的传入… ………………………………………………… 53
一、藏传佛教的起源与发展………………………………………………… 53
二、郎木寺院的形成与发展………………………………………………… 59
第二节 郎木寺的形成与发展… …………………………………………… 64
一、游牧时期的郎木寺……………………………………………………… 64
二、寺院诞生后的郎木寺…………………………………………………… 65
三、旅游发展时期的郎木寺………………………………………………… 72
第四章 郎木寺镇的社会空间解读…………………………………… 78
第一节 藏族的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 …………………………………… 78
一、空间观念的辨析………………………………………………………… 78
二、四方形与曼陀罗图式…………………………………………………… 79
三、水平空间与垂直空间…………………………………………………… 84
四、色彩中的空间观念……………………………………………………… 84
五、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实践………………………………………………… 87
六、空间实践中的伦理观念………………………………………………… 90
第二节 藏区城镇的一般社会空间结构… ………………………………… 91
一、自然环境因素与城镇社会空间………………………………………… 91
二、历史文化与城镇社会空间……………………………………………… 94
第三节 郎木寺镇社会空间结构与特征… ………………………………… 104
一、自然因素下的社会空间…………………………………………………104
二、文化因素下的社会空间…………………………………………………104
目 录
vii
第四节 郎木寺镇的建筑空间… …………………………………………… 116
一、藏区建筑空间主要特征…………………………………………………117
二、郎木寺镇建筑空间及其特征……………………………………………118
第五章 被游客发现:旅游崛起…………………………………… 130
第一节 从地名到品牌的转变… …………………………………………… 130
一、传教士的故事……………………………………………………………130
二、“墙内开花墙外香”……………………………………………………132
三、“东方瑞士”……………………………………………………………133
第二节 旅游市场结构与特征… …………………………………………… 133
一、游客属性…………………………………………………………………133
二、客源市场…………………………………………………………………134
三、出游目的…………………………………………………………………135
四、旅游行为…………………………………………………………………136
第三节 游客对郎木寺旅游的认知… ……………………………………… 138
一、旅游魅力的认知…………………………………………………………138
二、乡土景观环境认知………………………………………………………141
第六章 被利益群体发现:业缘关系增强………………………… 144
第一节 传统的业缘关系… ………………………………………………… 144
一、以畜牧业为中心的职业…………………………………………………144
二、传统职业特征……………………………………………………………145
第二节 旅游介入下的业缘关系… ………………………………………… 145
一、内部利益群体……………………………………………………………145
二、外部利益群体……………………………………………………………150
第三节 居民对郎木寺旅游的认知… ……………………………………… 151
一、经济发展方面……………………………………………………………152
二、社区生活方面……………………………………………………………153
三、社会文化方面……………………………………………………………154
四、意象空间方面……………………………………………………………155
第七章 被政府发现:政策支持…………………………………… 164
第一节 国家宏观政策… …………………………………………………… 164
藏区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
viii
一、西部大开发………………………………………………………………164
二、生态环境保护……………………………………………………………164
三、支持藏区发展……………………………………………………………167
四、支持旅游发展……………………………………………………………168
第二节 地方政府政策… …………………………………………………… 168
一、甘肃藏区发展……………………………………………………………168
二、生态环境保护……………………………………………………………169
三、旅游发展政策与行动……………………………………………………171
四、规划文本中的郎木寺……………………………………………………173
第八章 社会关系的演变…………………………………………… 183
第一节 内外关系演变… …………………………………………………… 183
一、游客与僧侣的关系………………………………………………………183
二、游客与居民的关系………………………………………………………184
三、游客与商家的关系………………………………………………………185
第二节 内部关系演变… …………………………………………………… 186
一、僧侣之间的关系…………………………………………………………186
二、居民之间的关系…………………………………………………………187
三、商家之间的关系…………………………………………………………188
第三节 交互关系演变… …………………………………………………… 188
一、僧侣与居民的关系………………………………………………………188
二、僧侣与商家的关系………………………………………………………189
三、居民与商家的关系………………………………………………………189
第四节 社会关系网络… …………………………………………………… 190
第五节 行为空间分析… …………………………………………………… 191
一、游客的行为空间…………………………………………………………192
二、僧侣的行为空间…………………………………………………………199
三、居民的行为空间…………………………………………………………200
四、商家的行为空间…………………………………………………………201
第九章 三层空间的演变…………………………………………… 204
第一节 宗教空间演变… …………………………………………………… 204
一、宗教空间的旅游开发……………………………………………………204
目 录
ix
二、宗教空间的商业扩张……………………………………………………206
第二节 商业空间演变… …………………………………………………… 207
一、商业空间的扩张与更替…………………………………………………207
二、商业空间的装饰…………………………………………………………210
第三节 民居空间演变… …………………………………………………… 214
一、民居空间的扩张与退缩…………………………………………………214
二、民居空间的功能转变……………………………………………………214
第四节 三层空间演变过程与相互关系… ………………………………… 215
一、旅游开发初期:社会空间有序统一……………………………………215
二、深化开发阶段:社会空间分化裂变……………………………………216
三、成熟开发阶段:旅游空间独立出现……………………………………216
四、三层空间演变差异………………………………………………………218
第五节 演变机制分析… …………………………………………………… 218
一、空间利益视角……………………………………………………………218
二、供需平衡视角……………………………………………………………220
第十章 社会空间演变的思考与应对……………………………… 223
第一节 社会空间“消逝”… ……………………………………………… 223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223
二、空间特色模糊缺失………………………………………………………224
三、传统文化的淡化…………………………………………………………225
四、传统经济基础的崩溃……………………………………………………226
五、生态与社会环境问题……………………………………………………227
第二节 社会空间“整合”… ……………………………………………… 228
一、基于意向空间的整合……………………………………………………228
二、基于意境设计的整合……………………………………………………230
三、基于空间秩序的整合……………………………………………………232
四、基于空间管制的整合……………………………………………………234
参考文献……………………………………………………………… 23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