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纵向钢筋锚固、连接、保护层厚度
1.1 受拉钢筋的锚固处理措施
1.2 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
1.3 钢筋端部的弯钩和机械锚固处理措施
1.4 抗震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
1.5 光圆钢筋锚固末端的构造处理措施
1.6 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弯折锚固的处理措施
1.7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处理措施
1.8 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区段长度及接头面积百分率
1.9 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处理措施
1.10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现浇混凝土框架梁、柱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措施
1.11 梁、柱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搭接范围内的构造处理措施
1.12 纵向受力钢筋的机械连接类型及性能
1.13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用处理措施
1.14 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头的处理措施
1.15 钢筋末端弯钩和弯折的处理措施
1.16 普通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规定
1.17 减小保护层厚度的处理措施
1.18 保护层厚度较大时的处理措施
1.19 并筋的根数及等效直径处理措施
1.20 并筋的锚固长度、搭接连接及保护层厚度的处理措施
第2章 柱及梁柱节点构造处理措施
2.1 框架梁柱中间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处理措施
2.2 框架梁柱边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处理措施
2.3 框架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太密集的处理措施
2.4 框架柱中拉结钢筋的构造要求
2.5 框架柱顶层边节点柱纵向钢筋的连接处理措施
2.6 框架柱顶层中间节柱钢筋的锚固处理措施
2.7 框架柱变截面时纵向钢筋的处理措施
2.8 钢筋混凝土柱保护层厚度改变处纵向钢筋处理措施
2.9 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连接的处理措施
2.10 框架顶层端节点钢筋构造处理措施
2.11 框架柱箍筋、拉结钢筋及非螺旋圆形箍筋处理措施
2.12 框架角柱的特殊构造措施
2.13 抗震框架柱节点箍筋加密区间距及肢距构造措施
2.14 抗震框架底层柱根部箍筋构造处理措施
2.15 抗震钢筋混凝土柱在刚性地面处箍筋构造处理措施
2.16 框架柱中设置芯柱的构造处理措施
2.17 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处箍筋处理措施
2.18 柱中纵向钢筋在上下层根数不同时处理措施
2.19 转换柱(框支柱)的构造要求及处理措施
2.20 框架梁端部有竖向加腋时柱端部箍筋加密区处理措施
2.21 抗震设计框架柱错层节点构造处理措施
2.22 异形柱纵向受力钢筋及箍筋构造处理措施
2.23 异形柱纵向受力钢筋顶层节点处理措施
第3章 剪力墙构造处理措施
3.1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转角处搭接处理措施
3.2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端柱内锚固处理措施
3.3 一字形、带翼缘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端部处理措施
3.4 剪力墙斜向相交及墙厚度不同时处理措施
3.5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搭接连接处理措施
3.6 剪力墙边缘构件(暗柱)及墙肢中拉结钢筋保护层厚度处理措施
3.7 剪力墙竖向及水平分布钢筋遇到暗梁或楼层梁时处理措施
3.8 剪力竖向分布钢筋在顶层构造处理措施
3.9 剪力墙第一根分布钢筋距构件边距离
3.10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在结构面连接处的处理措施
3.11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直径或间距改变时处理措施
3.12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暗柱、扶壁柱处理措施
3.13 剪力墙肢中竖向分布钢筋连接处理措施
3.14 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连接处理措施
3.15 剪力墙端柱及小墙肢纵向钢筋在顶层处理措施
3.16 剪力墙连梁纵向钢筋在剪力墙小墙肢锚固处理措施
3.17 剪力墙连梁纵向钢筋及箍筋处理措施
3.18 剪力墙暗梁纵向钢筋在端部的处理措施
3.19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兼做连梁腰筋处理措施
3.20 剪力墙肢洞口边补强钢筋处理措施
3.21 剪力墙连梁洞口补强钢筋处理措施
3.22 配筋单排分布钢筋的剪力墙构造处理措施
3.23 配置交叉斜筋、集中对角斜筋及对角暗撑剪力墙连梁构造处理措施
3.24 抗震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抗滑移附加短筋构造处理措施
3.25 剪力墙与平面外楼面大梁相连构造处理措施
3.26 剪力墙肢暗柱、扶壁柱构造处理措施
3.27 剪力墙拉结钢筋的处理措施
3.28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处理措施
3.29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处理措施
3.30 剪力墙局部错洞时边缘构件中纵向钢筋处理措施
3.31 叠合错洞剪力墙连梁及边缘构件处理措施
3.32 将剪力墙不规则错洞改为规则洞口处理措施
3.33 错层剪力墙的处理措施
第4章 梁构造处理措施
4.1 抗震设计多跨框架梁上部非通长纵向钢筋处理措施
4.2 楼层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在端支座锚固处理措施
4.3 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在中间支座锚固处理措施
4.4 框架梁在柱两侧截面尺寸不同时纵向钢筋处理措施
