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速城市化时期的村镇区域规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705734
  • 作      者:
    张晓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晓明,博士,助理研究员,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发展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镇化与城镇体系、多规合一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区域规划、战略规划、镇乡域规划、多规合一等各类规划项目二十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建立了“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政策框架,通过村镇规划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成为城镇化进程的核心问题,然而我国传统村镇规划照搬城市规划体系出现明显不适应,需要加强对村镇区域的研究和规划。本书将村镇规划区域性研究作为对高速城市化产生负外部性的一种新的有效调节手段,从政府调控和乡村自组织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研究提出我国高速城市化时期村镇规划区域性研究的总体思路,基于村镇发展的关联性和村镇区域的系统性,研究建立以生态本底、自然要素为重点的村镇区域规划理念,构建村镇区域规划的技术框架,并分别对技术框架中的目标体系、规划策略、内容体系和实施机制进行研究,提出具体操作建议。本书结合多地实践对提出的村镇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尝试和检验,并对现行相关技术导则的适应性进行研究,提出修改建议,为下一步修编奠定基础。
展开
精彩书摘
  村镇规划区域性内容的内容框架
  对村镇规划区域性内容的内容框架进行总体研究的文献很少,同样,对城乡统筹规划的研究可供借鉴。李兵弟(2010)提出了城乡统筹规划包含10个方面内容的内容框架,主要在“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整理及调整使用”、“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和“城乡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引导”等方面实现规划乡村地区的扩展。余颖等(2008)将城乡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二结构、二分区、二布局、二系统”,在“二布局”中提出进行“非建设用地布局规划”,初步实现了对规划空间的全覆盖,但其内容局限于“布局”,没有对非建设用地的功能、结构和设施等进行具体探讨。
  其他研究者从现有规划的不足、新的发展形势等不同角度分别对某些内容予以了强调。朱磊(2000)强调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对各项建设的空间协调作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实现。李立勋等(2007)从乡村发展和城镇发展协调的角度提出应确定乡村地区的边界,为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孙娟(2007)从填补空间规划 “空白”的角度出发提出应加强对非建设用地如生态用地、农业用地等的规划。宋劲松等(2008)认为城乡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要体现公平分配,强调了规划配套政策应保证普惠性和公正性。卞晓雯等(2008)总结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5种形式,认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应加强规划管控。鲁晓军(2009)强调了乡村产业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实现乡村集约发展关键还是在于产业创新和组织创新。赵群毅(2009)提出应突出经济与社会发展分析在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规划主体内容之一而不仅仅是背景和目标,并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原则和内涵进行重新思考。张京祥等(2010)则提出应重视乡村地区的用地规划布局,加强对乡村生产用地用途的明确管制规定。
  在各层次的区域性村镇规划的内容框架方面,也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观点和建议:
  ——县(市)域规划的内容。在县(市)域层面,现行的规范性文件是原建设部2006年7月25日通过建规[2006]183号文件发布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内容包括发展条件评价、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人口和城镇化战略、空间管制、村镇体系布局、重点城镇和重点区域、村庄布局原则和分类管理策略、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近期规划和发展时序、实施措施和建议等10个方面。然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着眼点仍然是村镇体系,即居民点及其之间的组合,与县(市)域规划有明显差别。较早的相关研究没有超出上述10个方面的内容,但基于有限目标的理念(张京祥等,2000)提出了不同内容重点,如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布局(吴友仁,1985;李志刚等,2001;段炼,2001;童本勤,2001)、城镇化战略(吴友仁,1985;)、城镇体系(吴友仁,1985;童本勤,2001)、重点区域(李志刚等,2001)、空间管制(童本勤,2001)等。稍后的研究则从国土开发和生态环境等角度提出了超出上述10个方面的内容,如县域开发空间区划(胡序威,1994;马强,2005;顾朝林等,2008)以及相配套的资源平衡与空间整合(胡序威,1994;左慧敏,2005),段炼(2001)提出应增加城乡一体化规划、生态环境保育规划、风景名胜区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开发规划等内容,马强(2005)提出应研究人口变动趋势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并对县域重要产业和重大项目的布局进行规划控制。
  ——镇域规划的内容。在镇域层面,现行规范文件同样只对镇村体系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原建设部2007年1月16日发布的《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中规定镇村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1)经济社会现状和发展条件分析、产业和人口预测;2)镇区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3)镇村体系布局;4)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防疫系统。对于全面统筹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镇域规划,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理念指导下的内容体系(或重点内容),除上述4方面内容外,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包括土地开发模式或镇域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李志民,1995;万艳华等,2004;王聿丽,2009)、工业和农业发展以及产业基地布局(李志民,1995;万艳华等,2004)、镇域地域空间的组织和管治(李志民,1995;李迅,2006;王聿丽,2009)。此外,李迅(2006)基于区域统筹的理念提出镇域规划还应注重镇域经济分区、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优化配置与布局等内容。
  ——村域规划的内容。汪忠满等(2007)从规划编制过程的角度提出新农村规划的状态评价和目标任务框架,从其内容上看具有村域规划的特征。顾朝林等(2008)提出村庄规划的内容包括:1)发展条件分析;2)村庄类型及定位;3)人口和用地规模预测;4)产业布局;5)用地布局;6)基础设施;7)建设时序及投资估算。郐艳丽等(2010)从构建村镇规划从宏观到微观的规划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村庄规划包括村域发展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但没有专门针对村域规划提出系统的内容。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目标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框架
第二章国内外村镇规划区域性研究和实践
一、国外村镇区域性规划研究和实践
二、国内村镇规划区域性实践
三、国内村镇规划区域性研究
第三章高速城市化时期村镇规划区域性研究的总体思路
一、高速城市化时期的阶段性和特征
二、中国高速城市化时期村镇规划区域性研究的现实需求
三、中国高速城市化时期村镇发展区域性的特征及其影响
四、村镇规划区域性研究作为一种新的调节手段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村镇发展的关联性和村镇区域规划的重点层次
一、村镇发展的关联性与村镇区域规划的层次
二、村镇发展关联性测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三、基于ESDA-GIS的全国村镇发展关联性格局分析
四、基于村镇发展关联性的村镇区域规划层次探讨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村镇区域的系统性和村镇区域规划的技术框架
一、村镇区域系统的系统功能和结构
二、村镇区域系统的特殊性及其对村镇区域规划的影响
三、村镇区域规划的规划体系环境
四、村镇区域规划技术框架的构建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村镇区域规划的目标界定和规划策略制定
一、村镇区域规划目标体系的内涵分析
二、村镇区域规划目标界定的因素和方法
三、基于既定目标的规划策略制定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村镇区域规划的内容体系和实施机制
一、村镇区域规划内容体系的总体构想
二、村镇区域规划的导向性内容
三、村镇区域规划的支撑性内容
四、村镇区域规划的实施机制
第八章镇(乡)域规划导则研究
一、《导则》内容构成
二、《导则》中有待改进之处
第九章结论和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讨论
三、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典型区域空间变差分析图表
附录B新桥镇公共设施分类规划一览表
附录C《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