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部分 动画本体
第一章 什么是动画
绘画与动画
叙事的绘画
意指的绘画
意指叙事的动画
意指叙事原理
第二章 叙事的意指
漫画的意指
意指叙事的形成
甜美的意指及其叙事
第三章 仿真的意指
动画仿真的早期形态
仿真造型的缘由
另类仿真
一个总体性的说明及示意图
第四章 装饰的意指(中国动画造型美学)
不同的意指语境
装饰的意指
叙事对装饰的校正
第五章 偶动画的本体
动画偶和雕塑、木偶戏的关系
动画偶的材料表演
偶动画造型与材料的博弈
数字偶的出现和偶动画的危机
数字技术不可能取代偶动画的几点理由
第六章 数字媒体与动画
影像数字媒体的构成
数字媒体的“寄生性”
数字媒体的“同质性”
数字媒体的呈现
数字媒体介入影像(广义)的三种方式
数字媒体的程序化生存
第七章 《阿凡达》是动画片吗
数字手段和想象造型不等于动画
合成动画片的困境
意指的语境
第八章 “非虚构动画片”辨析
心理不能承受之“痛”
伦理不能揭示之“私”
影像不能呈现之“形”
第九章 康定斯基对先锋动画理论的影响(肖湘宁)
康定斯基的通感理论与《彩色韵律》
康定斯基理论与先锋动画的动态特性
康定斯基理论与先锋动画的音乐性
附录没有妈妈的孩子—美术电影本体论思索
第二部分 中国动画
第十章 中国动画表演的体系
动画表演的两大体系
中国动画表演体系与其他体系的关系
中国动画表演体系的形成
中国动画表演体系的拓展
对于中国动画表演体系的思考
第十一章 新中国偶动画的表演(1949—1966)
偶动画表演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动物偶的表演
正面人物偶的现实主义表演
反面人物偶的浪漫主义表演
中间人物偶的风格化表演
第十二章 剪纸动画的兴与衰
剪纸片的兴起
剪纸片的成熟
剪纸片与革命叙事
剪纸片的复兴与衰落
第十三章 水墨动画的造型与叙事
齐白石的造型和《小蝌蚪找妈妈》
李可染的造型和《牧笛》
程十发的造型和《鹿铃》
吴山明的造型和《山水情》
董仲恂的造型和《兰花花》
第十四章 动漫考原
什么是动漫
动漫概念的由来
动漫概念发达之猜想
动漫概念之灾
第十五章 中国动画理论“去民族化”思潮的几个问题
中国动画“去民族化”在2013年的提出
关于早期中国动画民族化的问题
关于民族化的“传统”与“现代”对立的问题
关于中国动画的商业化(全球化)与民族化相矛盾的问题
关于中国动画民族化的认同问题
关于对中国动画人民族化倾向的评判
附录“动画”的观念:试析中国动画理论研究的误区
第三部分 动画文化与教育
第十六章 美国动画和反恐政治(1):认同反恐
为了“理想”而使用暴力
为了维护秩序而使用暴力
第十七章 美国动画和反恐政治(2):反思反恐
对于“仇恨”的反思
对于迷恋权力的反思
第十八章 美国动画和反恐政治(3):在反思与认同之间
对于暴力使用的默认
对于暴力主体的反省与认同
第十九章 汉纳—巴伯拉公司与美国早期电视动画的
“黄金时代”(徐坤)
美国早期电视动画的“黄金时代”
汉纳—巴伯拉公司的贡献
深远影响:从《摩登原始人》到《辛普森一家》
第二十章 欧洲动画新主题:文化传承的焦虑
对于学习能力退化的焦虑
对于“功利主义”的焦虑
对于“霸权文化”的焦虑
第二十一章 欧洲动画新主题:认同的焦虑
价值认同的焦虑
民族认同的焦虑
国家认同的焦虑
第二十二章 欧洲动画新主题:与神同在
独特的结构和主题
神为什么离我们而去
与神同在
与神同在的别样形式
第二十三章 教育动画导论
动画中的教育与艺术
知识教育动画
道德教育动画
神学教育动画
第二十四章 日本动画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张玲玲、聂欣如)
《生日快乐》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仁太坊》与自然教育思想的本土化
《琴之森》与融入世俗社会的自由精神
附录 动画电影《红辣椒》与精神分析
参考书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