4.5 梁仅一端支座为框架柱处理措施
4.6 框架梁端部加腋时节点处构造处理措施
4.7 梁下部纵向钢筋不伸人支座的处理措施
4.8 转换梁的构造处理措施
4.9 梁侧面钢筋(腰筋)连接及在支座的锚固构造措施
4.10 梁纵向受力钢筋在搭接连接范围内箍筋加密处理措施
4.11 普通楼面梁支座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截断长度处理措施
4.12 普通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与架立钢筋搭接处理措施
4.13 普通梁上部纵向钢筋在端支座锚固处理措施
4.14 普通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处理措施
4.15 悬臂梁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处理措施
4.16 悬臂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弯折处理措施
4.17 梁附加横向钢筋设置的构造措施
4.18 梁下部有均布荷载时附加钢筋处理措施
4.19 垂直折梁内折角处配筋处理措施
4.20 悬臂倾斜框架梁箍筋处理措施
4.21 楼层梁端第一道箍筋布置措施
4.22 梁箍筋形式的处理措施
4.23 抗震设计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及箍筋肢距处理措施
4.24 砌体结构中现浇混凝土梁支承长度处理措施
4.25 砌体结构上现浇混凝土梁纵向钢筋锚固长度处理措施
4.26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中托墙梁处理措施
4.27 梁腹板范围内腰筋配置要求及处理措施
4.28 梁纵向钢筋最小净距处理措施
4.29 井字梁纵向钢筋及交点处构造处理措施
4.30 密肋梁构造处理措施
4.31 水平折梁、弧形梁配筋构造处理措施
4.32 次梁底低于主梁底时支座处理措施
4.33 框架梁下部挂板与相邻框架柱连接的处理措施
4.34 电梯间检修吊钩处理措施
4.35 深受弯构件中深梁构造处理措施
4.36 深梁沿下边缘作用均布荷载及深梁集中荷载时,附加吊筋的处理措施
4.37 抗震设计框架宽扁梁梁柱节点处理措施
第5章 楼(屋)面板及板式楼梯处理措施
5.1 现浇混凝土板下部钢筋在支座内锚固处理措施
5.2 现浇混凝土板上部钢筋在边支座锚固长度处理措施
5.3 现浇混凝土板采用焊接钢筋网片时在支座内锚固处理措施
5.4 地下室顶板与地下室外墙钢筋连接处理措施
5.5 抗震设计嵌固层及转换层楼板边支座、大洞口边处理措施
5.6 普通楼(屋)面板预留洞口边处理措施
5.7 现浇混凝土板中温度钢筋的构造处理措施
5.8 现浇混凝土单向板上部钢筋处理措施
5.9 现浇混凝土双向板钢筋的配置处理措施
5.10 现浇混凝土板中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处理措施
5.11 现浇混凝土悬挑板构造钢筋处理措施
5.12 现浇混凝土悬挑板转角处构造处理措施
5.13 现浇混凝土斜向板纵向钢筋处理措施
5.14 板柱、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抗冲切构造处理措施
5.15 现浇板柱结构体系抗剪栓钉处理措施
5.16 楼、屋面板上设备基础与板的连接处理措施
5.17 折板式现浇混凝土楼梯在弯折处钢筋配置处理措施
5.18 带滑动支座板式现浇混凝土楼梯处理措施
5.19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第一阶与基础构造措施
第六章 地基基础构造处理措施
6.1 柱纵向受力钢筋在独立基础内锚固处理措施
6.2 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条形基础及基础梁内锚固处理措施
6.3 现浇混凝土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板式筏形基础内锚固处理措施
6.4 现浇混凝土墙竖向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处理措施
6.5 短柱独立基础构造处理措施
6.6 柱、墙纵向钢筋基础内设置横向构造钢筋处理措施
6.7 基础梁水平加腋处理措施
6.8 单柱独立基础底板配筋处理措施
6.9 多柱联合基础配筋处理措施
6.10 独立柱基础间系梁处理措施
6.11 条形基础配筋处理措施
6.12 条形基础相交处底板钢筋处理措施
6.13 条形基础底部标高不同时处理措施
6.14 混凝土灌注桩成孔方式选择及桩身构造处理措施
6.15 工程桩与承台、筏板、条形承台梁连接处理措施
6.16 桩基承台下部钢筋、条形承台梁纵向钢筋构造处理措施
6.17 三桩承台受力钢筋的布置方式及构造处理措施
6.18 桩基承台间联系梁构造处理措施
6.19 平板式筏形基础钢筋处理措施
6.20 平板式筏形基础柱墩的处理措施
6.21 剪力墙洞口下筏板内暗梁处理措施
6.22 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钢筋处理措施
6.23 筏板基础板端部封边处理措施
6.24 筏形基础底板、地下室防水板地坑配筋构造处理措施
6.25 筏形基础底板变截面处钢筋构造处理措施
6.26 筏板纵向钢筋在端部的构造处理措施
6.27 梁板式筏形基础主梁纵向钢筋连接及箍筋的配置处理措施
6.28 梁板式筏形基础主梁端部构造处理措施
6.29 梁板式筏形基础主梁变截面及有高差处构造处理措施
6.30 梁板式筏形基础次梁钢筋连接及箍筋配置处理措施
6.31 筏形、箱形基础底板及地下室防水板后浇带处理措施
6.32 地下室防水板与扩展基础连接构造处理措施
第七章 其他构造处理措施
7.1 混凝土结构中普通钢筋牌号选用原则
7.2 抗震结构混凝土构件中使用普通钢筋的要求
7.3 带“E”牌号钢筋的使用处理措施
7.4 细晶粒带肋钢筋的使用处理措施
7.5 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代换处理措施
7.6 混凝土构件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及处理措施
7.7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间距规定
7.8 抗震设计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范围的规定
7.9 如何区别框架柱、剪力墙端柱、异形柱、剪力墙、短肢剪力墙、剪力墙的小墙肢等竖向构件概念
7.10 抗震等级为特一级构件的构造处理措施
7.1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基本要求处理措施
7.12 正确判定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7.13 混凝土结构中预埋件处理措施
7.14 抗震设计混凝土结构中构造柱处理措施
7.15 混凝土结构砌体填充墙抗震处理措施
7.16 大体积混凝土设计、施工处理措施
7.17 预制构件吊环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