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戏曲.第五十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60888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戏曲(第50辑)》为是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同人刊物。刊物以戏曲文物研究为特色,以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为核心内容。本期共收录新戏曲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包括戏曲文物、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戏曲与民俗、宗教等关系及仪式剧研究;高层次的戏曲理论、戏曲美学研究;少数民族戏剧研究;戏曲作家、作品研究;当代戏曲现状与走向研究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华戏曲(第50辑)》:
  在当今的演出市场上,经常或普遍上演的、真正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多数不是获得某某大奖或有多少多少创新的新剧目,而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整理、加工后的那批传统剧目,如京剧的《宇宙锋》、《霸王别姬》、《玉堂春》、《铡美案》、《四进士》、《挑滑车》、《闹天宫》、《龙凤呈祥》、《四郎探母》、《武家坡》等,豫剧的《大祭桩》、《抬花轿》、《穆桂英挂帅》、《洛阳桥》、《三上轿》、《桃花庵》、《三哭殿》、《打金枝》、《南阳关》、《五世请缨》等,这些流传百年的传统剧目,观众几乎是百看不厌,百听不烦。戏曲生产要对应民众的需要,我们不应无视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而一味地搞新作,开发新工程,而应充分开掘这份财富,利用这份财富,让这批沉寂箱底的财富放出新的光彩,以满足广大民众的观赏需求。
  二、进行传统剧目改编需区别对待
  传统剧目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经典剧目,一种是一般剧目,一种是思想、艺术存在重大问题的剧目,对这三种剧目都要进行关注。
  首先,对那些内容和形式带有庸俗、低级、丑陋、恐怖等问题而被视为糟粕类的传统剧目,必须加以净化,努力赋予新的内涵,力争化劣为优,化丑为美。如写庄周试妻、田氏劈棺故事的传统剧目《大劈棺》,内容表现多为淫邪妇女难以经受考验,“劈棺取脑”以事新欢;有些表演往往以恐怖邪性来取悦观众的感观刺激,新中国成立后属禁戏。而近30年恢复上演的都是经过合理改编的版本。如由盛和煜改编成的广东汉剧《蝴蝶梦》,剔除了淫邪趣味,将女主人公田氏塑造成了一个端庄淑贤、温顺可爱的女性,使人们对其奇特的遭遇产生同情与共鸣。尤其可贵的是,剧作家的重新演绎,笔调平淡幽默、韵致别具,让庄周在不尴不尬中解脱了自己,田氏亦在经历了残酷人格实验后,以自我的醒悟向过去告别。全剧不仅人物真实丰满,而且颇富哲理味道,实为化腐朽为神奇之作。
  再如在梆子戏中广为流传的传统剧目《日月图》,20世纪30年代,甘肃秦腔的须生泰斗麻子红曾把其中的《卖画·劈门》唱得家喻户晓,但其中《洞房》一场戏却因表演上太酸、太粉而早被艺人自动放弃。20世纪90年代,由曲润海改编、温明轩导演、兰州市豫剧团推出的《日月图》则展现了一种新风采。原来的《洞房》把戏都做在帐子里,其庸俗可想而知;改编后的“洞房”把文章做在帐子外,让美丽善良的伴娘胡凤英与仗义助人的“新娘”汤子严这对青年男女在洞房中巧遇,在幻觉与真实之间穿插跳荡,奇妙而喜人的细节被一层层展开,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二人高尚、纯洁的灵魂,这种生动的再创造赋于了旧传统以新的生命。
  另一种是一般剧目,这类剧目在传统剧目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一般剧目属大路货,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特别突出的成就,在戏曲发展史上没有什么显著地位。此类剧目的长处是改动余地大,今天如果能在思想内涵上予以升华、丰富,在艺术形式上予以完善、提升,仍可焕发新的生命,满足观众的需求。有些剧目如经长期修改,甚至能进入精品行列。如豫剧《香囊记》(又名《抬花轿》),传统的演出主要以王定云和张志成的悲欢离合为重场戏,热心快肠的周凤莲的戏则成为副线。20世纪50年代的改编,为了突出周凤莲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美好品德,打破了一般男欢女爱的俗套子,大胆地对原作进行了取舍,浓缩了对王、张爱情的铺陈,腾出场子,重点刻画、渲染了周凤莲的行为动作“议亲”、“坐花轿”、“探病”、“见公婆”等。一下子,热心快肠、急公好义的“疯姑娘”周凤莲的美好形象呼之欲出。半个世纪以来,《抬花轿》这出戏经历代艺术家不断打磨、锤炼,已成为豫剧的经典剧目而久演不衰。
  再如豫剧《王金豆借粮》,传统的演出,为了达到喜剧效果,把王金豆这一人物以“叫花子”的污秽形象予以丑化捉弄,显得较为庸俗。整编后的王金豆憨厚中显痴情,木讷中透斯文,嬉而不闹,寓庄于谐,深受观众喜爱。
  ……
展开
目录
柯润璞与中国口述表演文学研究 杰夫?凯勒 吴思远译
论《风筝误》原作及其当代演出本 洪惟助
谈传统戏的整理与改编 谭静波
因剧制宜:当代戏曲传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不同层次的四个剧种为例 张勇风
台湾传统戏剧文化与戏剧研究考述 黎 羌
20世纪戏曲表导演研究概述 王艺睿
戏曲舞台题记中的“写话”述评 王星荣
河南周口山陕会馆及其戏楼考述 杨 飞
高平市河西村三嵕庙及其北宋“献楼”碑刻考 王潞伟
阳城县小崦山白龙庙献演官戏考段飞翔 王志峰
黄文旸交游考述 相晓燕
清初戏曲家陈于鼎生平事迹考论 吴春彦
茅维的卒年与凌霞阁杂剧的创作时间考 陈妙丹
水浒杂剧年代论
——从傅本《水浒戏曲集》的年代推定说起 王雪卉
“东大”双红堂藏《新镌南北时尚丝弦小曲》研究
韦 强 丁淑梅
绍兴目连戏的渊源及影响
——浙江稀有剧种考略 徐宏图
广西彩调中的地方民俗审美叙事 何飞雁
古老剧种大弦戏历史和表演特色初探 肖宜悦
巴蜀地区的城隍信仰与民间演剧 张志全
晋祠庙会戏曲演出的发展与变迁 张艳琴
霜叶红于二月花
——沈达人先生的戏曲研究征程 田志平
高平郭庄村关帝庙舞台题记摘录 颜 伟
稿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