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用水结构演变与调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76531
  • 作      者:
    张玲玲,王宗志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为调控区域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用水总量限制的水资源约束相适应,《区域用水结构演变与调控研究》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编制考虑用水水平的区域投入产出表,建立产业用水变动驱动因素识别方法,构建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区域用水结构动态优化调控模型,探析区域产业用水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在重点分析产业用水结构的同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全面探析用水结构的演变及其与经济增长在空间分布上的关联等内容。
  《区域用水结构演变与调控研究》适用于资源与环境管理、水利科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以及水利、经济、农业、资源和环境等管理部门决策人员。
展开
精彩书摘
  《区域用水结构演变与调控研究》:
  2.1 投入产出分析
  2.1.1 投入产出分析产生与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作为一种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计量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社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其中的投入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对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使用,分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其中的产出是指社会生产的成果被分配使用的去向,分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现代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它运用了现代数学方法中的高等代数和现代运算工具——电子计算机,所以即便是庞大的经济系统都能够进行描述和分析。投入产出分析也是将数学方法与经济理论结合得最为紧密的分析方法,一般是先根据经济理论提出模型框架,再根据设计的模型调查或采集数据,以编制投入产出表,然后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并进行分析。其投入产出模型的每一个字母都代表着特指的一项指标,每一个数学方程均表现一种经济数量关系,每一项数学推导式都反映了经济关系的变换。它既不是一种空洞的经济理论,更不是一种单纯的数学方法,而是两者的紧密结合,可以说,投入产出模型是实现两者成功结合的典范(廖明球,2009)。
  (1)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1936年8月,列昂惕夫发表了著名论文《美国经济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被公认为投入产出分析产生的标志。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般而言其思想渊源分为两部分:一是由魁奈经济表_÷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投入产出分析;二是由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凯恩斯主义理论→投入产出分析。
  (2)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投入产出分析首先在美国等经济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传播与应用;并于60年代初传入中国。经历半个多世纪,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的推广已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主要发展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①全国模型或地区模型向部门模型和企业模型发展;②部门间模型向地区间、国家间模型发展;③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发展;④流量模型向存量模型发展;⑤经济模型向资源、环境模型发展;⑧硬投入模型向软投入模型发展;⑦一般模型向扩展模型发展。目前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应用:①经济结构分析;②宏观经济效益分析;⑧政策模拟;④经济预测与计划论证。
  2.1.2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分析离不开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投入产出表分为投入产出实物表和价值表。实物表反映实物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即主要产品的生产技术联系;价值表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并运用价值量指标进行编制,反映的是全部产品的技术经济联系。由于实物表受编制投入产出表规模的限制,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一般以价值型表为主。传统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如表2-1所示。
  价值表把整个国民经济视为一个经济系统并将该系统作为描述对象,其中,各经济部门是该系统的诸要素。对此,采用棋盘表式表现各经济部门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表的主栏是投入栏,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反映产品价值形成过程。表的宾栏是产出栏,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反映经济部门的产品分配使用去向。主宾栏均包括两个主要栏目,它们交叉生成了表的四个象限,各象限的经济含义如下:
  第I象限是中间投入象限,该象限的数据形成一个由,z个经济部门组成的,z阶矩阵。各个元素用Xij表示。从行向看,xij表示i产品用于j部门作为中间使用的数量;从列向看,xij表示/部门在生产中对i产品的消耗量。该部门完整反映了经济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是表的核心组成部分。
