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时代的变换:互联网构建新世界:internet building the new big world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485711
  • 作      者:
    徐昊,马斌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腾讯资深培训专家和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副总裁撰写
  马化腾高度评价并亲自作序
  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重塑商业规则……
  深刻解读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本质与规律
  时代在变换,人类正在全面向移动互联网构筑的数字世界迁徙!
  物体在数字化、行为在数字化、场景在数字化、大脑在数字化、人在数字化、社会在数字化……科技的革新和进步,使得一切数字化成为可能,未来一切都必将是数字化的,而且彼此是连接的。我们身处一个全数据和全连接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变换如此之广、如此之剧,超了人类以往的经验,我们几乎都成了“摸象的盲人”。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是先人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把握住了这个时代变换的特征与规律,我们就能紧跟这个时代的发展。
  《时代的变换互联网构建新世界》的两位作者都在互联网领域浸淫多年,见证、亲历和参与了中国互联网重大变迁,在科技、媒介、人文、商业、管理等多方面都对互联网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在本书中,他们沿着“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重塑商业规则”这一脉络和视角,对互联网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能帮助广大患有“互联网焦虑症”的人们,尤其是传统行业的从业者更好地看清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人和事,更好地理解它的游戏规则和演进方向,找到属于每个“时代”的风口,把握住时代变换的机遇。

展开
作者简介
  徐昊,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腾讯学院资深技术培训专家。从业21年,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和“职场中信息传递效率”的研究,对移动终端、移动网络、移动应用技术和移动人才等有系统认识。
  1993年开始专注计算机网络的研究,2000年加入摩托罗拉工程学院,专注于移动网络和移动应用技术方向,对移动网络技术有深入理解。同时,对职业化、分工体系和科层制管理有深入体会。2011年加入腾讯至今,研究领域包括互联网行业、业务、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互联网公司文化、管理、人的特点……完成了从科层管理文化向互联网文化的转变。
  超过10000小时的授课经验(图中是授课教材的一部分),开发超过100天的授课内容,培养讲师近100人。

  马斌,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副总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曾服务于松下、西门子通信等知名外企,2004年加入腾讯。此外,还兼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央青联委员、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央金融青年委员、北京大学MBA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从业16年来,一直在实践中思考和参悟人、事、商业、公益、管理的本质。不论在任何公司从事任何职业、职位、职务,不外乎都是势、道、术在时间、空间里通过组织中的应用,以商业、公益、管理的方式来解决人和人、人和事的关系。虽然做了一些尝试,但是还远远未触达真正的路径,而且移动互联网带给这个社会更大的冲击,让所有信息连接后,所有人、事的展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拨开现象看本质,变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一起拥抱,一起践行,一起努力找到变化的规律,站在时代浪潮之巅。
展开
内容介绍
  《时代的变换 互联网构建新世界》是一部有深度和前瞻性的著作,将会在互联网历史上留下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它从科技、媒介、人文三个既相互关联又渐进影响的层面厘清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能帮助我们总结过去,回顾互联网世界已经发生的;驾驭现在,看清移动互联网世界正在发生的;决胜未来,预知信息世界尚未发生的,治愈这个时代的“互联网焦虑症”,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个极速变换的时代,迎风飞扬。
  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重塑商业规则。这是信息时代进化的必然,更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沿着这一脉络,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开篇: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大机遇
  未来已来,移动互联网究竟会将把我们带向何方?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共同课题。开篇从技术角度梳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移动网络设备制造商、移动网络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移动终端制造商的兴衰和沉浮,解读了由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移动应用构成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是如何蕴育产品对产品的颠覆、行业对行业的颠覆,最终演进为时代对时代的颠覆的。

  上篇:科技在换代
  科技是时代进步的原动力,每一次时代变革,都是由科技的革新引发的。上篇从网络、硬件、软件和应用4个视角(每一个视角的发展都可划分为三次重要变革)总结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互联网技术是如何更新换代的,以及每一次更新换代所产生的影响力。

