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评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4605639
  • 作      者:
    潘讯著
  • 出 版 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潘讯,安徽泾县人,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苏州市南社研究会理事,现任职于中共苏州市委研究室。编著有《苏州艺术家研究?金丽生卷》(上海三联书店)、《苏州艺术家研究?邢晏春邢晏芝卷》(上海三联书店)、《一曲琵琶凄婉绝——徐丽仙传》(上海人民出版社)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五个方面来展现评弹艺术的生态,而这五个方面又各自构成了一对关联。“吴地因缘”写的是评弹与苏州的关系,苏州地域文化给予评弹怎样的滋养,评弹又为苏州增添了怎样的文化因子。“江湖际遇”,是写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空间上说,书场也构成了一个“小社会”。“书里乾坤”是写人与书的关系,前辈艺人马如飞说:“一部南词,半生衣食。”书是艺人的衣食父母。艺谚又云:“人说书,书说人。”人与书构成一种互文、共生的奇妙逻辑。“雅俗之间”是写评弹中雅俗关系,雅俗的互动、冲突,由此形成的张力推动了评弹艺术的发展。“光前裕后”则是写旧与新、古典与当下、传承与创造的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评弹中的京昆戏韵

  明代中叶以来,起源于昆山的昆曲大放异彩,成为中国“百戏之祖”,至清代乾降朝,“花雅之争”使剧坛面貌焕然一新,各种花部乱弹又在江南泽国争奇斗妍。戏曲是集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们成为涵养评弹艺术的另一源头活水。

  昆曲对评弹最重要的影响体现在声腔与音乐之上。在弹词音乐的草创期,昆曲曲牌常为弹词艺人所移植、借用。

  苏州弹词的早期流派,如陈调、俞调等都发端于昆曲声腔。陈调创始人陈遇乾为清代评弹“前四家”之首,他早年加入苏城著名的昆曲洪福班和集秀班,后来才改习弹词,擅唱《白蛇传》、《玉蜻蜓》、《双金锭》等。他将昆曲的咬字、唱腔乃至韵味融合于弹词演唱之中,还将昆曲中的身段、动作运用到弹词表演中,丰富了评弹演员的手面。昆剧从艺经历奠定了陈遇乾深厚的艺术功底,他能够成为卓然一代的大家不为偶然。

  早期弹词的另一流派俞调,同样渊源于昆曲唱腔。其创始人俞秀山,又名声扬,活跃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亦为评弹“前四家”之一。他从昆腔南曲中汲取养料,并化合了皮黄戏中的一些旋律,独创俞调,其运腔以小嗓为主,音调优美婉转,回环曲折,节奏舒缓悠长。时人记载:“俞调音节宛转,善歌之者,如春莺百嗽,竭抑扬顿挫之妙,其调便于少女。”(徐坷:《清稗类钞》)俞调成为后世弹词的基本唱腔,并滋养出小阳调、夏调、徐调、侯调、祁调等近代流派。

  在表演上,昆曲、京剧等戏曲艺术也给评弹带来了滋养与补益。赵湘洲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弹词艺人,他说唱《玉夔龙》、《描金凤》(“龙凤书”),擅起侠义角色,故而具有“小书大说”的特点。赵湘洲弹奏的调门多模仿昆腔,他还收了原习昆曲的徐湘涛为徒,逐步把昆曲中的生旦净丑的角色行当借鉴到书艺中来,取得了潇洒脱俗的效果。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评话艺人姚士章以《水浒》闻名,他爱好昆曲,经常向昆曲艺人观摩请教,故而他的说表细腻传神,引人人胜。近代以来,评话界吴均安、吴子安父子两代传承《隋唐》,都向昆曲借鉴不少。吴均安在《隋唐》一书中塑造程咬金角色,就借鉴了昆曲二面的某些表演手段,使角色在憨厚、鲁莽中透出妩媚、可爱,对《英烈》中的胡大海、《岳传》中的牛皋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吴子安同样不断研习昆曲,曾得到昆曲名票徐凌云的指点,他的手面动作干净利落,颇具大家风范。弹词演员周云瑞出身昆曲世家,他吸收昆腔养料,创造出细腻婉转、华滋柔美的演唱风格。杨振雄更是常年寝馈于昆曲艺术的氛围中,他拜昆曲泰斗俞振飞、徐凌云为师,创造出极具“昆味”的弹词表演风格。

  20世纪20、30年代,海派京剧盛行于沪上,评弹艺人也从中借鉴吸收。评话艺人杨莲青以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为改编路子创作了《包公》,而且大量吸收京剧行当的程式表演。他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小达子李桂春的“做派老生”,全身有戏,他表演瞎眼李太后,念白做工模仿京剧名老旦李多奎,他演的庞吉则运用了京剧大花脸的行当风范。范玉山的《济公》同样受到海派京剧连台本戏的影响,他也因此一跃成为海上响档;说《三国》的黄兆麟、说《水浒》的何云飞,吸收京剧道白、角色行当和表演程式,创造了京派评话表演艺术;说《金台传》的叶声翔吸收武术拳法及京剧角色表演,揉合成独特的武打书表演风格。

  晚近以来,更有大量昆曲剧目为弹词所移值改编。比如弹词《十五贯》改编自昆曲《双熊梦》,弹词《六月雪》改编自昆曲《窦娥冤》,弹词《梅花梦》改编自昆曲《乞食图》,弹词《武松》改编自昆曲《义侠记》,等等。

  由对昆曲声腔的移用再到对演唱技巧的研磨,应该是评弹艺人“进乎技矣”的探求。

  昆曲、评弹,同样生长十江南的温山软水中。苏昆所体现的细腻清雅、气无烟火的美学风格也渗透到评弹艺术中,往往成为评弹表演的最高标准。1961年,叶圣陶在北京欣赏到上海人民评弹团的进京演出后,做出了一系列精到点评。他看了周云瑞的表演后,说:“周云瑞在《情探》中表现王魁冷酷无情、利欲熏心,而绝无火气,可谓当行出色。”又说:“杨氏兄弟(杨振雄、杨振言)弹唱《絮阁》一段,细腻工稳,唱和白得力十昆曲。”“绝无火气”、“当行出色”、“细腻工稳”,皆是昆曲艺术的特色,但是叶圣陶移植过来,成为对评弹艺术的最高评价。这一重要的美学特征,使得苏州评弹的艺术品位在中国曲艺之林中独树一帜,罕有其匹。

  ……

展开
目录

引子

壹  回溯:吴地因缘

江南文采出评弹

他们将稗官野史这样弹唱

评弹中的京昆戏韵

这里有“苏式市井”的活色生香

贰  风波:江湖际遇

背包囊,走官塘

弦上喉间的竞争压力

光裕社的前世今生

邂逅上海滩

叁  烟海:书里乾坤

“何许人偷我西厢?”

“人说书,书说人”

“出巢书”与“面子书”

历史投影,暗场角力

肆  交汇:雅俗之间

教忠作孝:大书一股劲

红尘风月:小书一段情

书台上下的人生悲喜剧

说书先生的“断舍离”

伍  长流:光前裕后

出人,出书,走正路

理味细趣技,那些艺术关键词

密室相会终极交锋

石破天惊雷雨之夜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