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环境经济学研究新进展:中国绿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discussion on 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olic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80129
  • 作      者:
    张友国,张晓,李玉红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环境经济学研究新进展:中国绿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内容共分为四篇。第1篇是关于绿色发展战略的思考,论述了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列为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及相关思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必须重视的不确定性和技术及路径锁定问题,并对我国节能目标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辩证分析。第2篇讨论了绿色发展的路径,包括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两大方面分析了我国人均碳排放的减缓途径,探讨了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中国低碳贸易发展路径、节水贸易发展模式、云南普洱市的绿色发展实践。第3篇讨论了制定绿色发展政策需要重视的几个基础性问题,包括环境价值评估、包含环境因素的效率(生产率)评价方法和国际通行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第四篇是关于我国绿色发展政策的整体回顾、展望与案例分析,包括总的绿色发展政策、水价调整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碳排放强度约束的结构效应和宏观效应、不同征税标准下碳关税对中国经济和碳排放的影响。
展开
目录
导论 以绿色发展协调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
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环境观
二 我党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三 绿色发展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并行不悖
四 我国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 促进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

第一篇 绿色发展战略思考
第一章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
一 气候变化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长期战略
三 以气候变化促进社会各界在长期发展战略上达成共识
第二章 不确定性、锁定与“节能优先”战略:方法论的探讨
一 应对转折之来临
——对“节约优先”使命的再认识
二 能否克服阻碍我们转型的力量?
——对“节约优先”面临挑战的再认识
三 在不确定性下的坚定政策
——节能新观点
四 几点建议
第三章 节能减排须减少盲目性:能源消耗强度指标的若干思考
一 能耗强度作为效率指标存在明显缺陷
二 不宜过度追求能耗强度短期内大幅下降
三 结语

第二篇 绿色发展路径
第四章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变化及减缓途径:经济发展与技术变迁
一 引言
二 方法与数据
三 中国人均碳排放变化的实证分析
四 未来中国减缓人均碳排放的潜力及途径
五 结论
第五章 农业生产方式与环境影响
一 引言
二 生产方式决定农业的环境影响
三 农业的环境影响概述
四 美国土地政策与农场特点
五 美国农业的环境影响
六 美国农业生产方式与环境影响
七 结论
第六章 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1987-2011年)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
三 实证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虚拟水资源含量及政策含义
一 引言
二 人类社会的水危机及“水足迹”与“虚拟水”概念
三 分析模型和数据处理
四 估计结果讨论
第八章 云南普洱市的绿色发展路径考察
一 普洱市绿色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二 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做法
三 普洱市绿色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第三篇 制定绿色发展政策应注意的几个基础性问题
第九章 环境价值评价:生态环境效益的评估
一 引言
二 环境价值评价的要点
三 福利经济学及福利变动度量
四 环境价值的分类
五 环境价值评价方法与案例
第十章 非合意产出在生产率度量中的处理:理论与方法
一 引言
二 效率分析与距离函数
三 距离函数对非合意产出的处理
四 非合意产出在生产率度量的引入
五 结论
第十一章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与实践
一 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在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中的地位
二 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方法及原则
三 温室气体种类及排放源
四 对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的已有研究
五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源和排放因子的确定
六 社会经济活动水平的确定
七 其他排放源不容忽视

第四篇 绿色发展政策回顾与评价
第十二章 中国环境政策回顾与展望:环境与发展的视角
一 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的演进
二 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的革新:经济手段的前景与挑战
三 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的融合
四 结论
第十三章 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的工业用水效率:基于SBM-Undesirable和Meta-frontier模型的实证研究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方法论与数据
四 分析讨论
五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十四章 碳强度约束的宏观效应和结构效应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模型、数据与情景设计
三 碳强度约束的宏观影响
四 碳强度约束的部门影响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五章 征税标准与碳关税对中国经济和碳排放的潜在影响
一 引言
二 碳关税征税标准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三 模型、数据与情景设计
四 结果
五 结论与政策讨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