  中篇:科技延伸媒介
  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技术是人类肉体和神经系统增加力量和速度的延伸。科技的换代催生了新的媒介,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改变了媒介的传播形态。中篇从信息承载的方式(从文字到形象)、信息传递的效率(从1到N传递到N2传递)、信息传递的数量(从经验到大数据)、信息传递的结果(从不透明到透明)4个维度总结了科技的革新对媒介的深刻影响。

  下篇:媒介更新人文
  科技的换代,媒介的延伸,最终都会引起人和社会的变化,它们总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下篇总结了媒介更新对人文产生的4大影响:思维方式更新,从理性时代到感性时代;时间感更新,从慢时代到快时代;空间感更新,从科层时代到扁平时代;目标感更新,从奋斗时代到娱乐时代。这些影响将导致商业模式和商业规则发生重大的变化。

  结束篇: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平衡
  时代的变换让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不断碰撞和融合,互相交织,变得空前多元。为了适应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空间和时间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互联网构筑的数字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最终在现实与虚拟的融合中实现“我”和“我们”的平衡。
展开
精彩书摘
  网络无形,却对现实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企业首当其冲。
  网络是信息传递的基础,物理网络目的发展也是互联网时代乃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从固定电话网络建立开始,网络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最初,纵横交错的有线通信网将人们连接起来,但是纵横交叉的通信线路却给人以被束缚的感觉,人们只能在固定的地方进行语音通话。随着网络的第一波冲击——移动网络的普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保持通话并能够通过短信进行文字沟通。
  但是人们并不满足于通话和文字传输——通话看不到表情,文字感觉不到语气,这样的不满足催生了网络的第二波;中击——数据业务取代了话音业务。当第三代(3G)、第四代(4G)网络时代到来之后,人与人沟通的内容形式发生了转变,图片表情传输和视频通话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生动。
  不过,生动交流仍有局限性:无线网络的信号质量和费用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仍需要为自己的通信设备寻找稳定的网络连接;网络还没有让我们无时无刻沉浸其中;此外,沟通只限于人与人之间,人和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还太少。更便捷、更稳定、范围更广的网络仍是人们的迫切需求。
  固网的束缚感带来移动网络的冲击,通信形式的枯燥引出数据流的生动,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面临的网络痛点将会带来新一波的网络冲击,那就是使“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带来的第三波冲击。
  第一节网络的第一波冲击:移动通信网络取代固定电话网
  从有线到无线、从有形到无形,是互联网带来的一个巨大变化,其背后是对人性束缚的极大解放。
  通信网的传输基础是四处延伸的电话线、网线和连接到我们电话和电脑上的接头。这些实物的电线组成的网络在连接这个世界的同时,也网住了这个世界,人们被纵横交错的线路束缚了。
  能不能去掉线的束缚呢?随着人类对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无线网络技术应运而
  把计算机或者手机等硬件介质连接起来组成的网络称为物理网络。生,并很快取得了长足发展。
  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具有可移动、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不受线缆的限制、低成本、易安装等诸多优势。以前需要复杂的布线,而如今仅需要一台无线信号发射器:以前要依赖PC,而如今可利用任何配有无线终端适配器的设备,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域、任何设备上都可以便捷地连接网络。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第一代(1G)移动网络是“大哥大”时代。那个时代一台大哥大电话大约2万元,话费一分钟0.5元,对当时全国人均月收入几十元钱的中国人来说太贵了!大哥大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但这种移动通信设备属于奢侈品。所以,当初我们对移动通信网络的看法是:移动通信只不过是固定通信的一个补充。
  网络的第一波冲击发生在第二代(2G)移动通信网络出现的时候。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手机价格也降低到了几千元,这时手机开始迅速普及,人们手里多了一部手机,这个改变是一个巨大的质变。
  ……
展开
目录
上篇 科技在换代
第一章 网络的三波冲击

