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劳动与社会保障案例评析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65766
  • 作      者:
    张燕,吕茵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燕,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主要讲授财政学、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财政与税收等课程,主持全总委托重点课题“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如何切实发挥作用的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级课题“‘刘易斯拐点’条件下的财政支出结构转型”等课题。专著《企业财务十大问题研究》,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中国金融、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数篇。

吕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主要开设课程主讲课程为社会保障概论、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研究方向为劳动就业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主持了“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与工会工作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标准存在的问题研究”等课题;参著《劳动经济学》《现代社会保障概论》《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等。在相关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全书共分为劳动经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综合、工会帮扶六部分,每部分围绕相关案例,提出问题,解释关键概念,并对案例进行评析,观点明确,解读透彻,可读性强。

展开
精彩书摘

 

案例一:人口政策调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

案例介绍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研究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建议为主要议程,其中人口问题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议题,这是继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调整。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党在坚持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的前提下,为了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了“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数量还是世界第一呢?这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增长经历了两个特殊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30年,这个时期中国人口的出生率非常高,一家有七八个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国的人口呈现扩张型,就像金字塔一样,老年人很少,中青年很少,小孩最多。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供给不足,家庭抚养率又很高,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储蓄,缺钱、缺人,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个阶段: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人口由扩张型变成了收缩型,随着小孩逐渐成为劳动力,我国的劳动力出现了过剩的情况。很多公司用低廉的价格招了很多劳动力,赚了很多钱,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出现了很多“下海”捞金的人,很多人出去打工挣钱,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现在我国充分享受着这种人口红利。生育要有计划,计划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中国一直享受着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对中国来说非常关键,人口问题是这个时期的重中之重。随着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劳动适龄人劳动力参与率的降低,我国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联合国统计,到21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照现有人口政策,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加速,主要受老龄人口增速升高以及新生人口数量或持续保持低位影响。因此出现刘易斯拐点,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最终枯竭。人口政策跟人们的消费、就业、养老密切相关,二孩政策的实施会使个人和家庭的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化,也会给某些行业带来投资和发展的机会。

2014年是“单独二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的一年。此前有关部门曾经担心,放开“单独二孩”可能会导致年出生人口显著增加。但结果2014年的出生人口仅比上一年增加了47万。因此,我国多位专家呼吁,“单独二孩”政策全国遇冷后,“全面二孩”应该及早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越早,新增人口释放越多,实施得越晚,人口增长势能释放得越少,因为一些“70后”育龄妇女就错过了。

在2016年新年到来之际,“全面二孩”政策有了新消息,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2016年元旦以后出生的“二孩”,都是合法的。“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给很多夫妇带来了机遇,也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但是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会计网新闻《二胎政策最新消息》、中国经济网《二胎政策能带动中国的经济吗?》整理。

问题与思考

1.现阶段中国为什么要调整人口政策?

2.人口政策调整后对劳动力市场有什么影响?

3.人口政策调整后为什么生育意愿没有爆发?

关键概念

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双向选择、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既包括劳动力交换的场所,又包括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关系的体系,其内容主要有劳动契约(合同)、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立法、职业培训等。

2.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刘易斯拐点来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发展经济学的领军人物、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

3.家庭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量。家庭生产理论实际上是把劳动者放到家庭的背景下去分析他们的劳动力供给决策的一种方法。它倾向于将夫妻双方之间的劳动力供给决策看做是一种联合决策,而不是彼此独立的两种决策。

案例评析

1.现阶段中国为什么要调整人口政策?

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消失导致中国劳动力人口短缺、人工成本增加等一系列原因,使得现阶段中国必须要调整人口政策。老龄人口增速上升主要受“婴儿潮”人口退去、老龄人口数量增加以及人均寿命延长影响。

两次“婴儿潮”的叠加效应及“计划生育”催生了20世纪80年代起为期30年的人口红利。低出生率及人口老龄化令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支撑人口红利的两大要素,高劳动人口占比、低抚养率分别在2010年、2011年出现拐点,即劳动人口占比降低、抚养率提高。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主要受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影响,低生育率主要由“计划生育”倡导的“少生”“优生”政策以及育儿成本的提高造成,人口老龄化主要由首次“婴儿潮”新生儿开始迈入老龄人口(65岁以上)造成。低生育率令未来可转化为劳动力人数的数量持续保持低位增长,而老龄化不仅减少了劳动力人口,而且增加了老龄人口数量,劳动力的补充不足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加令劳动人口占比降低、抚养率上升。如果人口政策没有调整,未来劳动人口占比预计将持续走低,而抚养率也将持续升高,用工荒、用工难现象将继续蔓延。

