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秦汉邺城钩沉
一、邺与秦汉历史之变化
自齐桓公筑邺,邺邑城址并未有改变,其位置即今古邺三台遗址。秦汉时期,邺城在地理方面,对于历史的走向起了值得重视的影响。《史记》之《秦始皇本纪》、《六国年表》、《河渠书》、《滑稽列传》等都载有邺之地名和与邺有关之史事。根据《史记》的记载,邺、安阳、平阳三地相近,是秦兼并山东,攻取赵国的边邑,但非一城①。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秦军攻取邺、安阳,十三年(公元前234年)攻平阳,十四年又攻平阳,并克陷平阳城。从文献记载推测,秦军在秦王政十一年,先攻漳水以南的赵国城邑。十三年以后,挥师渡过漳水,定平阳、武城、宜安等城。平阳地望,据《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平阳故城在相州临漳县西二十五里”。又云:“平阳,战国时属韩,后属赵。”从《括地志》的记载推测,平阳的方位当在邺城西北。唐代临漳在古邺之东二十里,所谓临漳西二十五里,大体方位应在邺之西北。又据《三国志·袁绍传》,曹操攻邺,袁尚率兵沿西山来救,“东至阳平亭,去邺十七里,临滏水,举火以示城中”。阳平在邺西北十七里滏水北岸,其东南隔滏水即与武城相望,阳平亭当即平阳。三家分晋,韩国首先在此筑邑,以后平阳归属赵国,大概是平阳远离国都,隔水难治,因易主赵国。
在秦并山东的过程中,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这可从秦军进攻赵国的战略方面来考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日:
(秦王政)十一年,王翦、桓龄、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檫杨,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邺、安阳,桓漪将。
十三年,桓漪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辙,斩首十万……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漪定平阳、武城。
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日:
赵悼襄王九年,“秦拔我阏与、邺,取九城。”
赵王迁四年,“秦拔我狼孟、鄱吾,军邺。”从这几条史料可以看出,秦军由西向东是沿着漳水南岸进军的。漳水南岸的邺城是其兼并赵国的战略要地,因此成为他们首先攻击的目标,只要攻占了邺城,邺城以南的安阳便唾手可得。《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军攻取城邑,先列邺,后列安阳,反映了秦军的军事战略行动计划。俟其攻占了漳水以南的城邑后,并初步巩固了自己的阵地,这才兵锋直指漳水北岸的平阳、武城,又攻取宜安,对赵国的都城邯郸形成威胁。待翦除了邯郸的外围兵力后,秦王政于十五年大兴军,一路由太原出井陉,将赵国拦腰斩断,使其南北不能相顾;一路至邺城,迎头逼摧邯郸。在秦赵战争中,邺作为赵都邯郸的门户和膀臂,安危具系此邑,秦军攻取邺,既得地利,使其军队处于优势地位,秦军之所以在赵国得手顺利,这和占据邺城地理优势是分不开的。
秦代的邺城作为一座县邑,隶属于邯郸郡,在漳、滏上游区域内,并未处政治中心地位。邯郸作为郡城,仍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管辖邺县,但邺对于郡城的拱卫功能并没有消失。秦统一后,邺作为太行山东麓南北驰道上的一座驿站,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在形势上制肘着中原与河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军已经注意到河北地区的重要,于是派武臣、张耳、陈馀率领一支军队深入燕赵。武臣攻占邯郸后,称赵王,欲巩固自己的地盘。秦朝在镇压了陈胜、吴广起义军之后,又命章邯率主力进攻河北。同时,刘邦、项羽又纷纷起兵,项羽率军直指河北,在距邺以西三十里的三户津渡过漳水,破釜沉舟,誓与章邯决一雌雄。两军对垒巨鹿,多次激战,终于打败了章邯,消灭了秦军主力。秦末农民大起义与邺似乎干系不大,其实,把这些历史事实联系起来看,都牵涉到邺城一带的地理,许多历史教科书都忽略了这一点。陈胜为什么要派张耳率兵入赵,从其后果看,是非常高明的决策,虽然陈胜、吴广被镇压,但漳、滏一带的起义军仍是秦王朝的一大威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