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16文化观察选粹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7850797
  • 作      者:
    金浪主编
  • 出 版 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并不打算对过去一年里发生过和正在发生中的文化热点事件进行事无巨细的记录,而是试图以八个主题为线索,力图透视2016年中国文化领域的大关切与新动向,找到深藏在当代中国人自我认识的文化密匙。

展开
作者简介
  金浪,重庆人,文学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传播学系访问学者。现供职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在《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领域为文艺理论、美学与文化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精选了2016年度发表在国内文化期刊及网络的优秀的45篇文化观察类文章。共8个主题,分别为“春节返乡与多样化的乡村图景”“‘科幻热’:从《三体》到《北京折叠》”“‘帝吧出征’与网络爱国主义”等。这些文章内容有深度,极具代表性。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黄灯
  现实所有的触角都伸向了这个家庭
  写不写这些文字,纠结了很久。哥哥、嫂子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进入我的视线,是在结婚以后。这么多年,日子对于他们而言是严酷、现实的存在,是无法逃避的命运和选择,我作为一个介入者,总认为文字是对其生存的冒犯。但正因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介入者,并已内化为家庭中的一员,我再怎么冷静,也无法还原到一种完全旁观的心态。多年来,我们共同面对、处理问题,甚至正遭遇很多家庭琐事,这些真实的处境和知识界、学术界谈论的农村养老、留守儿童、农村教育、医疗、农民的前景有密切关联。本文中,我愿意以一个亲历者的角色,尽量做到对事件的客观描述,以梳理内心的困惑,提供个案的呈现,并探讨回馈乡村的可能。
  我丈夫家在湖北孝感孝昌县的一个村子。2005年,我第一次过年回到他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嫂子。嫂子个子矮小,皮肤黝黑,长相粗陋。我暗自问当时的男友:“哥哥尽管算不上特别帅气,但为何找了这么难看的嫂子?”后来才发现,这种问题多么粗鲁无礼,对一个农村的贫苦家庭而言(更何况哥哥还有家族遗传病,后来才得知,父亲、二姐都因此早逝),能够找到一个适龄的女子组建家庭,已是万幸。事实上,美貌和帅气在农村的婚配关系中,其权重远远不能和经济条件、家庭地位相比。嫂子的家境也不好,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我认识她十年来,发现她几乎很少回娘家,也很少谈起家里的事。嫂子性格开朗,简单没有心机,和我一见如故,她也只比我大几岁,因此,第一次去给村里老人拜年时,很自然,我们手拉着手。
  当时,婆婆身体还不错,大约七十五岁,小侄子十四岁,小侄女十二岁。那几年,哥哥、嫂子一直跟着四姐、四姐夫在北京工地打工,四姐夫是一个包工头,从老家找了很多青壮年劳动力,乡里乡亲,干活让人放心,自然,乡里乡亲也能通过姐夫顺利拿到工钱,互相之间都很信任。后来才得知,四姐夫当时赚了不少钱,他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很有先见之明地在孝感市内买了土地,盖起了四层高的楼房。现在回忆起来,这几年竟然是全家最为安静、平和的日子,丈夫当时还在念书,无法给予家里更多的经济支持,婆婆因为身体尚可,主动承担了照顾侄子、侄女的重担,快八十高龄,依然喂鸡、做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哥哥、嫂子为维持生计(孩子念书、村里人情往来、家人生病等必要开销),一直待在北京工地,只有过年时才提前一月或半月回家准备年货。这样,侄子、侄女事实上就成为祖辈照顾的留守儿童,只不过,相比当下很多孤苦的儿童,因为能够得到祖母的爱,孩子倒也没有留下太多心理阴影。
  情况到2008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哥哥、嫂子尽管在外打工多年,但年头到年尾的拮据状态让他们颇为失望,加上婆婆、公公年龄已大,无法照顾好进入叛逆期的孙辈,这样,嫂子就决定留在家里,一方面照看老人,更重要的是管教孩子。嫂子在家种种菜,喂喂鸡,养养猪,我们按时给家人寄生活费,一家人无病无灾,日子倒也过得去。这样,哥哥、嫂子同时在外打工的局面,就变成了哥哥一人外出打工的状态。哥哥身体并不好,并不适合外出在建筑工地干很重的体力活,但待在家里,几乎没有任何额外的经济来源,而孩子逐渐长大,老人年事已高,子女成家、父母善终的压力一件件摆在眼前。房子尽管在丈夫的资助下已经建起,但二楼几乎是一个空架子,没有任何装修,以致过年过节回去,都没有办法安置亲人过夜。但不管怎样,毕竟一家人还能过一种平平安安的日子,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日子总是在走向好的一天。哥哥每次得知我们寒暑假要带儿子回去,总是提前从工地回来,杀鸡、宰鸭,用摩托车带儿子去镇上集市赶集,给儿子买各种夸张而廉价的玩具,公公、婆婆也极为开心,嫁出去的大姐、小妹,还有妻子早逝的二姐夫都会回来相聚,一家人倒也能感受到亲人相聚的温馨,只有四姐一家,因为姐夫常年待在北京,几乎很少回去。但这种平常、安稳的日子并未维持多久,就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并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家庭的走向。
  ……

展开
目录
春节返乡与多样化的乡村图景
3 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 黄灯
17 走出农村的读书人,请不要这样说农村 / 韦星
20 “返乡体”再辟谣,乡愁经得起多少反转 / 陈柏峰
25 对“返乡体”笔记批判,不要矫枉过正 / 陈航英
29 一位工友的返乡日记:春节回家后,我为什么看到了农村的希望 / 全桂荣
40 双面的浪漫与多维的乡愁 / 潘家恩

“科幻热”:从《三体》到《北京折叠》
49 为何中国科幻缺乏特征?——关于中生代科幻作家群 / 姜振宇
54 史统散,科幻兴——中国科幻小说的兴起、勃发与未来 / 王德威
62 冷战的孩子——刘慈欣的战略文学密码 / 王洪喆
67 《三体》:分裂的大众与孤独的精英 / 陈颀
77 《北京折叠》:一则关于阶层固化和失业危机的社会寓言 / 林品
81 《北京折叠》获雨果奖, 《黑暗森林》未获提名,对中国科幻读者造成冲击 / 陈经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