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兄弟我的奋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18434
  • 作      者:
    曹芳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兄弟我的奋斗》是曹芳华的自传体小说,描述农村大学生的奋斗史,嬉笑怒骂广告、电商、创业的各种心酸历程!年轻的身影折射出奋斗的青春,星象图一样的楼号分布让不迷路成为不正常现象,吃饭的长龙就像领救济粮一样壮观,外卖的盒饭就像猪食一样难以下咽,下班时候的公交站就像春运时候的火车站,公交车站的小偷就像是这片奋斗热土上的幽灵……这一切都不能泯灭我们青春的激情。
展开
作者简介
     营芳华,厦门大学传播学硕士。2008年度艾瑞最佳新营销专家,曾就职于ENERGYSOURCE战略规划部,现任361°(中国)有限公司数字营销首席顾问,美宁电子商务公司首席战略官兼营销传播总监。参与编著《网络广告原理与实务》一书,出版著作《2.0营销传播——互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合著)。
展开
内容介绍
     《兄弟我的奋斗》讲述了:一纸文凭,我们全部的青春资本。除了奋斗,我们一无所有,也别无选 择;当我们希望、失望、绝望,我们庆幸还有梦想。我们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或是朝九晚五地上班,或是艰苦卓绝地创业,但我们都在用奋斗演绎青春的激情!当我们老得没有理想和激情的时候,会想起这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然 后骄傲地说:“这个世界,我硬实地走了一遭,并为之奋斗过。” 
展开
精彩书摘
     迷路
     今天的中国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似乎是不是够大已经成为评判一个 事物是否够分量的标准之一,比如城市够不够大;大学校园够不够大,就 连软件园也是越来越大。在厦门,说到软件园,很多人的印象中还是那个 珍珠湾的软件园一期,但是随着软件园二期的建成,软件园一期慢慢淡出 了人们的视野,人们提到软件园基本上指的是软件园二期。2008年第一次到软件园,以前只知道软件园是在会展附近,对它唯一 的印象就是厦门大学西村有两路公交车可以到软件园,一辆是47路,一辆 是29路。从厦门大学到软件园之后我就彻底凌乱了,那时候软件园还没有电瓶 车,园内交通除了电动车基本靠走。观日路、望海路这两条马路就像长 江、黄河一样错综复杂地盘踞在软件园里。更为奇妙的是,这里的楼号就 像星象图一样,你根本找不到任何规律,有的楼尽管楼号相连,但是在地 理位置上相差甚远,难怪有人说软件园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隔 壁的楼是几号。在这么一个星象图一样的软件园里,当然我也迷路了。在踩不出脚印 的水泥路上,在观日路和望海路这“长江、黄河”之间来回寻找,问了无 数的人,得到的回答基本是“不好意思,不清楚,我也是刚刚来这里”、“对不起,我也是来面试的……” 在这里奋斗了几年之后,发现和园区里面的朋友聚会聊天,关于软件 园的楼号混乱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是大家吐槽的共同话题之一。在软件园迷路其实让人有点心慌,东西南北的跨度真的有点大,好不 容易找到了东门,还是没看到要找的楼号,鼓起勇气给对方挂了一个电 话,对方说在东二门。我彻底晕菜了,软件园到底有多大呀?居然还有东 二门。经过跋山涉水最后还是找到了望海路3x号楼。只是走进对方办公室 的那一瞬间,有两个念头在我大脑里打转,第一是累,这感觉和当年红军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样的,只是我走的是二万五千米,同样是爬山坡、过 草坪;第二是软件园里面很多公司可能不大,但是办公室真的很大,可以 说软件园很多公司的办公室都是月明星稀,偌大的办公室没有几个人,完 全可以空出一块场地来踢足球。尽管在软件园迷路了,但是还好梦想没有迷路,对方让我下周到公司 去上班,这就开始了我在软件园奋斗的青春。吃饭 要说上班族最关心的问题绝对不是办公室的八卦,也不是公司到底赚 钱不赚钱,更不会是自己对公司的价值,而是吃什么。对于在软件园奋斗 的我们来说这个问题更为重要和迫切。如今在软件园上班的人可能会说,这里有无数的外卖,有众多的食 堂,软件园边上的何厝村里有无数的小炒等,可那个时候的软件园可供吃 饭的餐馆聊若星辰。上班第一天,到了10点半,尽管我在想中午吃什么,但是一直没敢问 同事。谁叫我们是新来的,还是低调一点好,避免被同事们认为我“工作 不努力,吃饭够积极”。到了11点,还是没动静,难道这些人都是神,中午不吃饭吗?过了 11点半,公司的微波炉开始发出性感的“叮咚”声,到了12点,还是没有 人讨论吃饭问题,后来才知道他们都带饭了。我一个单身男人,也没人给 我做爱情便当呀,这下可悲催了。我怯生生地到前台问前台小妹有没有叫外卖的单子,她说:“有,不 过应该两点前可以送到。”我心里就在想,这是午餐还是下午茶啊?尽管 这么想,我还是从她手里拿过了几张叫外卖的传单。回到座位后我才发现她说“两点前应该可以送到”真是经验之谈。连 续打了几个电话,都是正在通话中,我就轮流着拨号,到了12点40分终 于拨通了一家,可惜只因是一份,不送,这下基本歇菜了。最后只能跑到何厝的便利店买了一桶泡面和两个卤蛋。