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听季羡林谈国学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29843
  • 作      者:
    王颖著
  • 出 版 社 :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他们是著名的国学大家、哲学大家和文学大家,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举足轻重。本书立足大师,深挖经典,在旁征博引的同时,重在对文章妙趣和精义的提示及精神内涵和意旨的阐扬,文思敏捷灵动,语言生动活泼,阐述通俗明白,实为当代读者接近和学习大师经典的辅助读本。

展开
作者简介

  王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理事,河南省中原周易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已出版专著《乾隆文治与纪晓岚志怪创作》《文学现代意识的发生与冲突》《世界绘画文化》《菊与刀》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立足季羡林先生国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通过引证举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季羡林的国学思想进行深入阐释,介绍了季羡林对国学、人生、道德、文化、治学等领域的独到见解。本书内容丰富具体,为读者展示了一位极具亲和力的智者,一代国学大师的风范。

展开
精彩书摘

  1.谈缓和:礼之用,和为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它的精髓是什么?依我看,那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季羡林

  “礼之用,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篇。所谓“礼”,即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而“和”,即意为和谐、中和。“礼”的目的是为了“和”,个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就是“礼之用,和为贵”的终极目标。

  季老认为,若想达到个人和谐的至高境界,需要具备“知”和“能”这两个重要条件。“知”就是认知,“能”就是本领,这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知”是“能”的基础,要先知而后行。同时,一切行动都不能违背“知”,要知行合一。一个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说他的个人和谐了。如果每一个人都和谐了,那么整个社会也就和谐了。

  走走停停,和谐为贵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逝世于2009年,享年98岁。季老不仅是所在学术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而且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位老寿星。他生性淡泊,他的长寿秘诀就是以和为贵,懂得调和,追求和谐。

  季羡林先生认为,一个人的学问、事业、成就甚至爱情,只有走走停停,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讲究和谐,才能最终修成正果,走得更远。道家讲究阴阳相合,而万物得生,就是说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一阴一阳,一松一弛,缺少哪一个方面也不能独立存在下去。所谓的“和”,就是阴阳和谐,松弛得当,动静结合,快慢有度。就像琴弦如果绷得太紧就会断一样,人如果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对人和事计较太多,不懂得以和为贵,办事效率就会下降,拼命奔波直至最后累倒。

  据统计,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共出现过83个王朝,有559人成为帝王。但是在这559人当中,享年80岁以上的只有5位,70岁以上的有11位,60岁以上的有30位。年逾花甲的皇帝总共有46位,以60岁算作高寿的话,长寿的皇帝大约占总数的8%。

  历史上短命的皇帝比比皆是,除了政变和天生疾病所致之外,多半因为不懂得“礼之用,和为贵”。季老认为,历代皇帝短寿的原因多是操劳过度,中国的儒家思想最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皇帝也许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都做了,唯独修身这一项顾不上。他们整日忙于政务,心里事情太多,把天下重担放在自己身上,一直背着包袱向前走,时刻不停,人的生命之弦必定会断。另外,一个皇帝不用和谐的方式处理各种政治关系,不懂得所谓的“中和之美”和“中庸之道”,不以“礼”去规范臣民,而是用皇权管制老百姓,大事小事很容易走极端,多疑、暴躁、猜忌、放纵、虚荣,这些都是造成短命的原因。

  因此季老认为,我们如果没有时间休闲放松,身体就会严重透支。当阴阳失去协调,器官不得调和,就容易落得英年早逝的下场。因此,人生要学会缓和,养生的精髓在于走走停停,走得慢一些、缓和一些,身体和精神才能得以舒缓。

  不仅身体如此,人的事业和爱情也当如此。有时候越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就越是遭遇到各种挫折,处处碰壁。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心急气躁只会失去平和之态。而当你把一切看得风轻云淡,一切皆随缘自然,不刻意强求,凡事积极乐观,反而会有好的机会。

  恋爱中的两个人也要学会缓和,从相爱开始,少不了磕磕绊绊,时而亲密,时而闹点小矛盾,不会一直顺风顺水。但不必急躁,走走停停,和谐相处,阴阳相济,共同欣赏爱情中的风景,这样才能够白头到老。

  进退缓和,懂得绕弯道

  绕弯道其实是一种折中的方法,一种为了追求和谐、达到目的而做的调和、协调之举。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道理。老师曾说这是一条真理,那么何为真理?就是不需要证明的道理。但是季羡林先生曾感慨:“多少人被这条所谓的真理挡住了脚步,不能走得更远!”季老认为,两点之间直线确实是最短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时候,而且是大部分情况下,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我们走不了直线。这时,这条真理反而成了绊住我们的绳索。人生懂得适当地绕弯道,也是一种智慧。

  赛车场上有一则术语叫作“弯道超越”,意思就是在拐弯的地方做足功夫,最大程度地减少失误,然后实现超越对手。这个道理其实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也同样适用。当我们难以直接达到目的时,何不“拐个弯”,应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希腊国王曾交给阿基米德一个棘手的任务:必须在不损害王冠一丝一毫的前提下,检验出王冠是不是纯金打造的。以当时的知识储备和科技水平,尽管阿基米德绞尽脑汁,多次尝试,却始终不得其解。他废寝忘食地思考解决方法,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连做梦都叨念着“王冠、王冠、金子”,但还是没能想出妙招。妻子见他蓬头垢面,便赶他进浴室洗澡。阿基米德浸入水中之后,突然发现浴盆中的水溢了出去,由此得到了灵感,用浮力理论解决了这个难题,并启发了新的思考,浮力的相关奥秘逐渐被世人所知。

