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4.1 色彩的形成与重要性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感知,是一种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得知色彩是以色光为主体的客观存在,对于人则是一种视像感觉,产生这种感觉基于三种因素:一是光;二是物体对光的反射;三是人的视觉器官——眼睛。即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投射到物体上,有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反射出来刺激人的眼睛,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对物体的色彩信息,即人的色彩感觉。光、眼、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色彩研究和色彩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亦是色彩实践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在现实生活中,色彩对于人的意义不亚于空气和水。人们的切身体验表明,色彩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和人的情绪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红色通常给人带来这些感觉:刺激、热情、积极、奔放和力量,还有庄严、肃穆、喜气和幸福等;而绿色是自然界中草原和森林的颜色,有生命永久、理想、年轻、安全、新鲜、和平之意,给人以清凉之感;蓝色则让人感到悠远、宁静、空虚等。
4.2 色彩的类型
设计中的颜色有很多种,在一幅设计手绘效果图的表现中,一般颜色基本上可以分为固有色、光源色与环境色。
4.2.1 固有色
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对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确地把握物体的色相。固有色在一个物体中占有的比例最大,物体固有色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绘画中的灰部。在这个范围内,物体受外部条件色彩的影响较少,它的变化主要是明度变化和色相本身的变化,它的饱和度也往往最高。
4.2.2 光源色
光源色是由各种光源(太阳、月亮、灯具等)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不同的色光,叫作光源色。光源色是光源照到白色光滑不透明物体上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不同的光源会导致物体产生不同的色彩。
光源的颜色是纯色,只与光源本身有关。比如红色的光源,它的颜色就是红色,不管放到什么环境下,都改变不了它的颜色。光源的颜色叠加,会越来越亮。
自然界的白光(如阳光)是由红、蓝、绿三种波长不同的颜色组成的。人们看到的红花,是因为蓝色和绿色波长的光线被物体吸收,而红色的光线反射到人们的眼睛里的结果。同样的道理,绿光和红光波长的光线被物体吸收而反射为蓝色,蓝色和红色波长的光线被物体吸收而反射为绿色。
月光 太阳光 灯光
4.2.3 环境色
环境色是指在各类光源的照射下,环境所呈现的颜色。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即环境色是受光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能够微妙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环境色是最复杂的,和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固有色、反光能力都有关。因此环境色的运用和掌控在绘画中显得十分重要。
4.3 色彩的属性
色彩的属性包括三种要素,即纯度、明度和色相。
4.3.1 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如白色明度强,黄色次之,蓝色更次之,黑色最弱。
明度不仅取决于物体照明程度,而且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如果我们看到的光线来源于光源,那么明度取决于光源的强度;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来源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那么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光源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简单地说,明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应用于绘画当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颜色的明度来体现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
4.3.2 纯度
纯度通常是指色彩的鲜艳度,也称饱和度。从科学的角度看,一种颜色的鲜艳度取决于这一色相发射光的单一程度。人眼能辨别的有单色光特征的颜色,都具有一定的鲜艳度。不同的色相不仅明度不同,纯度也不相同。
