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洁净的进餐情景
大约在同一时期,西方开始对当时的这种不洁净的餐桌礼仪进行讽刺、批判。例如在法国,早在12世纪,圣维克托的雨果就在其著作《关于新教育》中,嘲弄、取笑了粗野的进餐方式。到了13世纪,著名的《蔷薇故事》中有如下的诗句:“不要让辣酱油污染到了手指的关节处;不要将油、汤,以及大蒜的荤气味留在嘴唇上;吃肉片时,不要把肉片堆积如山,不要把嘴塞得太满。”此后,下列著作相继问世:德国的汤豪舍的《宫廷礼式》(13世纪);法国的用拉丁文撰写的韵文《餐桌上的举止》(14世纪);英国的约翰·罗素的《养育书》(15世纪);意大利的德拉·卡萨的《加拉泰奥》(16世纪);荷兰的伊拉斯谟的《少年礼仪》(16世纪)等。这些著作作为上层社会的必读书籍,意味着“对野蛮的驯化”已经拉开了序幕。
这些著作读起来都很有意思。因为里面列举了很多有关警告、禁忌以及违反礼节的事项等。人们之所以撰写这些礼仪著作,就是因为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充斥着许多不知礼节的行为。诺博特·伊里亚思。的《文明化的过程》(1977—1978)经常被人引用,现将书中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进餐情景再现给大家。
首先,书中提醒人们如果被邀请参加宴会,“要认真地剪好指甲,除净里边的污垢,必须把手洗干净”。这说明平时人们就餐时,不洗手,一双双脏兮兮的手从四面八方伸向大盘子抓取食物。并且伊里亚思还指出:喝汤时,是把汤盛在一个深碗里,顺次转到每位用餐者的跟前,“这时如果有人抢起汤碗,疯狂地大口喝起来,这种直接端碗喝的方式,就是不礼貌的行为”。而用勺喝汤是高雅的,但是,依然有人把放进嘴里的汤勺不经过擦拭就重新放回汤碗,然后再传给下一个人,还有人竟然把喝到嘴里的汤,因为嫌太热又慌忙地吐回到汤碗里,然后满不在乎地把汤碗递给下一个人。
既然制定出如此详细的规定与禁令,说明上述现象是真实存在的。还不只局限于喝汤。还有“把咬剩下的面包片儿扔进汤碗里的”,也有“把骨头放在嘴里吸吮完了之后又放回汤碗里的”,对此,高雅之士都被劝告要注意自己的进餐行为。纵使到了1672年以后,安东尼·德·库尔丹在其著作《新礼仪指南》中,仍有如下记述:“从前,把食物中不能吃的部分,巧妙地从嘴里吐出来,然后丢在地上也算不了什么,但在今天看来,这是非常不雅的举动。”由此可见,当时,人们把骨头或者吃剩下的部分随便扔在地板上的现象仍然存在。
除此之外,甚至还有“不准往餐桌上吐唾沫”、“不准隔着餐桌吐唾沫”之类的禁令,这说明当时也存在从餐桌的对面将唾沫和鼻涕飞溅过来的现象。因为16世纪手绢还没有普及,人们不是直接用手擤鼻涕,就是用桌布或衣袖揩鼻涕。书中甚至还提出了下列注意事项:“为了不使饮品被油脂污染,在喝之前一定要把嘴擦干净”、“就餐过程中不许用餐刀剔牙”、“不许用手掏耳朵、揉眼睛、挖鼻子”等。可以看出,上述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