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师给你讲科普故事(发现卷)》:
如果你是一只春天刚刚来临就想出来歌唱的北美红雀,突然发现搞错了时间,那你只要再忍受几天冬日的寂寞就好了。如果你是一只想钻出洞来晒晒太阳的小花鼠,不幸遇到了暴风雪,那你只要重新回到洞里就好了。可是,大雁就没有这么幸运。
一只已经在寒冷中飞行了几百英里,正向着春天进发的大雁没有机会后悔,它有的只是破釜沉舟的信念,以及以生命为代价在解冻的湖面上寻找食物的勇气。
如果一个人不抬头看看天空,不竖起耳朵听听大雁的鸣叫,那他的3月清晨将会是多么枯燥无味啊!我就认识这样一位女士,她有着很好的教育背景,是美国一所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但她说,她从来没有留意过大雁是否从头顶飞过,也从来没有听过大雁的鸣叫声。尽管如此,大雁还是会一年两次向她预报着季节的变换。不得不说,现代教育的结果让人失望,它让人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对自然的认知,只去关心那些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东西。于是,忙碌的大雁就被人们无意识地遗忘掉了。
那些向我们预报季节变换的大雁还知道很多东西,比如威斯康星州的“地方守则”。南飞的大雁会在11月从我们的头顶高高飞过,即使遇到喜欢的沼泽、湖泊,它们也不会发出任何鸣叫声。所以,人们经常说这时的大雁“像乌鸦一样飞行”。不过在我看来,乌鸦根本没有资格与大雁相提并论。
大雁朝着20英里以南的大湖快速飞去,它们白天在辽阔的湖面上空飞翔,夜晚就到附近的玉米地里寻找残留的食物。这种看似幸福的生活,却处处藏着危机。11月的大雁知道,不管是沼泽还是湖泊,从早到晚到处都埋伏着准备射杀它们的猎人。
到了3月,情况就不一样了。躲避完整个冬天的猎杀,大雁们知道春天来了,休战期到了。于是,它们沿着曲折的河道,低空飞过没有猎人埋伏的小岛,像一位位重返故乡的游子,对着每一片土地轻轻地低鸣诉说。它们飞过沼泽,向融化了的水洼问好;它们飞过草地,向复苏了的小草问好。然后,它们在空中盘旋几圈,张开翅膀,温柔地掠过脚下的池塘,大声地鸣叫着并溅起串串水花。在它们的欢呼声中,脆弱的香蒲也从冬日的慵懒里彻底苏醒。这下,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的大雁回来了! 每到3月,我就希望自己变成一只麝鼠,那样我就能躲在沼泽的角落里,认真地欣赏这里发生的一切。
第一批大雁飞回来后,就会热情呼唤身后的每群大雁。于是用不了几天,沼泽地便会充满大雁的身影。对于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农场里的人来说,衡量每年春天收获状况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我们种植的松树的多少,另外一个就是栖息在这片沼泽地中的大雁数量的多少。我们曾做过统计,1946年4月11日,有642只大雁在这片沼泽地停留,创下了有史以来一天内停留大雁数量最多的纪录。
去玉米地寻找食物是大雁的一项日常工作。与秋天时一样,3月的大雁每天都去玉米地。不过这时,它们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在夜晚偷偷摸摸地飞过去,它们会在白天一边吵闹着,一边成群结队地飞向玉米地。它们非常聪明,每次出发前都会认真讨论哪里的食物味道好,在明确好目标后才出发。而每次回来时,它们也都在大声地“聊天”。吃饱后的大雁便会放松警惕,不再像往常一样在沼泽上空试探性盘旋,它们会欢呼雀跃着直接飞向同伴。
我猜测,它们接下来就该评论今天的晚餐质量如何了。它们现在寻找到的玉米粒都是冬天被埋藏在大雪之下,设有被乌鸦、田鼠和雉鸡发现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件事,大雁寻找食物的那些玉米地曾经都是草原。它们偏爱那些地方,是因为那里的玉米味道更好、营养价值更高?还是因为这种习惯是它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或许是我们把问题想复杂了,它们去那里只是因为草原玉米地的面积比较大,食物比较多。要是我们能听懂大雁每天出发前的“聊天”内容,或许就能解开它们对草原玉米地着迷的原因了。可惜我们听不懂,这只能成为无法解开的谜团。不过这样也好,世界的有趣之处不就在于它有很多未解之谜吗?要是我们对大雁掌握得一清二楚,那生活将会失去多少乐趣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