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作为语言的建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381564
  • 作      者:
    史雷鸣,贾平凹,韩鲁华著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史雷鸣,诗人,艺术家,高校教师,景观硕士,建筑文化在读博士。主要研究社会学,美学,符号学。曾出版诗集《野蛮派对》,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和雕塑作品展。
  
  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出版有长篇小说《废都》《古炉》《秦腔》《带灯》等。
  
  韩鲁华,教授,博导,文学评论家。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语言的建筑》将所有的艺术理解为语言,进而论证了建筑作为一门语言,并具有符号学所具有的属性和原理。探讨了艺术语言之间的翻译嫁接、每一种艺术语言的不可翻译部分的本体性;并从理论层面论述了观念建筑和建筑从陈述到叙述到表达表现的发展趋势。
展开
精彩书摘
  《作为语言的建筑》: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建筑被归入古典的七大艺术,作为重要的艺术和文化现象,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人工技术产物,承载着人类的生活起居工作生产,也是人类活动的最重要最普遍的平台。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建筑和由建筑群支撑构成的城市,成为人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产生活平台以及文化载体。针对建筑本身的文化现象和属性,和建筑对其他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对建筑的影响的研究,就显得必要,并且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工作庞杂。
  现代建筑,它的形成和使用消耗了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能源,容纳着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成为经济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建筑也是最大的实体人工创造物,也就是最大的物质文化形态,建筑群所构成的巨大城市,更是将这种尺度扩大到空前的尺度规模。人类,一生中多半的时间,在建筑之内度过。这种最巨型的物质的文化和艺术以及财富存在,以及对于人类的意义,甚至它的发展走向,都是值得持续思考和不断研究的。
  文学,作为另一种艺术,作为人类最远离基础感官,最抽象的信息传播接受与处理工具和载体,以更抽象的符号方式承载了人类几乎所有的主要思想和精神,甚至于,海德格尔认为人类的心灵栖息于(文字)语言之中。
  在建筑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之间的复杂而紧密的联系中,本文将建筑以语言的方式与文学语言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语言,是人类文化的承载者,任何艺术,都是一种广义上的语言,而文学语言,也就是人类的文字语言,却是最具备理性和思辨的严密的语言,也是唯一可以对自身进行分析的语言,因此,本文将是一篇以文字语言对建筑语言和文字语言进行关系分析和研究的案例。
  1.2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近年来,建筑文化更多的是以历史、理论、理论的演进,以及建筑的审美,社区,广场,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等为主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筑的意义的一般性外延,或者简单的泛文化化研究,一般都是建立在历史,人文环境,地域风格,技术变革,或者艺术风格及其背景的基础上。
  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将建筑的研究方向关注在其语言属性上。乔?勃罗德彭特、查?詹克斯与理?奔特编著的《建筑语言学》,介绍了建筑符号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不同学派对符号学的种种解释,探讨了建筑符号所独具的特性,建筑中可能包含的语言学性质等,并且以符号学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希腊的学者安东尼.C.安东尼亚德斯所著的《建筑诗学与设计理论》探讨了建筑的诗性和诗性的文学与建筑以及美学的关系。但是其对于这两种语言的研究,停留在经验层面的认识,缺少更加准确的语言的结构和模型,以及语言转换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英国的布莱恩.劳森先生所著的《空间的语言》,将空间作为一种语言解读,也揭示了一些空间的意义的心理效应,但是由于其对于语言学本身的分析不够深入,并没有建立有效的语言原理和模型。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建筑和空间作为语言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在经验和现象层面研究,并没有将建筑和其他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从而从技术原理上构建大统一的语言模型来分析理解建筑语言。也因此整体上是一种泛论。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将建筑作为语言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尤其是国内的关于建筑语言的研究,主要是从建筑的一些构件与一些符号的对应关系上进行的,多数是属于一般层面上的语义的解释,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符号化和表达的梳理。就建筑语言本身的特点,与广义语言的关系,与文字语言的关系比较上,目前还都不充分,也因此显得不够深入和整体,更多的停留在一些现象层面。或者说,大多数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一些具体的符号的梳理和解释上,是更具体更狭义的一些语义学上的研究。而语言学本身的研究,从索绪尔的符号学,到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到福柯的德里达的研究,演化出符号学,语义学,语用学,阐释学等一系列相关知识和方法,但是语言依然缺少足够的模型和结构,对各种艺术语言之间的关系和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都不够充分,尤其是,还没有找到用语言学的知识研究建筑等其他语言的技术方法和路径。
  如果不能从理论上证明建筑语言的独立性,和其他艺术语言的关系,和广义语言学的关系,不能够和狭义的语言也就是文字语言比对,是无法构建建筑语言的主体性,边界,和体系的。如果不从根本上建立对建筑和其他艺术的宏观的语言学认识和核心结构,那么,我们也因之会忽略建筑和其他艺术和文学语言之间密切的关联和内在的关系。各种艺术的语言的主体性,或者本体性,与各种艺术的大统一语言模型,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对相关问题,也是可供研究的线索。美国的尼尔森.古德曼先生所著《艺术语言》,具有了对艺术语言整体思考的视点,他通过艺术这个大的概念把各种艺术门类当作一个整体的语言文艺研究,但这个理论的缺陷在于,没有一个能够统一这些纷乱的艺术门类的语言模型。因此,这个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和很多好的观点,却纷杂混乱。
  与此同时,文化作为一个很宽泛的定义,实质是模糊的,混乱的。德尔瓦的《黑猩猩的政治》,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凯文凯利的《失控》都极大的拓展了我们的文化视野。《黑猩猩的政治》一书通过科学观察和记录的大量数据以及分析,将政治起源拓展到人类出现之前。《自私的基因》,提出生物是最早的基因无意识的按照保存自己并尽可能多的复制自己的模式累积变化而被外部环境选择生存发展得到的,并进一步提出人类的文化也有类似基因的那种具有复制或者传播自己的机制,并提出那种类似病毒的文化基因为弥姆。
  作为科学界的一面旗帜,道金斯是进化论最重要的学术继承者和发展者,他认为基因,和弥姆,都是一种信息和载体,甚至可以解读为一种代码,甚至语言。
  因此,本文试图从更大的视野更广义的看待建筑和语言。在符号学语言学和更大更抽象的文化维度来宏观的研究建筑语言。符号学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语言模型和研究语言的方法,更适合将不同类型的艺术语言进行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同时,本文试图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在更底层的感官层面建立语言的物理发生基础,梳理其数理化抽象的模型,用更整体的大语言的视角,将语言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并希望以此寻找到建筑和文学以及其他语言之间更多的联系,以及内在的关系。
  不止一位著名建筑师的理论中提及建筑的空间性,但是空间和建筑的关系至今还没有足够贴切的关系表述。这是本文将要关注的一个研究点。
  尤其是目前人类所创造的众多的语言和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清晰的系统性的梳理。绘画建筑音乐文学等艺术门类和语言,更多的处于一种被孤立研究的状态,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显得必要和紧迫。面对如此丰富和混乱的艺术语言现象,一个更为基础的大语言模型,将有助于构建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本文试图在这些前人取得学术成就之上,整合建筑和语言的关系甚至所有艺术语言的系统性关系和区别。尤其是建筑语言和文字语言,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构建语言的整体坐标和分类。在本文中,我们试图将所有的艺术包括建筑和文学递归成语言,进一步递归成符号集和语法,并在这个基础上,认识符号的感官基础,在感官层面理解语言的发生,并使用感官和坐标的方式,构建语言的数理模型。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将研究建筑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和关系,研究跨门类的语言之间的潜在联系和翻译嫁接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扩展建筑的表达,并有助于建筑的解读。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专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书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
1.3.1 本书框架结构
1.3.2 本书的主要内容

