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蒿排世界:探寻浮游聚落的萌生、发展、影响和前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77530
  • 作      者:
    张良皋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张良皋,湖北汉阳人,1923年5月生,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工学学士。曾在上海、武汉一些设计单位任建筑师,1975年退休。1982年应华中理工大举之聘为建筑系教授。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从事“鄂西土家族建筑的研究、保护与利用”、“中国干栏建筑综合研究”。曾与李玉祥同志合作,出版专著《老房子——土家吊脚楼》。曾主编《中国民族建筑——湖北卷》,参编《中国建筑艺术全集·23·宅第建筑·四·南方少数民族卷》。已出版《武陵土家》、《匠学七说》、《融史别观》、《曹雪芹佚诗辨》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蒿排,不仅是革命意义,而是有深沉的历史内涵。我们应当为推进人类古文明研究而郑重予以保护,为中国现存的蒿排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似乎应当列为紧急任务。
  《蒿排世界:探寻浮游聚落的萌生、发展、影响和前景》分为十章,其中包括人类文明的水上温床、中国蒿排流传史、中国蒿排文化符号、地名中的蒿排遗迹、寻觅神农架、楚国东迁引发的蒿排思考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试观骆越之种骆田——即架田,能从中南半岛之沼泽地带,经过两广河网地带,直到贵州山岳地带;或者倒过来,从山岳到沼泽,可说高下成宜都可种架田。我们倒难免追问:降生于丘陵丛林的猿人,在人猿揖别之后,跨过文明门槛,兴起农业,究竟是先上山岳种架田呢,还是先下沼泽种架田呢?
  我们前文已提到,四川考古学家早已发现,溪河对古人友好,在溪河中从事采集的古人踪迹不难发现。古人若要扩大采集区,是沿溪而上者多?还是顺流而下者多?我们不难得到答案:沿溪而上为先。上游是已知事物,是生命之源,知之既稔,渐感其具有灵性、神性,对古人有天然吸引力。下游流向何方,变成啥样,俱属未知,不去为佳。一旦人们发现溪流中天然形成的葑田,人们会感到这种环境特别能供应生活资料;如果偶然发生因自然倒树搁成架田,人们就不难模仿而造成人工架田。这架田的发展应该也是沿溪而上,养活更多古人,直到穷源竞委,登峰造极,必有神灵在上,造福生民。像神农架顶,还有大片高山湿地如大九湖,成为天然架田,这里被人称为“神农架”,岂非天与人归?中国的山岳崇拜,应该早于其他地貌地物的崇拜。
  农业应从沼泽边缘兴起,这是我以往研究沼泽所得结论。但这并不妨碍“前农业”“萌芽农业”首先出现于山溪或日山岳地带。古代中国,曾经有过洪水时代——全世界莫不皆然,有类似的洪水时代传说。那时的中国,除了山,就是海。那时的海,就是遍布中国的淡水海,后来干涸成沼泽。洪水时代的沼泽边缘,陆地有限,对人类不可能太友好。即使《禹贡》时代的长江大河,流进了沼泽,例如四川盆地、湖广盆地、江西盆地……就算入了“海”,到了终点站。所以更早记述中国地理的书《山海经》,所记的就除了山,只有海,至于“原”“野”,都很次要。只有到了《禹贡》时代之后,中国最后一次洪水期终止,沼泽经过“大禹治水”——其实绝对因素是自然干涸,中国古人才敢进入沼泽、逐步开发。而沼泽边缘天然生成的蒿排、葑田,才能为沼泽居民提供栖居之所。中国各地区古人随沼泽干涸之先后跨入文明门槛,开始加速创建文化。沼泽中的蒿排如果要兴农业,有现成的山岳溪壑的“架田制度-可以仿行。所以架田制度立即与蒿排紧密结合,难解难分,有时甚至成为可以互相取代的名称。神农架是架田之源,也就是中华农业之源——“神农架”名副其实。
  ……
展开
目录
代序 保护蒿排

