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电视剧创作方法的批评维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85414
  • 作      者:
    熊国荣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熊国荣,生于1974年9月。暨南大学新闻学硕士,四川大学文艺与传媒专业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现为赣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媒介文化传播硕士点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符号学一传媒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是新闻传播教育、电视剧批评。参编《中国早期电视剧史略》,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当代传播》《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记者》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以及多项省部级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电视剧创作方法的批评维度》梳理了批评界对中国电视剧五种*主要的创作方法,即批判性现实主义、纪实性创作方法、表现性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通俗性创作方法的批评历程,对中国电视剧创作方法批评格局失衡状况的形成轨迹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历时性研究。
  《中国电视剧创作方法的批评维度》认为,新时期以来三十多年的中国电视剧创作方法批评格局的演变历程,是一个逐步从“世界”“创作者”“欣赏者”等多维度批评向单一的“欣赏者”维度批评演变的过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虽然批评本身有着自己的发展逻辑和自足性,但是它们并没有超过发生于其中的历史语境,而是与特定时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诸种批评话语的演变过程,既揭橥了整个社会的变迁和转型过程,也为这个转型过程所深刻形塑,概而言之,是新时期以来中国自觉加入世界范围内现代性追求浪潮的结果。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电视剧创作方法的批评维度》:
  第二章 国电视剧纪实性创作方法批评
  在笔者看来,纪实性创作方法/纪实主义与现实主义同处于艾布拉姆斯的文学要素分析框架中的“世界”维度上,都以真实反映世界为最高美学追求。但是,纪实性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不但对“真实”的理解不同,对于如何达到“真实”的看法也迥然有别,不宜和传统的现实主义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还要看到,电视剧的纪实性创作方法与电视纪录片的纪实美学(纪实主义)虽然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二者是不同的。首先,二者的艺术起源存在差异,电视纪录片的纪实主义的源头是电影纪录片,而中国电视剧的纪实性创作方法最早是遵循戏剧美学的。其次,电视剧创作的纪实性创作方法和电视纪录片的纪实主义各自的美学规范也不同,一般而言,前者虽然要求有真人真事,但是由于它毕竟还属于艺术创作范畴,因此,容许一定程度上的虚构,特别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许多批评者认为判断纪实性电视剧的决定性标准是纪实风格,与是否再现真人真事无关,内容可以是完全虚构的;相反,后者却要求内容完全真实,不容许有任何虚构,尽管有些纪录片如《故宫》采用“真实再现”手法,但这种创作方法在目前而言仍然不是创作主流。因此电视剧的纪实性创作方法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第一节 纪实性电视剧创作和批评概观
  一 创作概观
  与其他创作方法的电视剧不同,关于纪实性电视剧的创作概况,在笔者之前已经有多位研究者进行过回顾和梳理,主要有蔡骧的《艺术的本质是创造——我国纪实性电视剧的发展轮廓》①、崔进的《我国纪实性电视剧的发展轮廓》②、钟艺兵的《纪实性电视剧的回顾与展望》③、黄俊杰的《纪实美学在影视剧中的生成和发展——兼论我国纪实性电视剧的品式》④、高雄杰的《纪实性电视剧的美学特征》⑤。这些梳理为本书的写作带来了便利,但是他们所指认的名单有一些一般不被看作纪实性电视剧,而有一些被看作纪实性电视剧的代表作却在上述各文均被疏漏,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纪实性电视剧创作史进行合理而完整的回顾。
  中国的纪实性电视剧开始得非常早,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正式开播后的第一部电视剧《党救活了他》就是纪实性电视剧,反映上海广慈医院抢救上钢工人邱财康的故事。整个直播期播出的电视剧数量在200部左右,纪实性电视剧所占的比重不大,较为著名的作品有1959年的《女状元》(歌颂人民公社大办食堂)、《新的一代》(反映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盛况),1960年的《刘文学》(写儿童刘文学勇斗地主英勇牺牲的故事),1962年的《莫里生案件》(反映美国非美委员会制造的“芝加哥审判”),1966年的《焦裕禄》(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等等。这个阶段的作品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是形式上遵循戏剧美学,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几乎不可能采用什么纪实手法。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电视剧批判性现实主义批评
第一节 批判性现实主义创作和批评概观
一 创作概观
二 批评概观
第二节 批判性现实主义艺术性维度的批评
一 批评话语的历史演变
二 批评话语的语境分析
第三节 批判性现实主义倾向性维度的批评
一 批评话语的历史演变
二 批评话语的语境分析

第二章 中国电视剧纪实性创作方法批评
第一节 纪实性电视剧创作和批评概观
一 创作概观
二 批评概观
第二节 关于纪实性创作方法根本问题的批评
一 关于纪实性电视剧判断标准的论争
二 关于纪实性与电视剧的关系的论争
三 纪实性创作方法与相似创作方法的比较
第三节 关于纪实性创作方法派生问题的批评
一 关于纪实性电视剧时效性的论争
二 关于纪实性电视剧信息性的论争
三 对纪实性电视剧题材取向的讨论
四 对纪实性电视剧观点显隐的讨论
五 纪实性创作方法批评的理论资源考察
六 纪实性创作方法批评的总体语境分析

第三章 中国电视剧表现性创作方法批评
第一节 表现性电视剧创作与批评概观
一 创作概观
二 批评概观
第二节 表现性创作方法批评话语的历史演变
一 萌芽与压制
二 论争与反转
三 延续与尾声
四 祭奠与招魂
五 复兴与转型
第三节 表现性创作方法批评话语的语境分析
一 政治气候
二 文化氛围
三 经济因素

第四章 中国电视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批评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和批评概观
一 创作概观
二 批评概观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旋律”批评
一 “主旋律”内涵的界定
二 “主旋律”内涵的演变脉络
三 “主旋律”宣传方式的批评
四 “主旋律”批评的语境分析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新人”形象观
一 “社会主义新人”概念的内涵
二 电视剧“新人”形象批评演变
三 “新人”批评和“英雄”批评比较
四 “新人”形象批评的语境分析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题材重点论”
一 “题材重点论”的提出缘由
二 重点题材内涵演变脉络
三 对各类题材的批评观点
四 “题材重点论”的语境分析

第五章 中国电视剧通俗性创作方法批评
第一节 通俗性电视剧创作与批评概观
一 创作概观
二 批评概观
第二节 通俗性创作方法批评话语的历史演变
一 萌芽与发展
二 爆发与歧途
三 纠偏与细化
第三节 通俗性创作方法批评话语的语境分析
一 全球化语境下的“后现代话语”
二 俗文学创作与俗文学研究传统
三 转型期社会欣赏心理深刻变化
四 大众文化整体崛起与宰制趋势
五 元语境:日趋宽松的政治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