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消耗巨大、耕地日趋减少等一系列困境。在此背景下,全方位、多角度探索城市生态节地、循环代谢发展的应对策略,构建以城市农业为核心动力,融食物生产、居民生活和社区生态环境于一体的生态社区模式,可为我国城市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选择。《生产生活生态 城市“有农社区”研究》以城市农业、永续设计及城市代谢理论为平台,通过多学科协作,运用研究性设计、物质代谢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梳理了农业与城市关系的历史脉络和当代发展趋势,研究将农业作为关键要素纳入城市人居环境,结合社区原有要素进行空间、技术重构,建设“有农社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依托建筑、规划及景观设计手法,关注城市内部闲置空间,对现有社区空间利用进行重新审视,发掘并强化其生产功能,提出一种与城市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相融合的创新城市“有农社区”理论模型,并阐明其概念内涵、结构层次、系统特征及不同类别。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社区的空间和形态、生态循环系统、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角度人手提出适应当前城市发展、农居一体的物质空间模式,有效支持资源循环代谢乃至与生产、生活互补共生的循环技术模式,以及适应社区空间、技术*新的建设、运营、参与模式。随之,结合当前现状,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食品与环境卫生及物业管理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与建议。最后,采用研究性设计的方法将理论成果与具体实践项目在社区规划、景观与建筑设计、生态基础设施等层面相结合,构建小规模有农社区的典型模式;减少物质输入和废物输出,增加物质在社区内的循环,并利用物质代谢分析的方法对理论成果进行验证与分析。《生产生活生态 城市“有农社区”研究》力图通过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融协作,探索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集成解决城市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新型生态社区发展模式,以期对城市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进行有益补充,也对我国当前生态社区建设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参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