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庄子哲学的精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38421
  • 作      者:
    陈赟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在《庄子哲学的精神》这本书里,作者以“化”的思想为中心,深入体察庄子哲学的思想世界。“与化为体”意味着无执无著,也意味着滋养、蓄养为其存在样式的生活,这样的生存论与“化”的生命政治学加以连接,就有了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本书是作者多年研读《庄子》的成果。
展开
作者简介

      陈赟,1973年生,安徽怀远人。1998年在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曾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曾为美国孟菲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台湾东海大学客座教授。著有《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困境中的中国现代性意识》、《中庸的思想》、《天下或天地之间:中国思想的古典视域》、《现时代的精神生活》、《儒家思想与中国之道》等。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约7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约30篇。曾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重点基地重大项目1项等。4部作品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庄子哲学的精神》一书是作者多年研读《庄子》的重要成果。全书共有八章构成,聚焦于《庄子?天下》与内篇,主题虽然多样,却也体现内在逻辑的一贯性。在这本书里,作者以“化”的思想为中心,深入体察庄子哲学的思想世界。“与化为体”意味着无执无著,也意味着滋养、蓄养为其存在样式的生活,这样的生存论与“化”的生命政治学加以连接,就有了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

展开
精彩书摘

      《庄子哲学的精神》:
      老庄立言,往往超乎圣人以上,见得圣人虽以天为宗,尚在道德上着力,变化上用功,不若上三等人之浑然无迹、不见所为也。然圣人备道之全体,广大精微,仍是与天为一。”①三种人关注的是如何以自己的生命体现内蕴生生之德的天道,后者并不以社会性一政治性为其主体内容,而以宇宙的精神、天地万物之神明为其品质。因而,三种人选择游于方外,生活在天地之一气而未始有物之处,一任天地万物之自然。对于自己之生物性与精神性皆能以无为而无不为方式达到贯通,更在生物性与通常无由下功夫的“本能”上有非同寻常的修为,其功力之深湛,直入无意识之域;其视人亦天地间一物,为天地之气机、生意所充盈。对三种人而言,圣、王的生活方式总是无法避免因天人之间的张力而带来的紧张感,他们自己却宁愿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宁愿自隐于无名,远离尘嚣而遗世独立,在这个意义上,三种人不是生活在人际关系中的人,爱因斯坦就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项不包含人际(人间)因素的事业,这样的事业本身就给人以神圣感。②毋宁说,三种人生活的处所不是人与人之间,而是人与天之间,对他们而言,“人间世”(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成为政治一社会的礼法所结构化了的“方内”之域,只能成为临时性的寄居之所,而不是自我确证的真正家园;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突破各种类型的“方术”的限制而直达道术本身。因而,社会性并不是刻画三种人的恰当概念,三等人总是“世外”的高人,对在政治一社会的方内生活的人们而言,它们无疑是真正的“天外来客”,是“这个世界”的真正客人,他们总是独来独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群”或社会性并不是三种人的生存规定。这三种人是完全意义的“天地人”,正如君子、百官与庶民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人”一样。司马迁对老聃的刻画是,“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可以视为三等人人生取向的例证。所谓的修“道德”,即不以仁义礼乐而以道德作为其学问的归宿;所谓“自隐无名”、“莫知其所终”,意味着其所追求的并不在于政治-社会中人们的承认与认可,并不追求方内的人们所追求的声名、功利与权力,因而其在政治一社会所结构出来的“人间世”,自然是隐而不显的。三种人虽然自隐于无名,但他们往往有非同寻常的道艺,如《庄子》中解牛数千而刀不伤的庖丁、“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的斫轮高手轮扁,能够“即凡天下之事,目所接触,无不若为吾艺设者。必如是能会万物于一己,而后其艺乃能擅天下之奇,而莫之能及”③,他们由技而道,因而能够会通天地万物于一艺之中,其艺也因此登峰造极,其人也与其艺一样往往抵达出神入化之境。通常所谓的“诗圣”、“诗仙”、“诗神”、“画圣”、“草圣”、“书圣”、“书神”、“棋圣”等等,刻画的都是这种人,他们外师造化而内达心源,在天地万物的神明之德中成就其艺、成就其人,其所从事的道艺本身也成了对其天赋才情与潜能的最高开发。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庄子·天下》与内圣外王之道
一、道术与方术之辨
二、神、明、圣、王与道术的进路
三、生命存在的类型与政教的人性基础
四、圣人何以是人类政教文明之中枢

第二章 《逍遥游》的鲲鹏寓言与人的自由
一、鲲鹏的第一次出场
二、鲲鹏寓言的第二次重言
三、鲲鹏寓言的第三次出现

第三章 从“是非之知”到“莫若以明”:《齐物论》与认识过程的升进
一、吾与我:两种不同的主体
二、“成形”、“成心”与“我”的形构
三、是非与彼此的扬弃:从“知”到“明”的升进
四、结论:天籁的开显

第四章 “庖丁解牛”与养生的大义
一、技与道
二、庖丁解牛三部曲之一:所见无非牛
三、庖丁解牛三部曲之二:目无全牛
四、庖丁解牛三部曲之三:更无牛
五、“三年”与“十九年”之“数”
六、无厚有间
七、游刃有余
八、养刀之道:“释刀”、“提刀”、“善刀”与“藏刀”
九、庖丁解牛与“缘督以为经”

第五章 “不知之知”与“非人之人”:《应帝王》与庄子的政治批判
一、“不知之知”与王道的批判
二、“有虞氏”与“帝道”的批判
三、“泰氏”与“帝道”的上出

第六章 “浑沌之死”与“帝”、“王”政治典范的终结
一、德与礼:“帝”与“王”政教实践的理念纲领们
二、“浑沌之死”与德礼政教典范的困境

第七章 由人而天的“机制转换”与新主体观
一、由“人”而“天”的“机制转换”
二、身体与主体的新构想
三、毕来德的问题意识、背景视域及批判性反省

第八章 从“无体之体”到“与化为体”——庄子哲学中的本体与主体
一、言说天道的正当方式
二、无体之体:天道的本性
三、从“无体之体”到“与化为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