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司法人特性与公司治理困境解决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514332
  • 作      者:
    李超玲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公司法人特性与公司治理困境解决机制研究》以公司法人特性为研究出发点,引入了公司法人主体性,修正了现有公司治理理论单方面从公司的组织性出发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局限,提出公司的主体性和组织性并存构成的公司法人特性是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要逻辑起点。
  《公司法人特性与公司治理困境解决机制研究》共分为七章:第1章导论讲述了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等;第二章讲述了公司法人相关理论与特性研究;第三章讲述了公司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分析及其影响研究;第四章讲述了公司法人特性下公司治理的关系和困境研究;第五章讲述了公司治理横向困境与组织关系资本;第六章讲述了公司治理纵向困境与公司监督法律制度;第七章讲述了研究结论与展望。
  《公司法人特性与公司治理困境解决机制研究》适用于管理相关专业教学及科研人员作为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政府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公司法人特性与公司治理困境解决机制研究》:
  2.2.2既存公司法人本质阐释及分析
  法人,作为法律上的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的法律上的非自然人民事主体,是法律认可的自然人以外的权利义务主体。自然人是生物意义上的人获得法律认可而具备法律人格,法人是非生物意义上的人获得法律认可而具备法律人格,自然人与法人,都是法律上的人,是法律的构造。从这一点上说,两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自然人是实在的人,具有肉体和精神,法人则为无肉体、无精神的存在,从这一点上看,法人与自然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法律上的人。那么,相对于自然人而言,法人的本质是什么?是主体还是客体?是否能够像自然人一样有自己的意图、行为并承担责任?如何与自然人一样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这一切都需要探求法人的本质。法人的本质问题,是指法人是否能成为权利、义务主体的问题。“拉德布鲁赫指出,法人现象一经产生,其本质问题始终是一个至今悬而不绝的法哲学争议,人们始终不能信服的回答法人是像自然人一样坚固的主体,还是只是技术性的主体或者说并不具真正独立结构的实体。”“法人本质的争论,到今天为止,还是民法学说争论的焦点,甚至也是其他法学领域的重大争论问题。”(龙卫球,2002:320,329)“关于法人本质的法人学说,于解决法律问题时,作为提供法理前提的解释论,仍有其重要作用。不应因现在已鲜为人所关心,而否定法人本质论的重要性。”(梁慧星,1996:120)
  关于法人的本质,自18世纪以来,一直有不同的学说,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法人“拟制说”、法人“否认说”和法人“实在说”等。这些学说反映了法律学上团体思想的变迁,“这分歧从根本上说,是由他们对个人与组织体的价值进行比较思考时所形成的观点决定的:生物人个体和组织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同样的重要?是不是有孰为目的实体,孰为技术实体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认识,反映在主体观念上,引发了关于法人本质的争论:法人的主体,与自然人比较,是可以相提并论,还是有非本体与本体的区别?二者因形体结构不同,需作制度区别,是技术性的还是基本价值性的区分?换言之,法人在本质上,与自然人有无价值上的次级性(龙卫球,2002:320)?”对法人本质的思考,也从一定角度上对公司法人的本质进行了不同的阐释,毕竟,公司在法律界定上是法人的一种形式,法人制度与公司的结合使法人制度获得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反映在公司法人的本质上,则有关于公司究竟纯粹是法律世界的存在或者还同时是社会实体和法律主体?公司作为一种组织能够像自然人一样可以有自己的意图、行为并承担责任,是法律的创造结果还是法律创造的条件?等问题上。(王红一,2002:24-28)
  (一)法人拟制说
  近代法人“拟制说”的代表人物萨维尼(Savigny)持有的法人本质的观点体现了法人“拟制说”的基本主张。萨维尼以只有具备自由意识的自然人方能成为法主体的意识理论为出发点,认为只限于自然人个人才能成为权利义务主体,要将自然人以外的东西成为权利义务主体,只有依赖法律将其拟制为自然人。(刘得宽,1982:438)萨维尼在《现行罗马法论》(第23卷)中说:“法人为人工的单纯拟制之主体,即仅因法律上之目的而被承认的人格。”(王利明等,1991:217)法人“拟制说”深受罗马法的法律思想的影响,强调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主体只限于自然人。这种学说认为,构成法人之本体者为现实未存有的架空的东西,而是以法律上的力量把它拟制为实在的东西。法人在性质上为法律所拟制之人。换言之,为社会交易之需要,以法律拟制其存在,而在社会上成为一权利义务主体.但法人仅在观念上具有人格,并不是社会现实中的实体。
