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学:知识与价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85514
  • 作      者:
    杨庆中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庆中,1964年生于河北藁城。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副院长、经学研究所所长。出版有《二世纪中国易学史》、《周易经传研究》、《周易解读》、《周易与人生》、《孝:生生不息的爱心》、《从中西会通到本体诠释——成中英教授访谈录》等专著多部。其中《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曾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周易经传研究》曾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经学作为中国传统学术的主体,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经学,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蕴含着古圣先贤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特殊体验,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追求和生命智慧。本书即是部分当代学者对上述问题深入探讨的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回归华夏文明主体(代序)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办的“经学:知识与价值”学术研讨会今天隆重开幕,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会议的举行致以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冒着暑热出席这一盛会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欢迎!
近几年来,中国兴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国学热”,“国学”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必须对“国学”进行重新认识、重新研究,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既是中国社会经过了数十年破坏传统的历程之后的反思与回归,也是中国人对“我们从何处来,我们该往何处去”问题的重新追问。
而在“国学”范围内,毫无疑问经学是主体,也是华夏文明的主干。五经由孔子增削修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涵与理论基础的高度浓缩和鲜明象征。在五经流行的时代,经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承认的价值来源,塑造了华夏政治体制的价值理想,正如民国学者李澄源在《经学通论》中所说的那样:“吾国既有经学以后,经学遂为吾国人之大宪章,经学可以规定私人与天下国家之理想。圣君贤相经营天下,以经学为模范,私人生活,以经学为楷式,故评论政治得失,衡量人物优劣,皆以经学为权衡。无论国家与私人之设施,皆须于经学上有其根据。”可以说,在华夏文明中,五经是诸子的思想源头,也是诸史的评判标准,同时还是文艺创作的指导原则。
但是,现代学术兴起,分科局面形成,经学随之被边缘化。一些经典被纳入现代学科之后,失去了经学精神。例如《诗经》变成文学,在文学范围内,只能探讨《诗经》中的艺术特色,考证《诗经》中的鸟兽虫鱼,而《三家诗》、《毛诗》所体现的诗教精神,三百篇之所以成为“经”的精神,则基本上被排除在外,从经学的角度来看,对《诗经》仅仅局限于文学层面的研究,我认为这多少有买椟还珠、挂一漏万之嫌。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如《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仪礼》这些经典完全被排除在现代学科视野之外。而恰恰是这些经书,在历史上曾经对政治的改革、制度的建构、生活方式的变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但由于它们和现代学科基本上没有重合之处,以至于长期得不到研究,这难免不让人生发“数典忘祖”之叹了。
显而易见,如果我们要真正认识华夏传统文明,不再以西套中,以今套古;如果我们要更好地发掘古人的智慧,更好地从中国学术的内在理路认识中国,解释中国,那么,就必须以经学的眼光看待经学,还原本来的经学。
从历史的角度看,经学规定了华夏文明的大本大源,塑造了华夏族群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塑造了我们祖先共同的生活方式。正是有了经学的存在,华夏族群才能历经两千余载,虽然曾经车驾奔驰,战乱频仍,曾经南北分裂,夷狄入侵,曾经神州荡覆,宗庙丘墟,但文明之毫光,未曾一日隐没于荒蛮,族群之理想,未曾一日熄灭于天壤,从而缔造了文化大一统的局面。
总之,正是有了经学的存在,华夏历史虽然历经王朝更迭,九鼎迁移,但政治制度的建构与社会改革的推动始终有一个根本的价值标准,政治体制不管如何变化,都不离文明之大系。正是有了经学的存在,社会生活中的冠、婚、丧、祭各种礼仪,不论如何损益,总能维系社会生活的理想价值,衣冠文物,代代因袭损益,但不变的是对有礼仪的生活的追求。可以说,要真正深入华夏的历史,必须深入历史的深层内核,而历史的内核便在经学之中。
从理论上看,五经由王官传承,经孔子删削,自成一理论体系。作为文明的源头,经学提供了华夏文明胚芽时期的价值构建,规定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不义,政治的本质如何,政教如何展开,社会如何建构,人与人的关系如何建立,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正当的等问题,只要人类文明不坠,这些问题便永恒存在。在每一个遭遇价值失范、思想不一的时代,古典文明的存在,便成为时代最重要的明镜。通过对古典文明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古圣先贤如何在一个混乱的时代中确立坚定的价值,并由此重新启动我们文明的精神,从而走向更好的未来,这就是真正的“文艺复兴”。
当然,作为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和核心价值观,经学本身也存在着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与文化保守性,同时,随着时空的根本性变迁,它的不少内容及价值在今天看来也需要加以重新评价。但是,这绝不是我们忽视它的理由,恰恰相反,我们在今天更有必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态度与方法,对它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汲取有益的启示。
我们认为,每一次民族的伟大复兴,都伴随着民族文明的伟大复兴,汉代复兴五经之学,宋代复兴古圣之道,皆是如此。有鉴于此,我们国学院的成立,在积极提倡和开展西域历史语言文化研究、拓展国学研究新的领域、彰显国学研究新的亮点的同时,始终致力于夯实传统国学研究的基础,光大传统国学研究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经学研究无疑是深化国学研究、开展国学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关键性作用。
我们相信,经学研究历经近百年断裂,今天重新开展,必将为华夏文明研究,为中国学术注入全新的活力!而我们这次会议,自当紧紧围绕这个宗旨开展深入细致的学术研讨,为大家提供交流切磋的理想平台,进入学术的最新前沿,通过丰硕学术成果的取得,从一个方面努力践行我们的学术文化使命,使之成为新时期经学研究进一步深化的一个新契机、新起点。
最后,预祝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祝福各位专家在会议期间身体健康,研讨顺利!
谢谢大家!
展开
目录
目录

治经还须开生面

论《易经》非占筮记录

论西周初期的“德”观念

从农事祈报诗论周代祭祀之人文精神与教化意义

——以《思文》、《丰年》、《生民》为讨论中心

重论孔子的历史文化定位问题

《论语》新诠举例

——兼议传统治经方法的出路

经典诠释学视域下的文献分析

——《论语》郑、王注比勘发微

论孔子儒学视域中的筮占观

《大学》“止于至善”经传异义

孟子“道性善”的内在理路及思想意义

《春秋繁露》考略

汉代“经学家法”论

郑玄礼学二题

从曹髦问难看义理思辨在传统经学中的价值

从《中庸》诠释看司马光之经学特色

清初经学的特色及影响

论胡一桂占筮识度下的易象观

胡煦《周易》注释中“观象之法”的创新与发展

——兼论其易学观基础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佐藤一斋《言志四录》儒家思想与经学观点析论

中国思想的转向与经学问题

复兴经学首先要实现哲学突破

——兼论朱熹《易经》哲学转型

经学与善书

——经学之根本精神及其通俗之教化形态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