这时我也才深 刻明白,为什么在电视剧或者名人传记里,奋斗的岁月里泡面似乎都是一 个重要的角色。一碗泡面,开始了我在软件园奋斗的历程,这样说出来好 像也不是很丢人,貌似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吃着泡面奋斗的。尽管吃泡面不 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是似乎是一个必要条件。上班路上 有次和一个从上海回到厦门工作的朋友聊天,我问他对上海最大的感 受是什么,他说每天上班的时候,地铁站里高跟鞋撞击瓷砖的高频率噪声 让他受不了,这样高频率的声音真真切切地让他感受到了上海是一座和时 间赛跑的城市。其实不管在哪一个城市,上班时段基本都是在上演争分夺秒的“生死 时速”,特别是对于那些“晚上下不了线,早上起不了床”的白领们,如 果说春宵一刻值千金,那么早上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比春宵还要金贵。但 是在舒服的赖床和迟到扣钱这个现实的选择面前,在闹钟三番五次地催命 之后,只能起床,哪怕心里有一万个不情愿,因为面包还是比赖床来得更 有现实意义。厦门这么一个不算很大的城市没有地铁,所以我不能在人们行色匆匆 的地铁站感受高跟鞋撞击瓷砖地板的命运交响曲,最多就是能够忍受下在 公交车里被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滋味。对于我这么一个职场菜鸟来说,赖床似乎也不是我能够选择的选项。记得有一次和一个老板聊天,我问他对职场新人有什么建议,他说其实不 管新人还是旧人,他判断一个人对公司的价值无外乎两点:专业能力和专 业态度。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专业能力肯定是一个短板,所以此时专业的 态度就很重要。如果没有专业能力还没有专业态度,那这个人基本上不是 一个有价值的员工。我现在就是这么一个职场新人,专业能力上除了一脑子的理论还没有 接地气,所以只能在专业态度上加强自己,比如不迟到、不早退、不在上 班时间做一些和工作不相干的事情。为了不迟到,经常是早班的公交车上 只有我一个人。我常自嘲说,打的上班或者开私家车上班和我比较起来都 弱爆了,我是一个人花一块钱包一辆公交车上班。因为经常早班的公交车上只有我一个人,慢慢地和公交车司机也熟悉 了起来。一天我们就聊了起来,他说:“你是刚刚参加工作吧?”我说 是,心想老油条哪里有这么早上班的。他问我几点上班,我说8点。他 说:“8点上班其实你没有必要这么早,因为你再早老板也看不到,而且 同事们还可能会觉得你假积极,人在职场做事情应该让老板知道,这样才 更有价值。”其实想想,这也许是他的经验之谈,或许就是他的职场哲 学,对于他来说可能是职场金科玉律,但是对于我这么一个职场新人来 说,根本没有参考意义。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应该想想我们为了什么而活着。如果我们做的任 何一件事情都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那我们是不是活得有点失败?这 让我想起一个外国人谈论中国社会和欧美社会最大的差异时说:中国社会 是建立在耻辱感基础上的,也就是哪怕你做任何坏事,只要没有被人发 现,没有给你和家人带来耻辱感,你都心安理得;但是欧美社会是建立在 内疚感基础上的,也就是你做任何事情,都会反问自己是否对得起自己,自己做得是否对,只有问心无愧才能心安理得。尽管我没有反驳他的这个职场哲学,但是他的教导并没有改变我一个 人包公交车上班的现实。在他看来我就是一个不开窍的傻蛋。和司机的聊天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由于每天在这 个城市接触大量的人,但是与他交流的人很少,能深度交流的人就更少,因此他对于这个城市和社会更多的是以一个旁观者在观察,然后用自己的 逻辑和价值观去臆想。因此他的言谈间更多的都是社会的阴暗面,用网络 词汇来说就是负能量。这点和与出租车司机的聊天感受大不相同,出租车 司机经常和客人进行比较深度的沟通,而且基本上一路听着广播。如果说 公交车司机是负能量爆棚,那出租车司机可以用阅人无数、见多识广来形 容,不管你聊什么,他似乎都略懂一点。为了不让他的负能量把我变成一个和他一样的悲观主义者,尽管一个 人打公交车上班还是一如既往,但是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后来除了上车 的时候打个招呼之外,我就窝在后面的座位上看书或者读报。上班的路上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人如果能够成为朋友或者伙 伴,那么在内心的某一个频道一定是有共鸣的,否则不管是朋友、恋人,还是伙伴,关系都是难以维持的。就像很多人没有了生活费而将就着找一 份工作,有的人因为空虚寂寞去谈一场恋爱,但因为不是基于内心的共 鸣,这样的现状也一定不会持续太长时间。P3-7    
展开
目录
自序
Part 1 初入职场——那些职场菜鸟必不可少的经历
Part 2 创业——一个让人躁动的梦想
Part 3 合伙创业——小微公司生存之道
Part 4 自立门户——创立小而美的IDEAiride
Part 5 团队——屌丝老板及其精英团队
Part 6 再见理想——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理想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