第一章 人类文明的水上温床
小引
第一节 蒿排为古人全面提供原始生活资料
第二节 蒿排萌发的物质文明
一、用火
二、制陶
附论:三足陶器的发明
三、荐居——席居的先导
四、农业
第三节 蒿排开启的精神文明
一、氏族、婚姻、伦理
二、占候、卜著、文字
三、从语言统一到文学共享
四、最古老的蒿排狂欢节——端午
小结——跨入文明之后

第二章 中国蒿排流传史
第一节 从《尚书》时代到汉晋的正面记载
第二节 唐李肇《国史补》到元稹诗的侧面描写
第三节 宋苏轼、陆游、孙应时的蒿排诗史
第四节 明王世贞的记述和他所提到的《江赋》
第五节 从“町原防”说到兴化垛田
小结保护现在,展望将来

第三章 中国古文字中的蒿排形象——初识若干蒿排字
第一节 蒿族
第二节 兹族
第三节 “氏”字群

第四章 中国蒿排文化符号
第一节 蒿排乾坤
第二节 四灵与四辅
第三节 十二生肖——蒿排动物群
一、鼠
二、牛
三、虎
四、兔
五、龙
六、蛇
七、马
八、羊
九、猴
十、鸡
十一、狗
十二、猪
第四节 十干
甲——龟甲
乙——候风五两
丙——从杨权到未柜
丁——陶拍
戊——长柄陶拍
己——架田
庚——杵
辛——从杨权到草耙
壬——衽席
癸——从矩到签
第五节 十二支
子——从婴儿到漏箭浮舟
丑——指爪存疑
寅——漏箭
卯——刘之假借字
辰——蚌镰乎?蚌签乎?
巳——解释纠结
午——能否从钉螺取得启示?
未——是不是“三权”?
申——神之灵威?
酉——酒坛
戌——警卫武器
亥——蒿排的终局

第五章 地名中的蒿排遗迹
第一节 从鸠兹到龟兹
第二节 骆越与架田
第三节 从金山到神农架

第六章 《诗经》中的蒿排信息
第一节 《关雎》
第二节 三篇《扬之水》
第三节 《周南·汉广》
第四节 《召南·江有汜》
第五节 《邶风·谷风》
第六节 《小雅·谷风》
第七节 《邶风·新台》
第八节 《齐风·敝笱》
第九节 《魏风·汾沮洳》
第十节 《唐风·绸缪》
第十一节 《秦风·蒹葭》
第十二节 《陈风·泽陂》
第十三节 《小雅·大东、鸿雁》
第十四节 《大雅·凫譬》
第十五节 《躲》
第十六节 《械朴》
第十七节 《小雅-小弁》
第十八节 《大雅·灵台》
第十九节 《大雅·荡之什·韩奕》
第二十节 曲终奏雅说终篇——《大雅·荡之什》
第二十一节 《诗经·颂》的历史意义

第七章 寻觅神农架
第一节 崧高即神农架
第二节 《高唐赋》中的神农架
第三节 中国的山岳崇拜
第四节 从一岳独尊到五岳并峙
第五节 神农架是架田之源即蒿排文化之源
第六节 女娲洪水的高度
第七节 用天子岩手印文化信息解释历史谜团

第八章 楚国东迁引发的蒿排思考
第一节 田家镇长江卡口的壅阻现象
第二节 江夏回流
第三节 洞庭吞吐
第四节 西阳五水倒灌
第五节 江汉朝宗于海
第六节 兹方的历史角色
第七节 豪华版蒿排
第八节 广陵潮水和吴江卡口
一、吴江出海不畅
二、有头无尾的淮河
三、乘桴浮海与文化传播
四、淮水凿开吕梁和黄河夺准入海
五、附论:异重流能否在长江自然形成和黄州江水西流之谜

第九章 楚国皇舆认知图说
第一节 崇东幅
第二节 尊北幅
第三节 绘制楚国皇舆认知图的意外收获
一、进一步摸清西陵命名体系
二、东陵后果证前因
三、建在蒿排上的楚都——郊郢
四、谁先提出绞国在钟祥?
五、楚国第一郢是郊郢
六、“霄敖”何在?
七、钟祥何以多蒿排?
八、巫风及其“示踪”与传播

第十章 从蒿排世界到浮岛海洋
后记
交稿致编者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