4.3.3 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色相是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光谱中有红、黄、蓝、绿、紫、橙6种根本色光,人的眼睛可以分辨出约180种不同色相的色彩。
色相 纯度 明度
4.4 色彩的特性
色彩本身没有冷暖之分,色彩的冷暖是建立在人的生理、心理、生活经验等方面之上的,是对色彩一种感性的认识。一般而言,光源直接照射到物体的主要受光面相对较明亮,使得物体这部分变为暖色,而没有受光的暗面则变为冷色。
4.4.1 冷色
冷色系来自于蓝色调,比如蓝色、青色和绿色。冷色给人距离、冷静、凉爽的感觉。
4.4.2 暖色
暖色系是由太阳颜色衍生出来的颜色,比如红色、橙色、黄色。暖色系给人温暖、亲近、舒适的感觉。
4.5 马克笔的上色技巧
马克笔是当今很多朋友喜欢使用的工具,它的最大好处是能快速表现你的设计意图,马克笔的效果图表现可以洒脱,可以秀丽,也可以稳重。
4.5.1 马克笔的笔触与应用
笔触是最能体现马克笔表现效果的,马克笔笔触的排列要均匀、快速。最常见的笔触类型有“单行摆笔”“叠加摆笔”“扫笔”“揉笔带点”等。
1.单行摆笔
摆笔的时候,纸张与笔头保持45°斜角,用力均匀,两笔之间重叠部分尽量保持一致。这种形式就是线条简单的平行或垂直排列,最终强调面的效果,为画面建立持续感。
2.叠加摆笔
笔触的叠加能使画面色彩丰富,过渡清晰。注意:同类色能叠加,对比色不能叠加;叠加颜色时,不要完全覆盖上一层颜色,要做笔触渐变,保持“透气性”。
3.扫笔
扫笔是指起笔重,然后迅速运笔提笔,无明显的收笔,它有一定的方向控制和长短要求,是为了强调明显的衰减变化,一般用在亮面快速扫过。
4.揉笔带点
揉笔带点常常用到树冠、草地和云彩的绘制中,特点是笔触不以线条为主,而是以笔块为主。它在笔法上是最灵活随意的,但要有方向性和整体性,不能随处用点笔,导致画面凌乱。
4.5.2 马克笔的上色规律
(1)不要反复地涂抹,否则色彩会变得乌钝,失去马克笔应有的神采。马克笔上色以爽快干净为好,一般上色不可超过四层色彩。
(2)马克笔绘画步骤与水彩相似,上色由浅入深,先刻画物体的亮部,然后逐步调整暗、亮两面的色彩。
(3)注意马克笔几种错误的笔触运笔。
4.5.3 马克笔的渐变与过渡练习
马克笔在上色时,先铺浅色,后上深色,由浅入深,整个过程中应注意颜色的渐变与过渡。
单色渐变与过渡
多色叠加渐变与过渡
4.5.4 运用马克笔时常出现的问题
初学者刚开始学习马克笔的运用时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1)力度太大,失去了马克笔“透”的特点。 (2)运笔过程中,手抖造成线条不均匀。
(3)力度不均匀,出现缺口。 (4)有头无尾,下笔过于草率。
(5)运笔时手不稳,力度不均匀。
4.6 马克笔的常见材质表现
材质分别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色彩、纹理、质感。色彩是景观设计的灵魂和气质,任何一种材料都会呈现出反映自身特质的色彩面貌。材料的色彩变化会构成典型环境中的主要色彩基调,并以其最强烈的视觉传播作用刺激观者的视觉,乃至导引人们的行为。纹理就是指材料上呈现出的线条和花纹。质感指对材料的色泽、纹理、软硬、轻重、温润等特性把握的感觉,并由此产生的一种对材质特征的真实把握和审美感受。
在表现时,除了注意马克笔用笔的方向还需要注意材质的纹理,绘画时以马克笔为主,加以彩铅过渡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4.6.1 木材
木材是一种传统的室内、建筑、景观等设计材料,在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量木材的应用给人一种自然美的享受,在景观设计中,木材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1.人造木材
人造板是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为原料,加工成单板、刨花或纤维等形状各异的组元材料,经施加(或不加)胶黏剂和其他添加剂,重新组合制成的板材。
2.自然原木
原木是指树干按尺寸、形状、质量的标准规定或特殊规定截成一定长度的木段,这个木段称为原木。
人造木材 自然原木
4.6.2 石材
在景观设计手绘中,石材的表现种类有很多,对不同石材的表现要掌握其纹理是至关重要的。景观设计装饰材料中,常见的石材有大理石、文化石、花岗岩、青石板等。使用石材装饰部位的不同,选用的石材类型也是不一样的。
1.大理石
大理石板材色彩斑斓,色调多样,花纹无一相同。在绘制时,要表现出大理石的形态、色泽、纹理和质感。用线条表现大理石的裂纹时要自然随意,注意虚实的变化。
2.文化石
文化石可以分为天然文化石和人造文化石两大类,可以作为室内或室外局部的一种装饰,绘制时要表现出它的形态、纹理和质感。手绘文化石时,注意纹理的表现要用短曲线。
3.花岗岩
花岗岩是深层岩,肉眼可辨其矿物颗粒。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是景观设计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4.青石板
青石板常见于园林中的地面、屋面瓦等,质地密实,强度中等,易于加工,可采用简单工艺制作成薄板或条形材,是理想的建筑装饰材料。常用于建筑物墙裙、地坪铺贴以及庭院栏杆(板)、台阶灯,具有古建筑的独特风格。
花岗岩 大理石
文化石 青石板
4.6.3 玻璃与金属材质
玻璃是一种透明的固体物质,它在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门、窗户、家具都有用到。
金属材料的反光质感很重要,金属材质在线条表达上和玻璃材质是相同的,主要区分是固有色的不同。
金属 玻璃
4.7 课后练习
1.练习马克笔的笔触。
2.用马克笔绘制玻璃、石材、木材等材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