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节能工作过去十多年政府行政主导的推动力量过于强大,市场的积极性尚未真正调动起来。节能、绿色、环保的意识还不够深入人心,全民范围内的节能、绿色、环保意识亟待加强。
(2)虽然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已有30年的历史,但建筑智能化技术中的节能、环保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这也是制约智能建筑发展的因素之一。
(3)在涉及节能、环保领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技术创新及应用能力亟待加强。
(4)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智能化工程技术的产业队伍还没有形成规模,工程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设备或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较低。
(5)虽然近些年,有关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理念层出不穷,但多具有局限性。特别是不同系统、不同厂商的产品的互联互通还是件很复杂的事。目前,能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涉及节能环保的系统集成技术或方案还不多或不够成熟。
(6)传统的节能技术发展缓慢,缺少基于材料、设备等方面的创新性研发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节能环保工程设计质量的提升。
(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属于推荐性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欲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智能建筑能效及节能环保目标的实现。
(8)缺乏广泛、有效、强制性的节能工程检测手段与质量评价标准及验收方法。
(9)建筑设备节能大多是围绕空调系统开展,工程建设范围内电气节能的系统性规划与设计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加强建筑能效的科学管理,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减少能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筑或建筑群的能效管理与全社会的节能管理有机融合;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机融合,以达到全社会节能、环保、绿色之目的,助推我国新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当前智能化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日益成熟,基于智能化工程的建筑能效管理理论、技术与实践在整个节能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越发重要,业已成为实现节能、环保等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基于智能化工程的建筑能效管理,旨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即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用能管理的智能化,达到能源的经济性、高效性、环保性。
1.2智慧城市与建筑能效
中央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中指出: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问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