老龄人口加速增长、新生人口低速增长造成劳动力供应紧张、人工成本上升。老龄人口增多及新生人口增长缓慢造成的最直接结果是适龄劳动人口下降、劳动力供给趋紧。自2010年起,我国已出现劳动力供应不足现象,即求职人数低于需求人数并有扩大的趋势。劳动力供应不足将推动人工成本上升,主要体现在近年来我国就业人口增长缓慢、员工工资保持相对较高速增长。劳动力供应不足、人工成本上升都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因为这将限制企业规模增长,侵蚀企业利润。未来老龄化加速,这两种现象将更加突出,从而进一步限制经济增长。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消费服务业及工业升级转型需要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生育率仍然很低,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变化。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男女比例失调,“失独”社会之殇,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2.人口政策调整后对劳动力市场有什么影响?

提高“二孩”生育率,叠加第二次“婴儿回声潮”效应,人口老龄化进程延缓。配合“二孩”全面放开,新生人口在今后几年有望出现大幅上升,进而延缓人口老龄化。增加年轻、高素质新生劳动力,符合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大量的新生人口将增加未来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以及消费者数量,有利于未来经济发展。从劳动力供给端看,大量新生人口在未来将增加劳动力供给,这将有助于解决劳动力供应短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大量新生儿在未来将提供年轻、高素质的劳动力,更有利于未来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从消费者需求分析,大量新生人口未来将催生消费需求,有了源源不断的需求,消费业才能持续发展。以电影、游戏为例,随着群众消费意识增强,观影人次、游戏用户数近年来持续增长,未来行业发展需要不断补充年轻消费者。伴随新生人口成长,消费行业需求有望持续高涨。在新生儿成长的不同阶段,各消费行业将受到需求支撑。从消费角度看,新生儿的大幅增长将扩大居民消费,依据年龄增长,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等支出将陆续增加,相关行业需求将相继提振。劳动力需求会大大增加。

3.人口政策调整后为什么生育意愿没有爆发?

一是育儿成本太高。孩子的生养成本主要由分娩、养育、教育三大块组成。对于生养“二孩”的家庭来说,家庭支出无疑是要增加的。尤其对于城市家庭来说,孩子的保姆费、教育费的增量比较大。但是对于农村家庭的小孩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二是公共托幼服务机制不健全。0~3岁婴幼儿教育不发达,夫妻双方父母年迈,自己工作又很忙时,没有人帮忙照顾孩子,请保姆的费用又很高。幼儿园规模小、数量少、容纳量有限、费用高,中低收入的家庭很难负担得起。我国接收三岁以下婴幼儿的公办托儿所、托儿中心基本消失,对于4个月~3岁之间婴幼儿的抚养及教育问题在我国尚存在空白,这也是造成年轻父母“生得起,养不起”以及“隔代教养”的重要原因。

“全面二孩”放开后,医疗资源需求紧迫。各大医院为了“二孩”采取的措施应该会增加各种医疗设施,但关键是优质资源不足,大多集中在城市三甲医院,产房的配置和老百姓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可以预见“全面二孩”落地后,大城市优质妇产资源产房的紧张局面将进一步加剧。

夫妻双方的劳动力供给决策进入两难困境。在大多数社会中,基本都是母亲承担了生养孩子的主要成本。但是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参与率快速提升,很多职业女性因为既要兼顾事业又要兼顾家庭而疲惫不堪,分身乏术。当实行“二孩”政策后,很多夫妻就会面临生与不生的问题,丈夫想多要个孩子而妻子不同意时会产生家庭矛盾,生下来后又要面临谁舍弃工作在家带孩子的选择。

在中国,还有很多人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实行计划生育时,因为只能生养一个孩子,所以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家里的宝贝,受教育的机会就很多,计划生育减少了孩子的数量,使家长们更加重视孩子的质量。即使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如果只有一个女孩的话,也只能把资源投入到女孩的培养上。然而,“二孩”政策可以生养两个孩子,在已经有了一个女儿的情况下,再生一个男孩的话,很多家长有可能就会把资源偏移到儿子身上,造成男女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