第一节 网络的第一波冲击:移动通信网络取代固定电话网
第二节 网络的第二波冲击:数据业务取代话音业务
话音占比趋势性下降
短信业务断崖式下降
数据业务占统治地位
第三节 网络的第三波冲击:无所不在的物联网

第二章 硬件的三波冲击
第一节 硬件的第一波冲击: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
第二节 硬件的第二波冲击:移动终端取代个人计算机
第三节 硬件的第三波冲击:多屏争艳
智能可穿戴设备
智能电器
车联网
未来的硬件材料:石墨烯
智能时代

第三章 软件的三波冲击
第一节 软件的第一波冲击:AndroidiOS取代Symbian
第二节 软件的第二波冲击:移动操作系统取代桌面操作系统
第三节 软件的第三波冲击:移动APP取代PC应用

第四章 应用的三波冲击
第一节 应用的第一波冲击:通信的移动化
第二节 应用的第二波冲击:媒体的社会化
社交媒体兴起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
第三节 应用的第三波冲击:世界的网络化
信息入口之争:通往数字世界的门票
服务场景之争:从粗犷到精细
线上线下融合
小结 构建数字世界

中篇 科技延伸媒介
第五章 科技改变信息承载方式:从文字时代到形象时代

第一节 前印刷时代:语言承载信息
第二节 印刷时代:文字承载信息
第三节 后印刷时代:形象承载信息

第六章 科技改变信息传递效率:从1到N传递到N2传递
第一节 新技术实现N对N的传播模式
第二节 去中心化、无边界的媒介传播形态形成

第七章 科技改变信息含量:从经验时代到大数据时代
第一节 经验时代:每个人都是摸象的盲人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信息量从样本变为全息信息
全息信息数据采集技术
思维方式的改变-从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
第三节 大数据时代的经营
奥巴马团队的大数据战术
大数据与影视剧的联姻
孩子王-有温度的数据
第四节 数据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八章 科技改变信息传递结果:从不透明到透明
第一节 技术推动信息透明
信息的公开化
信息获取途径便捷化
被监控的世界
第二节 信息透明化的结果
从"前喻文化"转向"后喻文化"
"毁三观"的年轻人
顾客真能成为上帝吗?
隐忧:无法遗忘的时代到来了
小 结 媒介延伸,我们也延伸
"舍近求远"的现象越来越成为生活的新常态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宅"一族
软硬结合带来改变

下篇 媒介更新人文
第九章 媒介更新思维方式:从理性时代到感性时代

第一节 感性时代形成的三大推手
感性的种子-形象展示技术
感性的土壤-丰富的物质基础
感性的催化剂-煽情的媒介
第二节 感性时代的表象
选择的原则:服务体验
决策的依据:感性元素
直接表达情绪
强烈的社交需求

第十章 媒介更新时间感:从慢时代到快时代
第一节 快时代形成的两大原因
科技点燃"快"的火种:视频画面的快速切换
媒介吹燃"快"的火焰:信息加速增长
第二节 快时代的表象
速度加快
频率增高
一心多用

第十一章 媒介更新空间感:从科层时代到扁平时代
第一节 科层制优势在新时代的滑落
第二节 扁平时代的两个铺垫
技术发展的扁平化
媒介传播的扁平化
第三节 扁平时代的表象
人际关系扁平化
组织结构扁平化
思考和学习扁平化

第十二章 媒介更新目标感:从奋斗时代到娱乐时代
第一节 娱乐时代的两大驱动力
技术驱动力
媒介驱动力
第二节 娱乐时代的表象
工作娱乐化
教育、学习娱乐化
生活娱乐化
小 结 科技与媒介更新,催生"自我"时代
以"自我"为中心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以"自我"为中心催生新的世界
结束篇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平衡
定位:我在哪里
趋势:我到哪里去
融合:我与我们的平衡
鸣 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