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改革与航空经济研究报告(2016)/航空技术与经济丛书》:
根据国家分配论,对经济领域大包大揽的“建设性”,被看作社会主义财政的最突出特征。社会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财政的共同特征是“剥削性”和“消费性”。“建设财政”被认为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财政的标志。
(二)二维视阈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公共财政论逐渐成为我国的主流财政理论。公共财政论从市场失灵论出发,以“政府+市场”二维视阈认识财政现象,认为私人产品通过市场解决,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的财政类型就是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之前的君王主导的财政类型是“家计财政”,我国计划经济下的财政类型是“国家财政”。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市场以其强大的生产力扩展功能,获得相对独立于政府的地位,甚至一度凌驾于政府之上。企业联合起来阻止政府过多插手经济事务,限定政府作用于“市场失灵”领域。
根据公共财政论,我国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改革的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公共财政除了负责政治秩序、矫正外部效应外,重点任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经济建设应由市场负责。因而,20世纪末以来,“公共财政”被认为是与市场经济配套的财政类型,而“民生财政”成了公共财政的突出特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