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亚洲园林:历史、信仰与设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271045
  • 作      者:
    (英)Tom Turner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汤姆·特纳(Tom Turner),任教于伦敦的格林威治大学,为本科生和硕士生讲授园林史和景观建筑方面的课程。

展开
内容介绍
  中亚外围在过去5000年所打造的园林构成了一条伟大的圆弧,这条圆弧从新月沃土地区,向西延伸至欧洲,向东延伸至中国和日本。亚洲的帽檐区域是一片相互交融的地带,在这片广阔大地上,游牧者遭遇农耕者,符号性的园林设计由此诞生。随着游牧者转向定居,他们似乎保留了对游历、狩猎及(祖先徜徉的)野外场所的热爱。中亚和印度思想影响到了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园林文化。
  在西亚,雅利安定居者打造出称为乐园的猎苑。一些高墙围拢的空间,充满奇花异木和珍奇异兽。在东亚,伟大的山水公园发挥着相似的作用,同时具备一种神职。在整个亚洲地区,园林都受到宗教等其他信仰的影响,包括:多神教、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神道教,以及现代主义理念。早期的公园和园林象征着蛮荒与文明的自然,有时被理解为天父和地母的领地。《亚洲园林:历史、信仰与设计》一书探索了这些受信仰引领的设计方式。
  40年来,汤姆·特纳一直在研究和教授园林设计的理论和历史知识。在对西亚、南亚和中亚的细致研究中,他开展了大量探访、调查、绘图和摄影工作。书中涉及的历史时期从最初的园林时期一直延续至今。通过地图、图表和照片,作者探索了亚洲园林为何以及如何演化出他们的特定造型与功能。作者将园林设计视为一门“图文”学科,在此给出了前后连贯、对比明晰和轻松可读的记述。关于所有书中涉及园林的更多信息可查阅作者编辑的网站
展开
精彩书评

  ★“特纳经由其典型的总结示意图和架构紧密的分析,在此纵览了西亚、南亚、东亚和北亚的多神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及神道教园林,并恰当加入了一章关于抽象现代主义的总结性内容。有些读者可能会却步于特纳的这种简化手法,但作者在这些主题下纳入了大量信息,既曲折多元,又充满启发,令人耳目一新。”

  ——《澳大利亚园林史杂志》

  ★“汤姆·特纳的《亚洲园林》是一本视觉上十分强大的作品,值得为其中的照片、平面图和示意图花上几十美元。”

