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行车与近代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25681
  • 作      者:
    徐涛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自行车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百余年间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但与中国“自行车王国”地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自行车的历史却几近人知晓,成为一项学术空白。《自行车与近代中国》是在“西物东渐”历史大视野下,“自行车与中国”议题的拓荒填白之作。全书共分七个章节予以论述,书中收有不少很珍贵、很有意思的图片,书后附有15个相关资料图表。是一部视角独特、研究扎实、框架新颖、内容丰富的力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四  研究思路与叙事框架
  研究资料的全面搜罗,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本书叙事体系最终呈现一个怎样的面貌,还需要一个理论范式,至少需要一个研究思路,综合所有细碎零散、貌似无关的历史文献,展现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一)一个研究思路的提出
  本书应当归类于已经成型的哪一个具体学科领域呢?她是新文化史学中物质文化史研究的中国案例,抑或是自行车技术史上的文化转向,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史研究中的新发展——一个现代交通工具的领域?这不是在玩弄文字游戏,从学科体系分域来看,新文化史学中的物质文化史、技术史和交通史研究本是各有路径,并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许多可称为理论范式的研究著述。这些研究著述,抑或可称为“代表作品”,对本书的写作也都起到了理论意义上的指导作用。
  然而,必须说明的一点是,现存的无论何种理论范式显然还都无法涵盖本书的全部面相。并非只是针对“自行车与中国”议题本身,“西物东渐”作为独特的历史现象,不同于已有大量研究的“西学东渐”、“西制东渐”等,我亟需整理出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用以破题。
  熊月之在《西物东渐与社会变迁》一文中提醒到,器物文化的研究“如果仅就物论物,那尽管也有学术价值,但容易见小不见大’见器不见理。”为使本书摆脱“就物论物”,“见小不见大,见器不见理”的研究窘态,做到“由器及事,由器及理”。无论是缝纫机、唱片,还是照相、自行车,任何一项“西物东渐”议题的研究至少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1)技术史:器物自身科技进化史,包括进入中国后的技术演进;
  (2)经济史:器物的产业经济史,其生产技艺的改进、生产条件、生产工厂本身及其销路。近代中国尤其要注意外货进口的影响;
  (3)社会史:器物引入后的中国社会人群的适应性变化,包括日常生活、社会组织、社会运转规则、社会等级的诸多连锁变化;
  (4)心态史:面对异质文化(器物)感受由排斥,到渐为接受,再到习以为常、水乳交融的心理变化过程。
  以上四个层面的各项研究,都应从“人与物”的视角对其加以考察,不应存在任何文化界限。
  四个研究层面的划分,仅为研究思路,而非死板理解的叙事体系。真实的人类历史从来都是纷繁复杂、诡谲多变的。四个研究层面的划分,表明虽然清晰,却易使人堕入预先设置的叙事陷阱之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在构建自行车于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时,时时留意、处处小心,全部从搜获的一手史料出发,打造本文的叙事框架。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文献综述
四  研究思路与叙事框架
第一章  是为何物:自行车技术与中国认知
一  白行车技术之流变
二  自行车技术源自中国说
三  最早接触自行车的中国人
四  Bicycle的中文译名
第二章  外车入华:自行车进口状况研究
一  自行车进口之海关数据分析
二  日产自行车的崛起与倾销
三  以“抵制日货人华案”为中心论述
第三章  踏车而飞:骑车人的日常生活史
一  形象演变与传播进程
二  中国皇帝与自行车
三  中国女性与自行车
第四章  一车多能:自行车所呈现的多面性
一  环球之车
二  运动之车
第五章  以为生计:自行车营生群体研究
一  卖车人的生意经
二瓶颈与新生
三底层生活
四  对斯皮瓦克的回应
第六章  同业之谊:自行车同业组织研究
一  近代上海的自行车同业公会
二  新行业同业组织的新特点
第七章  管制双轮:公权力与自行车
一  新挑战
二  新秩序
佘论  自行车的西物东渐之路
一  城市节奏的现代化
二价格与消费
三  自行车独特性能一一与其他交通出行方式的竞争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