  法人“拟制说”实际认为,法人本不存在,法人只是基于法律的虚构而存在,因此,法人的存在只能是通过国家最高权威的意志(君主的特许)来体现。这一理论与当时极力避免介于国家和个人中间的任何团体存在的反团体的法律思想相吻合,成为立法上确立法人成立特许主义的理论基础,被早期资本主义民商立法所采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将现实中的经济组织赋予法律人格在法律生活中的必要性。但这一理论在固守“在法律上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权利主体”的观念的同时,忘却了自然人也是法律的构造。而且,这一理论在将自然人的自由意识能力作为权利主体存在的出发点时存在难以解释的漏洞,如它不能解释为何没有自由意识能力的婴儿等也具有法律赋予的人格、具有权利能力。另外,按此理论,如果法人没有意识能力必然也没有侵权行为能力,这将无法解释法人的行为、责任等范畴。因此,这种学说与现代经济生活是不相适应的,不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法人在法律生活上的必要性与主权者的意志相关而与社会经济生活相脱离,必然阻碍法人的发展。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2.1 经济学对企业的解释及其局限性
1.2.2 公司治理主体研究文献综述
1.2.3 委托代理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1.2.4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1.2.5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3 文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公司法人相关理论与特性研究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公司法人制度理论
2.1.2 组织理论
2.1.3 组织行为学理论
2.1.4 组织协作理论
2.2 公司法人本质解读
2.2.1 法人、人格与公司的结合
2.2.2 既存公司法人本质阐释及分析
2.2.3 关于公司法人本质的新认识
2.2.4 公司法人创制的意义
2.3 公司法人特性分析
2.3.1 公司法人主体性分析
2.3.2 公司法人组织性分析
2.4 公司法人特性与公司治理产生的关联剖析
2.4.1 公司法人主体性与组织性并存
2.4.2 公司法人悖论与公司治理的产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司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分析及其影响研究
3.1 公司法人财产权的性质分析
3.1.1 公司法人与财产
3.1.2 公司法人财产权的性质
3.1.3 产权与财产权的比较
3.1.4 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内涵和特征
3.2 公司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分析
3.2.1 经济分析的范畴与理论假设
3.2.2 公司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合理性
3.3 公司法人财产权与公司法人的“完人化”
3.3.1 公司法人财产权增强了公司法人的主体性
3.3.2 公司法人财产权导致了公司与股东的分离性与关联性
3.3.3 公司法人财产权造成了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司法人特性下公司治理的关系和困境研究
4.1 公司法人特性下的代理关系
4.1.1 公司法人特性下代理的含义
4.1.2 股东与公司法人的法定代理关系
4.1.3 股东(大)会与股东法定代理权的实现
4.1.4 公司组织机构与公司法人的代表关系
4.2 公司法人特性下的利益关系
4.2.1 公司利益的复杂性
4.2.2 公司组织中自然人利益的多样性
4.2.3 利益依存与冲突
4.3 公司法人特性下的公司治理困境
4.3.1 公司治理问题及其目标
4.3.2 公司治理横向困境
4.3.3 公司治理纵向困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司治理横向困境与组织关系资本
5.1 关系资本的定义与功能
5.1.1 关系资本的定义
5.1.2 关系资本的功能
5.2 公司组织关系资本的相关内容
5.2.1 公司组织关系资本的概念
5.2.2 公司组织关系资本的作用
5.3 组织关系资本与公司治理横向困境的关系分析
5.3.1 公司的组织性及其对自然人的依赖性
5.3.2 自然人之间合作困境的成因分析
5.3.3 合作的可能性
5.4 组织关系资本的培植
5.4.1 构建组织信任
5.4.2 发展组织文化
5.4.3 提升组织领导能力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司治理纵向困境与公司监督法律制度
6.1 制度的本质与功能
6.1.1 制度的定义与特征
6.1.2 制度的本质
6.1.3 制度的功能
6.2 公司监督法律制度与公司治理纵向困境的关系分析
6.2.1 组织机会主义与对公司利益的侵蚀
6.2.2 法律制度的可置信威胁
6.2.3 监督制度的抑制功能
6.2.4 诉讼制度的权利救济功能
6.3 自然人侵蚀公司利益行为的模型分析
6.3.1 成本——收益模型分析
6.3.2 监督合谋博弈模型分析
6.4 公司监督法律制度的完善
6.4.1 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6.4.2 股东责任追究诉讼制度的完善
6.4.3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