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情欲的美与罪
首先,我得承认,同所有人一样,我也被意大利名模莫妮卡颠倒众生的美灼伤了,以致看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个人关在书房,几个小时都不想出来见人,一股不可言说的脆弱在胸腔漫漶,一层似烟似雾的泪花在眼眶浮泛。是的是的,我猝不及防就爱上了这个女神般圣洁的妖精。
我知道非得这么开头,才能被观众引为知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莫妮卡超凡脱俗的美才是这部影片中顶顶重要的事情。如果一开始不夸她的美,那这篇文章就白写了。
说完莫妮卡的美,我要借这部电影说说情欲的罪与美。影评家毛尖有一本书叫《非常美,非常罪》,如果用这个书名来概括《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简直天衣无缝。
一
按说情欲是一个中性词,任何人的情欲都一样,都是荷尔蒙分泌下的产物,不存在主观情感上的美与罪。可在世俗生活中,我们分明又能感受到它的美与罪,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A爱B,B的情欲对A来说,就是美丽的?而又因为A恨C,C的情欲对A来说,就是罪恶的?如果没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估计我就会这么判断。
情欲的美与罪,靠情欲的本质是彰显不出来的。美或罪,是人们由情欲的表现形式得出的判断。王子和庶民的情欲本质上一样,但表现形式却千差万别。大千世界,应该没有雷同的情欲表现形式,双胞胎也不例外。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情欲表现也不会相同。正是这互不相同的表现形式,才是情欲美丽与罪恶的分水岭。
那么,什么样的情欲表达是美丽的?什么样的又是罪恶的?看完电影的观众会说,十三岁少年雷纳托的情欲表达是美丽,西西里其他人的情欲表达则是罪恶的。这是对的。正因为不同人的情欲表达在影片中如此的迥异,才让我们在感到凄美动人的同时,又有一种彻及肺腑的痛!
我是这么想的:美丽的情欲表达应该以人伦道德为前提,以取悦于性爱对象为准则,性爱对象越渴求的情欲表达就越美丽。反之,罪恶的情欲表达则是以自我满足为目的,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为行动指南。性爱对象越痛恨的情欲表达就越充满罪恶。
举例来说,一个人用送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欲,如果事先双方没有过节,第一次或者都可以称之为美丽。哪怕是八十二岁的老头给二十八岁的佳人送花,虽然在人伦道德上有些僭越,但也不失为一种美丽。可在知道受花者不欢迎或拒绝的态度后,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送,干扰受花人的正常生活,就一点点接近罪和恶了。至于最后一脚踹开对方大门,用暴力的手段将玫瑰呈献,就构成了绝对的恶。反之,一个喜欢虐恋的人,狂欢时肉体上的受虐伤痕,如果不会留下反噬社会的后遗症,那同样可以称之为美。
我的这个定义有些混淆主观与客观的界线,说不上科学,也说不上严谨。但有了这个定义,《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人物的种种表现,大抵就可以分门别类了。这部电影不需要我们扣上“闭塞导致愚昧”这种地缘社会学的大帽,也不需要以“战争导致人性裂变”作为解剖方向,西西里人针对美女玛莲娜的种种行为,其实都是荷尔蒙作用下的情欲表演而已。而海岛和战争只是导演为加重悲剧感的两颗催泪弹而已。
很显然,少年雷纳托是西西里岛海滨小镇受情欲困扰最深的一个,因情欲的无处疏导,以致最后晕厥,但雷纳托的情欲表达却是那个小镇最纯洁最美丽的。从伦理上看,偷窥虽然犯忌,但始终都没有伤害到他的暗恋对象。像众人一样,雷纳托也渴望拥有玛莲娜的肉体,但他的渴望不完全是为了占有,更像是飞蛾扑火般地将自己奉献出去!