2 建筑综述
2.1 建筑的属性
2.2 形态学和建筑
2.3 建筑的空间

3 符号学与广义语言
3.1 感官与认知
3.2 符号的形成
3.3 所指与能指
3.4 语言的形成与分化

4 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建筑和文学混合表达案例分析以及与古典文学和世界艺术案例的比对分析
4.1 《废都》中的“求缺屋”的建筑文学混合表达与接受
4.2 现代主义艺术转折点上的杜尚的“泉”与“求缺屋”之间的跨语言表达的原理共性
4.3 《红楼梦》以及古典文学中文学语言和建筑语言混合的现象和美学以及表达和接受的分析
4.4 文学与达利的绘画的案例

5 中国的文学语言深度介入建筑语言的现象和与西方建筑语言中的其他艺术语言植入的对比与历史文化原因研究
5.1 宗教的影响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宗教化
5.2 中国文学对其他艺术的深度介入和文学的精神显化

6 文学语言与建筑语言在符号学层面的转换嫁接原理
6.1 文学语言的认知表达和接受的心理特征
6.2 建筑语言的认知规律和表达以及认知心理特征
6.3 文学语言的符号与建筑语言的符号嫁接和转换

7 艺术语言之间的嫁接和翻译与混合的普遍性以及艺术语言的本体语言
7.1 本体语言
7.2 混合艺术
7.3 混合表达
7.4 符号学层面和心理接受层面上的语言混合原理

8 符号学层面的修辞学与叙述
8.1 从符号学角度构建修辞理论
8.2 跨语言的符号修辞案例

9 建筑的跨语言综合表达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
9.1 与其他艺术共用语言集合
9.2 可直接翻译转换的语言集合
9.3 观念和戏剧性诗性的语言拓展
9.4 建筑的边界、界与外环境的借用与冲突
9.5 建筑的时间轴线的诉求与时间语言
9.6 不同层面的象征与语言的隐喻
9.7 建筑是一种情境
9.8 建筑隐含的与人的交互关系和交互语言

10 建筑中的叙述和戏剧性与诗性
11 作为一种语言的建筑
12 作为文化的弥姆和作为弥姆的语言以及作为世界本质之一的语言
13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