  ——《景观建筑杂志》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概览
  本书的编排依照时代和地理划分。第一、二、三部分是西亚、南亚和东亚的编年记述。第四部分探讨北亚及整个亚洲光怪陆离的现代主义。西亚部分涉及如今的伊朗、伊拉克、沙特、海湾国家、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和埃及。南亚部分涵盖了如今的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柬埔寨及印度尼西亚。东亚部分包括中国、日本等国,虽然文中并未指明,但它们都属于同一个文化圈,还包括越南、韩国及朝鲜。第八章涉及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以及俄罗斯、蒙古和一些前文提及的国家。
  本书的基本方针就是以文字表明论点,搭配图片作为视觉支撑。书中介绍的园林并未给出细致的描述,不过在一个配套的网站上,可以找到更多相关的内容,包括照片、卫星图片、园林描述、原始资料,以及地方园林网站的链接,等等。书中具体的撰写方式和我的上一本书——《Garden History:Philosophy and Design 2000 BC to 2000 AD/园林史:公元前2000—公元2000年的哲学与设计》类似,后者讨论的是新月沃土西部和北部的园林,本书讨论的则是亚洲的园林设计。这一地理划分方式也可用在上一本书的标题上,这样就变成了《European Gardens:History, Philosophy and Design/欧洲园林:历史、哲学与设计》。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写出眼下这本书的话,大概就会给上一本书起这个名字了,我也已经打算在修订版中改用这一名称,虽然可能会带来一些不便。原因在于,首先,欧洲和亚洲都归属同一个板块。其次,就目前来看,美洲园林是涵盖在欧洲园林的语境之下的。再次,到了20世纪,园林设计风格已经变得全球化了。
  而作为关于欧亚大陆园林的两个分册,这两部书之间还存在一个差异,即我希望在第一册的书名中使用“哲学”一词,在第二册使用“信仰”一词。原因有二:首先,在西方,宗教与哲学思想之间存在更多区隔,而影响园林设计的是后者;而在东方,宗教与世俗事务之间的区隔较少。其次,在西方,皇家园林处于主导地位,尽管未与宗教隔绝;而在东方,宗教园林则处于主导地位,尽管未与世俗使用隔绝。
  在本书的八个章节中,我会将亚洲园林和设计景观的发展追溯至5000年前。而由于众多时期案例的匮乏,书中讨论的更多是园林类型,而非设计风貌。同时,对于每种类型,也很难找到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案例。更糟的是,有时候(如古代中国的猎苑)必须发明一个图表出来,因为全无与这些历史造型相关的视觉信息。如果日后有新的考古发现,或找到准确的图表信息,我会纠正这些发明。但眼下,鉴于本书的“图文”特质,似乎有必要给出与我的假设相匹配的图形样本。
  第8章主要涵盖西亚、南亚和东亚,对中亚和北亚仅稍作触及。书中也牵扯了两个主题外的话题。其一,第2章触及了西亚对希腊及意大利的影响。其二,第3章触及了伊斯兰信仰在西班牙的传播。鉴于本书涵盖地缘甚广,涉及历史时期甚久,不可避免会有错漏,对此我深感抱歉。同时,文中也涉及某些猜度。正如巴瑞?坎普(Barry Kemp)在《阿玛尔纳(El-Amarna)》中所述:“事实证明,若不大量参考历史小说,阿肯那顿地区的历史是写不出来的。”4而参照我自己的写作,不论文字还是图表层面,情况也都是如此。
  建筑史学家有时会用立面图表来展示建筑的构成元素(墙体、门窗、地板、屋顶、楼梯等)。我则用风格化的图表来归纳园林平面图的特质。书中也容纳了图解园林图和景观平面图,并标有比例尺和方向,来呈现构成元素。编排地形、水文、植被、竖直和水平结构,以此来创造场所的艺术,即我的研究方向。这就是为何我要“越过园林的围墙”,偏离到寺院、城市以及现代景观建筑的原因所在。基本上,我没有使用旧有的平面图和制图,而采用了新的平面图和新的照片。在我的绘图中,经常以现代植被搭配考古细节,这是因为古代植被的细节无人知晓。能找到的园林轮廓图,我都收录了进来,但这种情况很少。希望等亚洲日渐发达之后,更多信息会浮现出来。
  写作本书所需的旅行让我留下了大量的碳足迹,为此我深感愧疚。因此,每抵达一座城市,我会尽量骑单车出行。在欧洲使用过类似方法后,我对前方的旅程有些担忧。本书的第一站是埃及,状况很理想。在卢克索1月份的清晨,接受了旅馆门人致意后,我骑上了一条马马虎虎的街道,愉快地看到一群群的老人点燃垃圾取暖。太阳从码头升起,我再次展开对阿蒙领地(Domain of Amun)的探索,西岸散发着一股柴油和辣椒的气味。下一站是伊朗,在此地我没有动用自行车,连过马路都让人心惊肉跳。在伊斯法罕,一个漂亮姑娘打扮得像个欧洲修女,我们被介绍认识时,她曾告诉我,伊斯兰教义禁止她同我握手,而过马路时,她却抓起我的胳膊,猛地把我拉向车流中间,“快点,我们胆子得大点。”她说的没错。在中国,骑单车非常普遍,眼下也是这样,我得以不经意地融入其中。在印度,我的骑行总是伴随各种友善的招呼,“哪里来的?好漂亮的车子。竟然有车灯!你好,给我1卢比。慢走,给我巧克力。欢迎来印度。”但我在德里骑车的头一天,简直是经历绝妙的地狱前景。在日本,民众十分友善,给了我很多帮助,只有一回有人喊“好漂亮的车子”,我回头一看,竟是个微笑的印度人。和我一样,他也试图漠视迫近的台风。
  在此要感谢所有延续着亚洲古老好客传统的人们。回过头来,也要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感谢格林威治大学的学生和同事对我在学术上的支持。理查德?海华德(Richard Hayward)运营了一所启发心智的开放性思考的学校;罗伯特?赫尔顿(Robert Holden)、本兹?柯慈恩(Benz Kotzen)和帕特里克·古德(Patrick Goode)总是鼓励我向前推进;麦和达?肖库(Mehrda Shokoohy)给了我涵盖广泛的建议,包括艺术、建筑及亚洲历史方面。感谢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的卡洛琳?马林德(Caroline Mallinder),感谢她多年来对我持续的鼓励。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西 亚
1 信仰与园林         3
2 多神教园林       27
3 伊斯兰园林      60
第二部分 南 亚
4 印度园林        105
5 佛教园林        138
第三部分 东 亚
6 中国的道教-佛教园林       173
7 日本的神道教-佛教园林    237
第四部分 北亚、西亚、南亚和东亚
8 亚洲的抽象现代主义园林  281
后记                                  317
注释                                 322
图片版权                              32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