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构建劳资合作关系新常态的路径选择:基于政府行为选择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93228
  • 作      者:
    许清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许清清,女,1979年2月出生,四川达州人,青岛大学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博弈演化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参与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数项。在《财经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学报》等csscl期刊与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构建劳资合作关系新常态的路径选择:基于政府行为选择的视角》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劳资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从政府角度分析劳资合作路径问题。首先构建劳资关系演化博弈模型,用以证明平衡的劳资关系是劳资合作的关键;其次,用演化的方法寻找劳资关系演化规律与演化路径,确定劳资关系转变的关键点,为实现劳资合作提供基础;再次,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劳资合作路径,发现政府的行为选择是导致了美、德、日等国在劳资合作路径中的分叉,并演化成不同劳资体系的关键;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劳资合作路径的经验与缺陷,为实现中国特色的劳资合作路径提供了实践选择;最后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劳资合作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构建劳资合作关系新常态的路径选择:基于政府行为选择的视角》:
  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其描述了利益相关者的基本特征,并且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美国学者玛格丽特·布莱尔(Blair,1995a)认为,股东是公司所有者的说法是一种误导:股东并没有像理论所假定的那样承担全部风险,其他参与者也没有像理论假定的那样脱离风险。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这些利益相关者投入了一定的专用性资产并承担了风险,因此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理论使企业在做决策时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使利益相关者 企业、员工、供应商、社区与企业合作时可以投入更多的专用性资产而无须担心遭到企业的“敲诈”。这些因素使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共同治理是一种企业内部治理的趋势,适合所有的企业。而《构建劳资合作关系新常态的路径选择:基于政府行为选择的视角》从平衡劳资关系的谈判结构角度得出共同治理的推论,并认为共同治理模式的适应性是有条件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 研究思路
第二节 主要内容
第三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一 从现代管理理论角度研究解决劳资冲突
二 从博弈论角度研究劳资冲突到合作的转化
三 通过集体谈判机制达成劳资冲突向合作的转化
四 评论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一 对国有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研究
二 对私营企业的劳资冲突的研究
三 对劳资关系中政府行为的研究
四 采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劳资关系
五 对劳资合作的研究
六 对劳资关系从冲突到合作转化机制的研究
七 评论
第四章 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创新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篇 劳资关系相关理论综述
第一章 西方主流劳资关系理论及评析
第一节 理论回溯
一 古典企业理论
二 新古典经济学
三 新制度经济学
四 管理主义学派
五 正统多元论学派
第二节 理论评析
一 “股东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悖论
二 对劳资之间利益冲突的研究模糊
三 对合作的研究不足
四 对要素主体之间联盟与分化的研究不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
第一节 主要内容
第二节 理论评析
第三章 其他相关研究视角
第一节 对“冲突”的研究
一 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冲突
二 从博弈论角度研究
第二节 对“合作”的研究
一 从合作经济学的角度研究
二 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
三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
……

第三篇 劳资冲突到合作的转化途径
第一章 劳资冲突
第二章 劳资合作
第三章 劳资关系从冲突到合作转化的博弈分析
第四章 组织均衡与效率

第四篇 劳资谈判与政府的行为
第一章 集体谈判的理论回顾
第二章 博弈论中的谈判
第三章 劳资谈判博弈的演化博弈路径
第四章 政府与劳资谈判力平衡
第五章 政府构造谈判力平衡的劳资谈判

第五篇 政府行为选择的国际经验与制度比较
第一章 美德日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作用——平衡劳资谈判力
第二章 谈判结构I:谈判级别的选择
第三章 谈判结构Ⅱ:联盟的结构状态
第四章 谈判结构Ⅲ: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
第五章 平衡劳资力量的其他方式:社会保障

第六篇 我国失衡的劳资谈判与政府行为偏差
第一章 我国失衡的劳资谈判
第二章 我国政府行为偏差
第三章 案例分析

第七篇 政府的行为选择与构建谈判力平衡的劳资谈判
第一章 转变政府职能
第二章 增强劳方主体谈判力的制度安排
第三章 构造合理谈判结构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