只可惜彼此隔着一段无法逾越的年轮,雷纳托情欲的烈焰在岁月的泥炉中空焚,他的暗恋对象却不能从中获得半分暖意。在女主人公玛莲娜受辱的很多时候,我多希望雷纳托能挺身而出。但一次也没有。把石头投向侮辱玛莲娜的男人的玻璃店门,然后仓皇逃跑,已是这个少年最勇敢的行为了。他毕竟太懦弱、太渺小了,而西西里海滨小镇的世俗力量又是多么强大,就算他想奋力一拼,也会是以卵击石,碎如粉齑。最后他能做的,就是在玛莲娜的断臂丈夫归来后,捎给他一封信。这也是情欲的一种表达方式,并且是唯一对玛莲娜具有实际意义的一种表达方式。
雷纳托的美丽和纯洁,其实只是相对镇上其他人来说的,他自己则清楚地知道,对这个女人,他怀有负罪感。他想要做的太多,而最后做出来的太少。凭幻想从她身上获得的太多,而行动上为她付出的又太少。
二
情欲在地球上非常古老,它早于人类文明,也早于人类。所以分析情欲,不能把社会伦理学作为评判的唯一尺度。人类的情欲,说到底,跟其他生物的情欲没多大区别。上帝在生物身上安插“情欲”的小兽,主要是为繁殖服务的。人类的情欲,也注定绕不开繁殖一词。
社会生物学家就认为,人类因情欲产生的妒忌,落脚点最后都跟繁殖有关。
从理论上讲,女人终其一生,生育不了四十个子女。而男人能随便繁殖上千个后代。物以稀为贵。当女人的肚子被什么人搞大后,男人必须苦巴巴等上一年,才能在她体内重新播种。另外,在无法甄别父系的年代,男人还得时刻提防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不是鹊巢鸠占的野种。所以男人因情欲产生的妒忌更容易集中在女人的性事上。
女人却没有这种担心,相对来说,要从男人那里获得授种机会,实在太容易了,一个强健的男子,前后两次的播种时间,也许不要超过十分钟。而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对女人根本不是个问题。所以相对性事来说,女人更看重男人的情感。只有对自己有情的男人,才不会提起裤子就走人;只有对自己有情的男人,才是共同养育后代的绝对依靠。这种古老的情欲妒忌,反映在现代社会,就是妻子宁愿丈夫去找小姐,也不愿丈夫去找情人;而丈夫宁愿妻子精神上出轨,也不愿意妻子肉体上出轨。
按说,在美女面前,所有男人都应该表现得如少年雷纳托一样,才有可能获得玛莲娜的青睐。问题是,玛莲娜不可方物的美实在超出镇上其他女人太多,以致镇上所有成年半成年的男性都
想与她同床共枕。可从生物繁殖的匹配上说,小镇几乎没有一个男人配得上她。矛盾由此产生。当男人知道他们就算献尽殷勤也达不到目的时,恶之花就从内心深处蛇信子般纷纷吐露出来。有权有势的男人,企图用恶行霸占玛莲娜;而自惭形秽的男人只能从辱骂中获得一种意淫的快感;有些男人甚至巴不得她早点死去,那是“要没有,大家都没有”的阴暗心理在作祟。潜意识中的情欲妒忌就是不希望她替别人生育后代。怕自己的后代在下一轮争夺配偶和生存资源的竞争中,又输给她与别人的后代。看《动物世界》我们就可发现,很多凶猛的动物即使对待同类的后代,也会赶尽杀绝。正是这种妒忌在起作用。
当丈夫和父亲先后离开,无比妖娆的玛莲娜在打破西西里阳光小镇的生物性平衡之后,又打破了小镇的社会性平衡,再没有人可以庇护她了。我在电影《狗镇》的影评中曾经说过:人类社会的平衡诱发了人性中的善因,人类社会的不平衡导致了人性中的恶意。这话显然是对的。失去了丈夫和父亲的玛莲娜突然给了小镇人们一个施恶的大好机会。小镇一时群魔乱舞,丑态百出,把忠贞纯洁的玛莲娜生生逼成了一个自暴自弃的下贱妓女。西西里海滨小镇俨然又成了另一个狗镇。
对男人来说,没有丈夫和父亲的玛莲娜一下子变得弱不禁风,而在女人看来,玛莲娜这种弱又包含其具威胁力的强大。没了丈夫,意味玛莲娜成了一朵无主的花朵,随时都有与她们争抢丈夫的可能;而没了父亲,又意味玛莲娜少了一层道德的约束。再加上玛莲娜无可匹敌的美,简直太可怕了!她们不由得自动抱团,诋毁谩骂玛莲娜,用道德上的优势来弥补自身形体和气质上的严重不足,甚至想借道德的力量将玛莲娜置于死地,以绝无时不在的后患。西西里女人的种种作为,归根究底,也是情欲的一种表达方式。只是这种情欲表达针对的不是她们的情人,而是共同的情敌。
玛莲娜重新回到小镇后,以她的皱纹和富态,使小镇的生物性不平衡有所缓解;而断臂丈夫的归来,又让小镇的社会性平衡得以恢复,人性中的善因由此萌发。那个早晨,家庭主妇玛莲娜不计前嫌,对着熙攘的菜市场,道了声早安,几乎所有女人都热情地回应了她。
三
都说美丽无罪,但这部电影却告诉我们,美丽似乎是“有罪”的。玛莲娜鹤立鸡群的美,让千万男性的情欲竞争代价暴涨,又让千万女性的择偶繁殖身价暴跌。如果注定人类都是歪瓜裂枣式的,上帝也许就不应该独厚她一人?
