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梁实秋幽默、文雅、犀利、宽容的语言,不仅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超凡脱俗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 人民日报、三联新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凤凰读书、新浪读书、腾讯大家频道等官微一致推崇的作家。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梁实秋的文字永远经典。
◆ 权威收录豆瓣、人人、百度、新浪、网易、腾讯等亿万网友推荐最多的篇目。文章里有的是雅致,是练达,是洞明,是会心一笑的风趣,值得细细体味其中的情韵。
◆ 著名作家梁晓声、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一致推荐。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人生在世,你不可能生活在一个真空里,都无可避免地要和人打交道、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因此,成为会说话的人,对于你的事业、工作、生活都是会有好处的,也将会受用一生。
梁实秋总是以平和豁达的心境,饶有兴致地感受丰富有趣的生活,品尝着人生无穷的况味,做着愉快的文章,其幽默、文雅、犀利、宽容的语言,不仅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超凡脱俗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人际交往中的诸多微妙尽显笔端,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倾囊相授,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慢慢斟酌。只有学会游刃有余的说话,才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为人生增添些许惬意。
骂人的艺术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所以根本不骂人,大可不必。骂人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时常在身体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
但是,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有因为骂人挨嘴巴的,有因为骂人吃官司的,有因为骂人反被人骂的,这都是不会骂人的原故。今以研究所得,公诸同好,或可为骂人时之一助乎?
(一)知己知彼
骂人是和动手打架一样的,你如其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忖度下,你吃得起别人的一拳否。这叫做知己知彼。骂人也是一样。譬如你骂他是“屈死”,你先要反省,自己和“屈死”有无分别。你骂别人荒唐,你自己想想曾否吃喝嫖赌。否则别人回敬你一二句,你就受不了。所以别人有着某种短处,而足下也正有同病,那么你在骂他的时候只得割爱。
(二)无骂不如己者
要骂人须要挑比你大一点的人物,比你漂亮一点的或者比你坏得万倍而比你得势的人物总之,你要骂人,那人无论在好的一方面或坏的一方面都要能胜过你,你才不吃亏的。你骂大人物,就怕他不理你,他一回骂,你就算骂着了。在坏的一方面胜过你的,你骂他就如教训一般,他既便回骂,一般人仍不会理会他的。假如你骂一个无关痛养的人,你越骂他他越得意,时常可以把一个无名小卒骂出名了,你看冤与不冤?
(三)适可而止
骂大人物骂到他回骂的时候,便不可再骂;再骂则一般人对你必无同情,以为你是无理取闹。骂小人物骂到他不能回骂的时候,便不可再骂;再骂下去则一般人对你也必无同情,以为你是欺负弱者。
(四)旁敲侧击
他偷东西,你骂他是贼;他抢东西,你骂他是盗,这是笨伯。骂人必须先明虚实掩映之法,须要烘托旁衬,旁敲侧击,于要紧处只一语便得,所谓杀人于咽喉处著刀。越要骂他你越要原谅他,即便说些恭维话亦不为过,这样的骂法才能显得你所骂的句句是真实确凿,让旁人看起来也可见得你的度量。
(五)态度镇定
骂人最忌浮躁。一语不合,面红筋跳,暴躁如雷,此灌夫骂座,泼妇骂街之术,不足以骂人。善骂者必须态度镇静,行若无事。普通一般骂人,谁的声音高便算谁占理,谁来得势猛便算谁骂赢,惟真善骂人者,乃能避其而击其懈。你等他骂得疲倦的时候,你只消轻轻的回敬他一句,让他再狂吼一阵。在他暴躁不堪的时候,你不妨对他冷笑几声,包管你不费力气,把他气得死去活来,骂得他针针见血。
(六)出言典雅
骂人要骂得微妙含蓄,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这才是骂人的上乘。欲达到此种目的,深刻之用词故不可少,而典雅之言词尤为重要。言词典雅则可使听者不致刺耳。如要骂人骂得典雅,则首先要在骂时万万别提起女人身上的某一部分,万万不要涉及生理学范围。骂人一骂到生理学范围以内,底下再有什么话都不好说了。譬如你骂某甲,千万别提起他的令堂令妹。因为那样一来,便无是非可言,并且你自己也不免有令堂令妹,他若回敬起来,岂非势均力敌,半斤八两?再者骂人的时候,最好不要加人以种种难堪的名词,称呼起来总要客气,即使他是极卑鄙的小人,你也不妨称他先生,越客气,越骂得有力量。骂得时节最好引用他自己的词句,这不但可以使他难堪,还可以减轻他对你骂的力量。俗话少用,因为俗话一览无遗,不若典雅古文曲折含蓄。
(七)以退为进
两人对骂,而自己亦有理屈之处,则处于开骂伊始,特宜注意,最好是毅然将自己理屈之处完全承认下来,即使道歉认错均不妨事。先把自己理屈之处轻轻遮掩过去,然后你再重整旗鼓,著著逼人,方可无后顾之忧。即使自己没有理屈的地方,也绝不可自行夸张,务必要谦逊不遑,把自己的位置降到一个不可再降的位置,然后骂起人来,自有一种公正光明的态度。否则你骂他一两句,他便以你个人的事反唇相讥,一场对骂,会变成两人私下口角,是非曲直,无从判断。所以骂人者自己要低声下气,此所谓以退为进。
(八)预设埋伏
你把这句话骂过去,你便要想想看,他将用什么话骂回来。有眼光的骂人者,便处处留神,或是先将他要骂你的话替他说出来,或是预先安设埋伏,令他骂回来的话失去效力。他骂你的话,你替他说出来,这便等于缴了他的械一般。预设埋伏,便是在要攻击你的地方,你先轻轻的安下话根,然后他骂过来就等于枪弹打在沙包上,不能中伤。
(九)小题大做
如对方有该骂之处,而题目身小,不值一骂,或你所知不多,不足一骂,那时节你便可用小题大做的方法,来扩大题目。先用诚恳而怀疑的态度引申对方的意思,由不紧要之点引到大题目上去,处处用严谨的逻辑逼他说出不逻辑的话来,或是逼他说出合于逻辑但不合乎理的话来,然后你再大举骂他,骂到体无完肤为止,而原来惹动你的小题目,轻轻一提便了。
(十)远交近攻
一个时侯,只能骂一个人,或一种人,或一派人。决不宜多树敌。所以骂人的时侯,万勿连累旁人,即时必须牵涉多人,你也要表示好意,否则回骂之声纷至沓来,使你无从应付。
骂人的艺术,一时所能想起来的有上面十条,信手拈来,并无条理。我做此文的用意,是助人骂人。同时也是想把骂人的技术揭破一点,供爱骂人者参考。挨骂的人看看,骂人的心理原来是这样的,也算是揭破一张黑幕给你瞧瞧!
