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化与中国审美范畴》:
如前所述,所谓“中和”,是由“中”与“和”叠合而成的。但“中”与“和”之间,并非简单叠加的关系,而是体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的过程。正如我们前文所分析的,“中”指人的天性自然而然存在的状态,“和”则是这种自然状态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因而所谓“中和”之境,也就是通过人的实践实现的,合于自然天性的人生境界。也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对“中和”之境的这种理解,使得“天人关系”很早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对关系。
中国古代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各家学说均对“天人关系”有所论述,而以儒道两家对后世的影响最著。在对待何为人之本性,以及是否需要保持人之本性这些根本问题上,儒道两家其实并无太大分歧;他们之间的分歧主要在于如何达到并保持住这种本性。在儒家来看,“天”是人类道德观念和处世原则的本原,每一人类个体先天都具备符合天道的观念和原则,依天性而为,就可以做到天人合一。在道家来看,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原本与天就是合一的;只是由于人为制定了各种制度规范,使人丧失了本性,与自然不再协调;因而主张破除制度,解放人性,重新回到“万物与我为一”的状态。本课题探讨的是儒家思想如何影响礼乐文化,进而通过礼乐文化影响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形成,因而以下所论也主要集中于这一方面。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中和”之境既体现为中国古人现实生活中的审美追求,更体现在中国古代灿若星河的艺术实践之中。
一、“中和”之境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从现代美学的眼光看来,审美追求不只体现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也渗透在芸芸众生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之中。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天人之间的关系,无论高居庙堂之上的达官贵人,还是行走在底层民众之间的贩夫走卒,均以“天人合一”为共通的精神追求;而“天人合一”之最高境界,也就是“中和”之境的生成。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对传统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大致说来,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君子人格的养成,以及理想社会的实现,而这两个方面,无一不体现在儒家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要言之,无论是君子人格,还是大同世界,其旨归皆在“中和”之境的生成:对个人而言,君子人格意味着个人精神境界的完善,其中亦包含着对整个社会(古人所谓“天下”)的责任;对群体而言,大同世界意味着理想社会的实现,其中当然也包含着个人理想的实现,并且是以个人理想境界的实现为基础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