  第II象限是第1象限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对应的主栏与第1象限相同,宾栏是最终产品,反映了各经济部门的产品分别有多少数量可供最终消费、投资、出口。行向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经过分配和再分配后形成的最终使用情况,列向反映消费、投资、出口的产品构成。
  第III象限是第1象限在纵方向的延伸,对应的宾栏与第1象限相同,主栏为最初投入,是增加值构成项目,该象限主要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的初次分配。列向是各部门的增加值构成,行向是增加值项目的部门构成。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
1.2.1 用水结构研究述评
1.2.2 投入产出分析研究述评
1.2.3 系统动力学研究述评
1.2.4 因素分解研究述评
1.2.5 空间计量经济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区概况
1.4.1 江苏省简介
1.4.2 水资源与水环境概况
1.4.3 社会经济概况

第2章 研究的理论方法基础
2.1 投入产出分析
2.1.1 投入产出分析产生与发展
2.1.2 投入产出表
2.1.3 投入产出模型
2.2 系统动力学
2.2.1 系统动力学产生与发展
2.2.2 系统动力学模型
2.2.3 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
2.2.4 模型边界的确定
2.3 因素分解分析
2.4 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2.4.1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定义
2.4.2 空间效应及其度量
2.4.3 空间权重矩阵
2.4.4 空间横截面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扩展型投入产出序列表编制
3.1 扩展型投入产出表编制基本思路
3.2 考虑用水的可比价投入产出表编制
3.2.1 江苏省可比价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3.2.2 考虑用水的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3.3 基本平衡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域现状用水特征解析
4.1 用水量变化分析
4.2 用水结构变化分析
4.2.1 用水结构现状
4.2.2 用水结构演变规律
4.3 用水特性分析
4.3.1 用水效率分析
4.3.2 用水效益分析
4.4 用水偏差系数分析
4.4.1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4.2 用水偏差系数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用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分解
5.1 产业用水变动一般分解模型
5.1.1 模型构建
5.1.2 总体产业用水变化分解特征
5.1.3 三产用水变化分解特征
5.1.4 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变动分解特征
5.2 最终需求拉动下的六因素分解模型
5.2.1 模型构建
5.2.2 总体产业用水变化分解特征
5.2.3 三产用水变化分解特征
5.2.4 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变动分解特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区域产业用水结构优化
6.1 以经济发展定用水需求
6.2 以水定经济发展
6.3 用水结构优化模型
6.3.1 目标函数
6.3.2 约束条件
6.3.3 模型变换
6.4 模型中数据的获得与处理及求解
6.4.1 直接消耗系数的修正
6.4.2 投资系数的确定与修正
6.4.3 最终净消费、直接取水系数的预测
6.5 模型求解
6.5.1 乘除法
6.5.2 功效系数法
6.5.3 计算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区域用水结构演变模拟
7.1 用水结构演变模拟的基本思路
7.2 模型的结构
7.2.1 模型的边界
7.2.2 子系统的划分
7.2.3 主要的因果关系
7.2.4 建立系统流图
7.3 模型的主要参数
7.3.1 模型参数资料来源
7.3.2 基本参数的确定
7.4 模型的主要方程
7.5 模型的检验
7.5.1 结构检验
7.5.2 历史检验
7.5.3 关键调控变量的确定
7.6 用水结构演变的情景方案设计
7.6.1 方案设定依据
7.6.2 各情景方案之GDP总量分析
7.6.3 各情景方案之用水总量分析
7.6.4 各情景方案之水资源供需平衡比分析
7.6.5 综合结果分析
7.7 重点产业部门的确定
7.8 江苏省产业部门综合效用测度方法
7.8.1 取水特性指标
7.8.2 经济效益指标
7.8.3 产业部门用水综合评价指标
7.8.4 江苏省各产业部门用水综合效用分析
7.8.5 江苏省重点发展部门的确定
7.9 经济中速发展方案下关键部门取水和经济效益情况
7.10 本章小结

第8章 区域用水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分析
8.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8.1.1 区位熵
8.1.2 用水结构区位熵
8.2 空间模型构建
8.2.1 ESDA:空间自相关分析
8.2.2 模型设定
8.2.3 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
8.3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8.3.1 样本选择与变量描述
8.3.2 空间权重指标的选取
8.4 实证结果及分析
8.4.1 用水结构区位熵的空间相关性及集聚现象检验
8.4.2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检验结果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江苏省用水结构调控的对策建议
9.1 保障江苏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未来须以用水总量控制为约束
9.2 江苏省用水结构调控,存在优化空间
9.3 以用水结构的优化调控,推动产业结构的革新升级
9.4 调整最终需求,引导节水型生产结构
9.5 投资节水技术,降低用水强度
9.6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9.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