代序:谈话的艺术
第一部分//弄懂说话之道,比练习说话之术更重要
骂人的艺术: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
为什么不说实话:实话说出来后,别人就不再吃亏
谈幽默:幽默引人笑,但引人笑者不一定就是幽默
废话:人不能不说话,不过废话可以少说一点
应酬话:语言无味,还不如免开尊口
沉默:在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
小声些:有时为耳部卫生起见,请小声些
旁若无人: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
“讨厌”与“可怜”:字词的用法要有规范,不能以讹传讹
第二部分//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
谈礼:礼只是人的行为规范
礼貌:现行礼节最令人厌烦的莫过于敬酒
不亦快哉:快意之事未必人人尽同
信:最温柔的艺术,亲切细腻仅次于日记
写信难:单单写信,一生仿佛没有如释重负的时候
匿名信:表现了人性的另一面——怯懦
讲价:不七折八扣显着买卖不和气
看相:一个人的尊容,和他一生体戚有密切关系
电话:对电话不大感兴趣,因为总是怕麻烦
门铃:无论怎么悦耳,给人以不愉快的预兆为多
送礼: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代沟:沟是死的,人是活的,代沟需要沟通
生日:这年头,活一周年当然不是容易事
年龄:对于别人的年龄根本没有多加探讨的必要
新年献词:岁首吉日,应该善颂善祷
第三部分//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读书苦?读书乐?:开蒙读物也需要与时俱进
影响我的几本书:读书如交友,也靠缘分
日记:写日记之难,难在持之以恒
漫谈读书:最简单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
好书谈:世界上的好书本来就不多
学问与趣味:求学偏重学问,趣味留在将来慢慢享受
听戏、看戏、读戏:剧本的写作是创造,演员的艺术是再创造
中国语文的三个阶段:有高下之不同,却无优劣之判
作文的三个阶段: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胡适之先生论诗:深入而浅出者为上
第四部分//重要的不是生命里的岁月,而是岁月中的生活
守时:害对方苦等,岂是抱歉就能赎罪
流行的谬论:曩昔的金言有些未必可以奉为圭臬
谈学者:第一是诚实,第二是认真,第三是纪律
谈时间:“人生不满百”,掐头去尾,所余无几
时间观念:把时间观念看得认真,那是傻瓜
时间即生命:道理人人都懂,却依然稀里糊涂地浪费
闲暇: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利用零碎时间:“杀时间”,实在也是在杀自己
谈考试:考试就和选举一样,属于“必需的罪恶”一类
考生的悲哀:生老病死之外,考大学也是人生的一个关键
出了象牙塔之后:从逃避现实到正视人生
谈友谊:臭味相投,方能永以为好
第五部分//谈书论艺
亲切的风格:亲切不是随便,不能“像是普通谈话一般”
译英诗(六首)
《扫烟囱的孩子》:其人道主义的精神和讽刺的手法很感人
《忽必烈汗》:浪漫派诗人喜欢出奇制胜
纯文学:文学不得自由发展,才是致命伤
钱神论:古往今来,什么时代金钱不在作祟?
书评(七则)
莎士比亚的演出:影片比舞台剧更易受到一般观众的了解
略谈莎士比亚作品里的鬼:鬼是弱者的心里所造出来的
略谈英文文法:死记文法规则,是事倍而功半的学习方法
国文与国语:言与文虽不能一致,也不可距离太远
散文的朗诵:文章不经朗诵,难以牢记在心
重印《西滢闲话》序
马可•奥勒留—— 一位罗马皇帝同时是一位苦修哲学家
漫谈翻译:翻译不是艺术,而也饶有一些艺术的风味
说话,最大的艺术就在同一句话你怎么说。哪件事先说,哪件事后说。尤其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如何说到重点。
——刘墉
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
——朱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