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原理及控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55468
  • 作      者:
    解大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 原理及控制》从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的结构入手,对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的组成、原理和运行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和介绍。
  《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 原理及控制》共5章,第1章在介绍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第2章简要介绍了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的种类和发展,研究了动力电池的建模方法;第3章详细阐述了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的核心装备——多用途变流装置,建立了装置的详细数学模型和时域模型,对其各种工况的运行状态进行了全面地仿真和分析;第4章重点研究了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的控制策略——广义能量/功率调度策略,定义了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内部的各种能量,通过建立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调度标准规程指标,划分了其运行状态的全部解集;第5章研究了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运行的动态特性。
  《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 原理及控制》可供从事电力系统工作及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同时对从事电力系统装备研发的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 原理及控制》:
  上述第1种和第2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包括各类充电桩、充电机,常见的充电桩对具有车载充电机的电动乘用车辆提供交流充电电源,充电机则分为交流充电与直流充电两种,充电桩和充电机通常情况下以慢充方式为主,具有占地面积较小、布点灵活的特点。充电站由多台充电机、充电桩组成,占地面积较大,采取快充、慢充方式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并能够对充电桩/机、动力电池进行状态监控。第3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即更换电池充电方式为大型的换电站,其内部的充电设施通常为大型充电整机,具有相对更高的效率和管理能力。 
  充电设施的最基本运行参数包括端电压、充电电流和充电时间等。端电压和充电电流是决定充电设施的容量大小、电源输入相数和电路形式的主要因素;端电压越高,所需要的电源容量就越大,输入电源的相数就越多,通常情况下三相交流电源即可满足要求。充电设施的控制系统最基础的要求是能够完成电流、电压的闭环控制,用来保证充电过程中电池电流、电压的大小符合给定的变化关系。 
  除了上述公共设施的整车充电装置,还有一些家庭用整车充电设备,如家庭用小型充电器,一般采用单相交流充电器或单相/三相交流充电器,一般要求质量轻、体积小、便于安装和移动、可靠性好、操作简便、显示准确和能够自动控制等。一般可供私家车辆在夜间车辆停驶时充电,功率为3~5 kW,充电时间为5~10 h,也可以用于快速充电。又如车载充电器,一般为单相交流充电器或单相/三相交流充电器,能够全天候地进行充电和快速充电,要求质量轻、体积小、可靠性好、便于在车辆上安装、使用方便等。 
  1.3.2 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的发展状况 
  在国外,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能源供给体系研究,典型代表有美国Better Place公司的换电池与常规充电相结合的模式,法国电力公司(EDF)、西班牙电力公司、日本电力公司的慢充与快充结合模式等。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的结构和组成
1.1 电动汽车技术特征与发展
1.1.1 电动汽车技术特征
1.1.2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1.2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电池的分类和特点
1.2.2 动力电池的性能评价、建模与管理技术
1.3 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
1.3.1 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的种类
1.3.2 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的发展状况
1.3.3 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控制策略概述
1.4 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各部分构成
1.4.1 调度监控中心
1.4.2 多用途变流装置
1.4.3 充放储换电系统
1.4.4 梯次电池储能系统
1.5 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技术设计要点
1.5.1 电网调度设计要求
1.5.2 车辆运行设计要求
1.5.3 工程建设要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动力电池的建模与优化管理
2.1 储能单元工作特性和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2.1.1 储能单元工作特性
2.1.2 传统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2.1.3 基于GNL改进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2.2 电池充放电方式及仿真
2.2.1 电池充放电方式
2.2.2 电池充放电过程仿真
2.3 电池组并联阶次优化管理
2.3.1 两组电池并联充电策略
2.3.2 多组电池并联充电策略
2.4 电池梯次利用技术
2.4.1 梯次利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分析
2.4.2 梯次电池容量估计和筛选成组方法
2.4.3 电池梯次利用示范方案
2.5 传统变换器的特性及比较
2.5.1 整流模块
2.5.2 LLC谐振变换器
2.5.3 桥式PWM直流变换器
2.5.4 三电平双向Buck-Boost变换器
2.5.5 两电平双向Buck-Boost变换器
2.6 Z源充电器设计
2.6.1 Z源充电机电路拓扑结构
2.6.2 Z源充电机电路分析
2.6.3 Z源充电机恒压充电仿真分析
2.7 精细化充电管理
2.7.1 多用途变流装置三级精细化变流器结构
2.7.2 精细化变流装置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2.7.3 电池循环寿命及变流装置效率分析
参考文献

第3章 多用途变流装置的控制和运行
3.1 多用途变流装置的构成
3.1.1 两级变换变流装置的构成
3.1.2 换电站与梯次站之间的变流装置
3.2 多用途变流器控制
3.2.1 双向DC/DC控制的基本原理
3.2.2 多组DC/DC变换器并联运行研究
3.2.3 SV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3.2.4 多用途变流装置各运行方式分析
3.3 梯次电池储能站与充放储电池更换站之间的能量交换
3.3.1 单向能量交换控制
3.3.2 梯次电池储能站与充放储电池更换站能量交换控制
3.4 多用途变流装置的增益控制
3.4.1 就地无功补偿控制
3.4.2 谐波抑制控制
3.4.3 一体化电站增益控制的能量无损特性
3.4.4 一体化电站无功补偿与滤波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广义能量/功率调度策略
4.1 概述
4.2 一体化电站内广义能量的定义与关系
4.2.1 广义能量的定义及其特性
4.2.2 广义能量E(t)的定义及运行特性
4.2.3 广义能量E(t)的定义及运行特性
4.2.4 广义能量E(t)的定义及运行特性
4.2.5 广义能量的相互关系
4.3 一体化电站的运行标准规程和指标
4.3.1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分析
4.3.2 一体化电站的运行模式分析
4.3.3 一体化电站的有功频率指标及控制
4.3.4 一体化电站的无功电压指标及控制
4.3.5 一体化电站的运行管理指标
4.4 一体化电站的孤岛运行策略
4.4.1 一体化电站孤岛的形成、分类与虚连接技术
4.4.2 一体化电站参与电网的黑启动
4.5 一体化电站的运行状态集
4.5.1 状态集的生成
4.5.2 一体化电站的基础充放电控制策略算法详述
4.5.3 一体化电站运行工况分析详解
4.5.4 一体化电站中电池充放电顺序
4.6 广义能量/功率调度控制策略参数集
4.6.1 基于信息流的一体化电站内能量流管理方法
4.6.2 广义能量/功率调度控制策略参数集和约束条件
4.6.3 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运行的动态特性
5.1 概述
5.2 一体化电站的小信号模型
5.2.1 动力电池的小信号模型
5.2.2 直流变流器的状态方程
5.2.3 直流电容电压控制状态方程
5.2.4 交流侧变流器控制的状态方程
5.2.5 交流侧电感的状态方程
5.2.6 一体化电站的小信号模型
5.3 一体化电站的稳定性分析
5.3.1 MATLAB模块设计和封装
5.3.2 一体化电站的特征值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一体化站正常运行状态下充放电程序
附录A 不同负荷状态下充放储电池更换系统和梯次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程序
附录B 不同负荷状态下一体化电站整体充放电程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