  阿基米德检验王冠的含金量,没有使用直接的办法,而是通过一种看似绕弯路的手段解决的,却得到了非常和谐完美的效果。季老常说,我们中国人习惯恪守儒家的中庸之道,凡事以和为贵,但是这所谓的“和”并不是圆滑,刻意追求一团和气,更不是为了追求和谐而放弃原则,真正的“和”是一种“和而不同”,拥有自己的风格和原则,在此基础上维持美好的和谐。

  ……

展开
目录

NO.1 君子者,尊德行而道学问——季羡林谈《学人箴言》

1.谈缓和:礼之用,和为贵  \  003

2.论情趣:做个情感丰富的性情中人  \  007

3.谈中西文化:西方不亮,东方亮  \  010

4.谈人与自然:天人合一,心存敬畏  \  013

5.谈创新:创新是学术进步的灵魂  \  017

6.谈求学态度:天才与勤奋相辅相成  \  020

7.谈治学:学海无涯,要有苦中作乐的精神  \  024

8.谈进步:学与思,知与行  \  027

9.谈信念:探索真理,壮心不已  \  031

NO.2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季羡林谈《志虑心物》

1.谈慈善: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  037

2.谈历史:从历史中来,回历史中去  \  041

3.谈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044

4.谈忧患: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048

5.谈简化: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  \  051

6.谈时间:慢节奏是时间最大的“敌人”  \  054

7.谈年老:夕阳红时,春色满寰中  \  057

8.谈老少:社会进步,为代沟点“赞”  \  060


NO.3 一花一世界,心是莲花开——季羡林谈《平凡亦有禅》

1.谈毁誉:将毁誉置之度内  \  065

2.谈人生:不完满才是人生  \  068

3.谈寂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  071

4.谈世事:心怀赤子,任尔世态炎凉  \  074

5.谈本心:世已桑田,心未沧海  \  077

6.谈禅:禅道,是一种生活态度  \  080

7.谈人生之美:老而美,真不知老之将至矣  \  083

8.谈缘分:惜缘,就是敬畏命运  \  086

9.谈幸福:本来拥有,不须外求  \  089


NO.4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季羡林谈《新纪元文存》

1.谈礼貌: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  \  097

2.谈缘分与命运:不能全信,又不可不信  \  100

3.谈成功: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  104

4.谈文化: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  108

5.谈青年:你们是希望的“太阳”  \  112

6.谈写作:追求的是一种心境  \  115

7.谈恐惧: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英雄也  \  118

8.谈衰老: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  121


NO.5 行有格,言有物——季羡林谈《处世公德》

1.谈孝道:百善孝为先  \  127

2.谈正义:正义是强者的“筹码”  \  130

3.谈生死:顺其自然,泰然处之  \  133

4.谈时运:走运与倒霉,风水轮流转  \  137

5.谈压力:没有压力,哪有拼搏  \  139

6.谈“忘”:做一个善“忘”的人  \  142

7.谈未来教育:树人之法,唯有教育  \  146

8.谈年老:是一种幸福,亦是一种灾难  \  149

9.谈愤世嫉俗:牢骚太盛防肠断  \  152


NO.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季羡林《谈国学》

1.谈寻根:根为本,寻本才能求末  \  159

2.谈师道:尊师重道,然后民知敬学  \  162

3.谈中华文化:柳暗花明又一村  \  165

4.谈神韵:恰到好处,尽善尽美  \  168

5.谈爱国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铁肩担当  \  171

6.谈风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175

7.谈雅俗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178

8.谈“天人合一”:爱必兼爱,物无孤立之理  \  181

9.谈治学:要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  184


NO.7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季羡林谈《难得糊涂》

1.谈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191

2.谈谦虚:满招损,谦受益  \  194

3.谈坏人: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  197

4.谈天才:我害怕“天才”  \  200

5.谈奉献:力所能及,我为人人  \  202

6.谈心态:小聪明与大智慧  \  205

7.谈现实:顺其自然,尽人事  \  208

8.谈友谊:人生如搏斗,有朋友才有胜利  \  211


NO.8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季羡林谈《读世》

1.谈包装:羊毛总是出在羊身上  \  217

2.谈怪论:换一个视角看世界  \  220

3.谈爱情:食色,性也  \  224

4.谈消费:别让“消费”成为你的主人  \  227

5.谈志向: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  231

6.谈成功:知足、不知足,都是正当的  \  234

7.谈公德:公德之心,乃人性之本  \  237

8.谈自省:以昨日之我,攻今日之我  \  240


NO.9 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季羡林谈《人生絮语》

1.谈读书:学海无涯,开卷有益  \  245

2.谈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  248

3.谈心态:人生不可缺少爽朗的笑声  \  25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