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基于嘉兴模式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125927
  • 作      者:
    虞伟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环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环境公共治理丛书 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研究:基于嘉兴模式的研究》是执行中欧环境治理项目浙江公众参与地方伙伴项目——嘉兴模式中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及其在浙江的可推广性的成果之一,同时也作为课题的综合研究总报告。本研究是通过中国学者和欧盟学者的合作推进的,同时也有来自世界各地其他学者的参与。本课题组成员对嘉兴模式的方方面面展开了为期近3年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展示了该研究的一些基本的状况,考察了嘉兴模式的特点、原则、启示及其可推广性,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有关公众参与与环保社会组织发展的系统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这些理论聚焦嘉兴模式的研究,但也涉及浙江省其他市的环境保护状况和公众参与的实践进程,这些经验阐发了对嘉兴模式的探讨所具有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环境公共治理丛书 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研究:基于嘉兴模式的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倡导,并从政府、公众、环保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进行分析,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各个环节中,多方主体所应承担的角色和实践中应该注意到的重点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环境公共治理丛书 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研究:基于嘉兴模式的研究》:
  环境问题是随着近代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快速发展而逐渐显现出来的。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事件等西方“八大公害事件”造成了各国的恐慌,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环境整治,设立环境保护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并把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
  在美国,1962年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发表掀起了美国环境保护意识的浪潮。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环境公共治理丛书 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研究:基于嘉兴模式的研究》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各国将环境保护问题提上议程,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人类环境保护事业。这是在公众推动下各国政府共同努力掀起的环境保护第一次高潮。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举行的“地球日”游行活动,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环境保护方面的群众集会,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极大关注。从那以后,公众开始形成政治力量,涌现出了绿党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政党,公众参与逐渐法律化、制度化。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公众参与成为各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普遍做法,把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能力和体制的准入性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并在法律中得以明确。
  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各国的具体做法有所差异,但本质上具有很多共同点,包括强调社会主体参与的广泛性,方式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范围的宽泛性、深入性和有效性等。这些环境法律致力于保障公众参与主体的权利广泛性,其包括政治性、社会性和经济性权利,也包括诉讼权利。这些权利既有实体性权利,也有程序性权利;既有参与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的权利,也有参与环境决策和其他影响自身环境权益活动的权利①。由于各国的法律体系很不相同,政策着重点也各不一样,因而公众参与的法律框架会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基本原则大多相同,包括信息公开和参与等原则。
  在欧盟,《欧盟水框架指令》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教育作为重要方面。瑞典将公众参与作为一项环境法的原则写进法律。荷兰1999年制定的《环境报告法令》和《环境管理法规》规定,企业需要就其商业行为的环境相关方面做出报告。在荷兰,环境法可以通过民法的措施得以实行,根据荷兰民法典,环保组织对与环境相关的事务都享有诉权,规定如果非盈利组织或者协会(非正式法人),在其章程中为了保护某些利益的话,就可以有权为保护类似的其他人的利益起诉。德国《联邦污染控制法》规定:制定法和一般行政法规,“每次都应选出一个有科学组织、受影响的各方、工业界、有关的交通运输系统和州负责污染控制的最高机关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小组,并向其听取意见。”
  英国法律规定公众可参与国家环境管理预测和决策的全过程,而且一切感兴趣的人均可参与。在英国1985年的《地方政府法》和1990年的《城镇和乡村规划法》中均规定了公众有咨询和参与地方政府决策的权利,那些对环境可能造成损害的项目必须进行公众参与。这些权利的实现可以以当地公众对政府进行质询的形式展开,也可以以咨询委员会的方式实现。该法规定成立民众咨询全国委员会,任务是组织民众讨论相关大型项目。《环境信息规定》赋予了公众获取政府环境信息的权利(ICO,2014)。英国政府网站(www.gov.uk)显示,一些政府部门参与了环境与气候变化相关议题的咨询。
  ……
展开
目录
导论: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第一章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概述
第二节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理论视角
第三节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国际法渊源

第二章 国内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历程
第一节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域外经验
第二节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历程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嘉兴模式
第一节 嘉兴模式形成的条件和背景
第二节 嘉兴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第三节 嘉兴模式的参与主体
第四节 嘉兴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基于嘉兴模式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内在机制分析
第一节 发展公众参与机制的考量因素
第二节 公众参与制度建设与利益机制协调
第三节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价值导向
第四节 公众参与与民主制度的发展

第五章 基于嘉兴模式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实现路径
第一节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直接制度
第二节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相关制度
第三节 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保障制度

第六章 嘉兴模式在浙江的推广
第一节 浙江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历程
第二节 嘉兴模式在浙江的推广实践
第三节 嘉兴模式在浙江的推广评析

第七章 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对策
第一节 加强环保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
第二节 完善推进环保社会组织发展的措施
第三节 营造环保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生态
第四节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