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丛书:中国农村的环保抗争 以华镇事件为例》:
5月2日华镇镇委镇政府下发的《告华镇全镇人民书》里也指出:“对桃源工业功能区周边地区群众的环保诉求,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自华镇事件发生以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牵动着中央领导、牵动着省领导、牵动着J市领导、更牵动着D市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市委副书记X在5月1日召开的会议中也多次强调,“现在的政府是亲民政府”,反复表达政府对棚里老人安危的担心。
最后,意识形态的宣传体现在对农民爱国主义的教育上。市委副书记X在讲话中指出:“小小一个黄奚镇,震动了全世界。据了解,国外记者到现场的有8批。国外有的媒体讲得非常难听,有的是说农民暴动,把一些百姓说成了暴徒。还有的说政府打死100多老百姓,他们不安好心,希望把这个事做大。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想转移视线。所以说,这个事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不是一个黄奚的问题,是党的执政地位的问题,是一个祖国尊严的问题,是关于国家形象的问题。千万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黄奚影响了全国。有的国外媒体是不安好心的,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X,《在华镇村干部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5月1日)
对处于抗争情绪之中的村民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往往适得其反。在不同的抗争阶段,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力量对比不同,地方政府的宣传口径也有所不同。在“4·10事件”发生前,地方政府利用了更多敌对的话语和法律的话语,如在事件前的一份宣传提纲里,强硬的话语遍于全文:“少数村民妨碍企业生产秩序”、“谣言惑众、煽动人心”、“非法设障、阻碍交通”、“扰乱秩序、妨碍公务”、“不听忠告、盲目跟风”、“妨碍教学、危及后代”、“影响安定、制约发展”。“4·10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的宣传更依赖民本的话语。前后宣传话语的不同,使得意识形态的宣传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感。一个村干部说:“他们一进来就是打压,(说村民)是什么不法分子、刁民。后来又宣传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相信群众。最后越叫,越不好。”(V5,2007年6月6日)P10也认为这些宣传,在当时事实上起到了反作用,因为政府宣传策略不断摇摆,百姓屡有被骗之感(P10,2007年5月28日)。
政府的各种宣传还必须同农民的抗争宣传竞争。为了“占领宣传阵地”(C22,2007年6月25日),减少村民看到抗争宣传的机会,工作组成员往往一大早就出发去贴政府公告,撕农民的宣传。华镇一镇领导说:“我连续着好几天都是5点钟出发的,我去的时候把他们的宣传撕掉,把我们的贴上去。”(C11,2007年6月25日)另一镇领导也说:“这些告示都是我到现场去贴的,一开始贴都贴不上去,(农民不让贴),而且还要来打你。我就像铁道游击队一样的,没有人的时候,'啪'地贴上去。”(C7,2007年7月17日)要争取宣传阵地,就必须针对农民的抗争宣传进行反宣传。当村民在宣传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时,村里出现了一张《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致王宅村民的一封公开信》,告诫村民坚持到底,不是胜利,要适可而止,否则必定遭殃。5月7日又有人贴出一张题为《是谁把我推向深渊?》落款为“一位清醒过来的黄奚村民”的大字报,其中写道:“通过这些天的观察和思考,我逐渐明白了,有少部分人仅仅是打着环保的旗号,他们还在背后捣鬼,一定是另有所图。想到这些,我不禁有些后怕,这样下去,我们的善心很可能会被人利用,如果再继续糊里糊涂地被人利用下去,前面将是万丈深渊,我已经站在悬崖边上,好险哪!还好,现在我已擦亮了眼睛。我认为只有环保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现在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已经心满意足,大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再受人利用了,毕竟,我们还得继续好好地生活下去。”
……
展开
——李连江,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
★邓燕华教授收集了异常丰富而珍贵的原始资料,在深入了解华镇社会与经济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各家抗争政治理论,对中国农村的环保抗争做了全面论述。全书在理论分析上精彩纷呈,案例描述活泼生动,对抗争表演的分析充满戏剧性。全书于细微处见真功,是抗争政治和环境政治研究中的重要作品。
——杨国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与传播学教授
★邓燕华博士的著作启人深思,为中国抗争政治研究注入了新风。她在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上,都将环保抗争研究推进了一步。可以说,该书每个章节都有预期外发现,或是有关抗争的策略、组织与结果,或是有关各级政府如何回应污染受害者。
——欧博文(Kevin J.O'Brien),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