就连玛莲娜自己也对这份美无所适从。她知道,也许她一声细微的叹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可能在镇上掀起一场风暴。于是她选择独来独往,漠然的脸上看不出一丝冷暖,烟视的瞳仁不曾映照过任何人。可这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清艳傲骨,只会让男人把想象中的竞争筹码抬升到高不可攀的地步,从而越发成为女人日夜诋毁的借口。这份无处安放的美,这时就算对玛莲娜自己,也是一种罪过。也许在很多个深夜,她都想抓起剪刀在自己脸上划一道丑陋的口子,来缓和小镇的生物性不平衡?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可人类终究不是动物,除了生物性,还有社会性。理性被看作是人类区分于其他动物最重要的社会属性之一。所以哲学家既爱头顶上璀璨的星空,又爱内心的道德律令,这个道德律令其实就是指人类的理性。其他动物在资源的掠夺上,非得要争个头破血流,才肯掉头。而人类只要估计一下彼此悬殊的实力,就会放弃。这就是理性的一种。
既然这样,在性资源的争夺上,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理性一点呢?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类大有要把地球每个角落都站满的趋势,到处都是车流与人流,过分的拥挤使人类彼此再没有在原始山林聚啸时那种亲切感了,过分的拥挤只能使人类彼此变得紧张而疲惫。随着社会框架的改变,上阵再不需要单靠肉搏的“父子兵”了,数量累积的繁殖不再是人类的首选,基因的繁衍似乎已从数量向质量上倾斜。优质的后代,只要一个,就可以单枪匹马统领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这跟肉搏时代的“江山血缘控股制”有着天壤之别。
肉搏时代的项羽就算英雄盖世,如果没有江东三千近亲弟子的舍死辅助,也不能领一时风骚。同样的道理,乱世豪杰刘邦如果不及时剪除身边的功臣,到处分封自己的血亲,他的儿孙也坐不稳几百年江山。仔细想想,历史上那些短命的王朝,夭折的原因也许千差万别,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对“江山血缘控股制”推行不力或推行不当,再或者是根本没几个亲人可参与控股。数量上的繁殖在野蛮时代的重要性,由此可窥一斑。
繁殖由数量向质量过渡后,情欲得以解放,绝大多数时候情欲已跟繁殖无关,越来越成为一项纯粹的愉悦体验。既然这样,情欲是否非得要以性交的方式表现,才算得上是最佳体验呢?是否非得要有性关系,才算得上是拥有了对方呢?
当一个古代勇士占有了一个女人的身体时,他可以骄傲地宣称:我拥有了这个女人。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在她体内播上了可望收获的精种。可当性交不再是以繁殖为目的时,我们还想用性交的方式去占有一个女人,那几乎是徒劳。举个例子来说,贪多图快的娱乐明星陈某对某个美女的占有度,甚至还不如这个美女的一个粉丝。对阅尽春色的陈某来说,这个美女也许只是过眼烟云,而这个美女在各种传媒上所展示出的魅惑,带给她粉丝肉体和灵魂的战栗,也许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直白地说,陈某对与他有过几次性爱的女孩的拥有度,肯定不如杨丽娟对刘德华的拥有度,尽管刘德华只在一次公开场合,象征性地给了杨丽娟一个轻描淡写的拥抱。
现在的性爱,主要目的不再是为了繁殖,而未来很多繁殖甚至都不需要依靠性爱。也许任何平凡的男性,都可以向国家卵子库提出申请,甚至还能开出苛刻的条件:提供卵子的女人相貌必须美丽,身高必须一米七以上,体重必须六十公斤以下,学历必须是研究生以上,等等。反之,任何平凡的女性也可以开出同样苛刻的条件。
到那时,谁还能号称拥有谁呢?
到那时,西西里岛式的悲剧应该再不会发生了吧?
可谁知道?人类虽然号称是最理性的动物,但出人意料的事情却时常发生。尽管我从不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人类,但也从没对人类寄予美好的厚望。在文章最后,我只能抒发一下自己的心声。
全世界最美的那些女人啊,感谢上帝让我与你们同在一个时代,让我在缘分的指引下遇见你们,做了你们的熟人、同事、朋友,个别甚至成了知己、情人、亲人。而就算上帝从不让我们相遇,只要上网搜索,也可以让千娇百媚的你们簇拥眼底。我不管你们属于谁,也不问你们属于谁,但你们一直是我灵魂中最重要的那一部分,是我美好世界的开始!我仰慕你们,崇拜你们,我要一生不停地赞美你们!如果有可能,请赐我呵护你们的机会。倘若我曾给过你们一丝伤害,我就诅咒自己下一辈永远在黑暗的炼狱里煎熬!我在想,如果1941年的西西里岛有少年的我,我的爱绝不会亚于雷纳托半分,而我情欲的表达方式会比雷纳托还纯洁十倍!
我的这番表白,估计代表了很多观众的心声。说到底,在至美面前,导演还是过于夸张了那些暴行。因为我绝不相信:情欲的最佳表达方式就一定是肉体上的占有!在四十年代拍摄的《北非谍影》中,主人公力克就是以“成全爱人之爱”来表达自己的爱。用送别爱人的方式去拥有爱人。世事无常,不如意十有八九,有时我们不得不在两难的境地中,选择世俗上的放弃,转而在心灵上获得!
……
展开
——知名军旅作家王龙
谢宗玉有着比电影导演更深刻的洞察力、更宽阔的精神世界。他的文字,给我们提供了穿行在电影与现实生活的各种可能体验。凭借对电影的拷究,他书写人性、善恶、苦难、宗教、哲学、意识形态、爱与救赎、真相与宽恕,他用凛冽的文字抚慰我们迷障充塞的心灵。
——知名散文家李颖
我觉得谢宗玉不是一个影评家,而是一个告密者。他是电影命中必将遭遇的一位克星。在他笔下荟萃了一部部电影的经典之作,大多是给观众带来了巨大震撼和冲击力的大片,但那些电影试欲揭示的、无法揭示的或刻意想要隐瞒的一切,在他的笔尖穿透画面的顷刻间,就被他一一捅穿了。我甚至觉得他的文字带有神秘电波,当你透过他的文字看电影时,一部电影的命意将出现不可思议的逆转,你看到的可能是另一部电影……
——著名作家陈启文
我之所以喜欢谢宗玉的影评,主要在于他具有一种特立独行的个人禀赋,而非常见的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他出于本能地用心灵去感受每一部电影,同时又擅长用大脑来进行理性的思考。正因为如此,他的影评有时哪怕出奇的冷静,却依然闪烁着诗性的、温暖的光芒。
——《书屋》原执行主编、著名作家王平
谢宗玉的影评早已远远高于电影本身。他着力于发掘电影中人物、故事的内涵,对人性、人情、人类共同的命运作了别开生面的探寻。他选作评论的电影无疑可作为严肃电影爱好者的良好指引。他在《随笔》上发表的一系列影评为这个创刊于1979年的杂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园地。
——《随笔》副主编海帆
谢宗玉的影评是一枝奇葩,他以“锦心绣口”的文字写出了一种深邃的哲思,好读、耐读,读起来令人不舍。其间,不仅有着对生命的体验,更有对人性与文明的深层次反思,很容易让读者感受到他思考中那种穿透灵魂的真实。这种真实无疑是一场思想的盛筵,表现出作家高蹈的灵魂,有一股强烈的引人入胜的深思的趣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教授刘绪义
撇开谢宗玉作家的身份,从他的电影随笔来看,他还是一个非凡的思想者。他对政治、人类、文明等一系列重大命题深刻而独到的思考,借助影评的方式,一一释放出来,有着极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们就像一场石头雨将我们固有的思想观念,砸出无数个深坑来。
——知名小说家吴刘维
谢宗玉有强大的逻辑思辨力和推演能力。一部电影,一些人关注的是外衣,一些人看到皮肤的肌理,一些人触摸到血肉,谢宗玉持一把思想的尖刀,凭着他不可一世的推演力,三下五下,皮肉如土委地,电影的骨骼与灵魂傲然而立。对谢宗玉的作品,三十岁以前,读他的散文吧,因为青春需要温情与忧伤;三十岁以后,读他的影评吧,因为那是一个强大的、智性的世界。
——知名编辑阿邦
就我个人而言,读谢宗玉的影评,所获得的享受,甚至要超过看电影原作,因为谢宗玉的影评,只是以电影作为媒介,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批判。我一直认为,谢宗玉不仅是个作家,而且也是个哲人。
——知名小说家李运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