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正值炎热的三伏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恰巧私塾先生周菊也来到池塘边,他浑身大汗淋漓,见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就脱了衣服下去洗澡。周先生把衣服挂在树枝上,口里喃喃地说:“千年古树为衣架。”李鸿章见先生正在捧水洗身子,触景生情,随口应道:“万里长江作浴池。”周先生见这孩子出口不凡,心里很喜欢,想教他读书。后来一打听,这孩子原来是自己的好友李殿华之孙,便主动找上门,准备收下这个学生。而李文安望子成龙心切,也有心聘请这位当地名儒教授李瀚章和李鸿章念书。周先生在李文安面前夸奖说,李鸿章聪颖过人,很有文采,将来必成大器。于是,李文安把李瀚章和李鸿章一起叫到自己的书房考试。李文安看到书房的账本,随口说出上联“年用数百金,支付不易”,李鸿章随口对出“花开千万朵,色彩无穷”。李瀚章想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没有对出。接着,李文安又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李瀚章对道“雨洒羊皮一片腥”。李文安大摇其头,连说意境不美。李鸿章则对出“日照龙鳞万点金”。李文安听了大喜过望,觉得这句子不但工整,而且自有一番气魄,再联想到李鸿章是与财神一起降生的,觉得周先生的话或许可信,于是决定给他改名,让李鸿章随同李瀚章一起接受启蒙教育。李鸿章原本叫章铜,李文安给他改名叫“鸿章”,希望他“鸿图大展,文章经国”。
李鸿章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聪明好学的他八九岁就念完了四书。周先生十分喜欢他,外出时经常带着他。他不仅灵透、聪颖、开朗、诙谐,也喜权力、爱面子、重义气、狡猾、精明、志向远大。在《南亭笔记》里,李伯元记载李鸿章“未达时尝与人言志”,宏愿是“吾愿得玻璃大厅七间,明窗四启,治事其中”。从前玻璃是昂贵的进口奢侈品,大厅面阔七间,也是王侯将相的宅邸规格,一个乡间布衣竟有如此抱负,李伯元对此评论道:“其胸襟实有过人处。”
两三年间,李鸿章不仅学识大有长进,个头也长得飞快,偶尔也显得很顽皮。一天,李文安约同村的王先生一同来考儿子,一进门就看见李鸿章正与几个孩子把桌子垒叠起来,上面放着靠背椅,李鸿章端坐中央,以将相口吻发号施令,突见先生和父亲来到,他战栗着不敢下来。王先生说:“不要怕,我出一上联与你,若对成了则不罚你。”说完即说出上联“三下下到地”,李鸿章应声答道“一飞飞上天”。王先生笑着将他扶下来。李文安喜形于色,这孩子每次对对子不仅对仗工整,文采华丽,更是在气魄上远远超过了他的哥哥李瀚章。男子汉的大气和霸气时刻蕴藏在这个小小少年的胸中。
李鸿章从小爱放风筝,大约11岁时,他跟哥哥李瀚章、弟弟李鹤章经常在一起放风筝。有一次,这哥仨又去放风筝,这风筝飞得老高,李鸿章正高兴着,不知从哪儿刮来一股邪风,风筝一个倒栽葱扎到旁边的池塘里去了。李鸿章过去找,没想到池塘中间倒了一棵树,风筝挂在枯树枝上,他拽了半天拽不下来,扑通一下掉进池塘里去了。他的兄弟们吓坏了,赶紧往有人的地方跑,一边跑一边呼救。远处正好有几个农夫干活,听到呼救声赶紧跑过来,跳下池塘去,七手八脚地把李鸿章救了起来。这时,他的父母也来了,李氏搂着儿子说,你不会游泳,不会凫水,往池塘里跳个什么劲呀。没想到救李鸿章的人对他父母说,这孩子会点水,我们救他的时候,他一直仰着漂浮在水面,他要是不会凫水,早沉到塘底去了。
事后,李鸿章说,他常常在塘边、湖边听那些渔民教自己的孩子游泳,而且他还听到一句话说“淹死折腾的,活命老实的”,他就牢牢记住了这句话。所以,他索性往后一仰,四仰八叉地浮着,捡回一条小命。
李鸿章不但顽皮,而且争强好胜。他先后拜过3位老师,专心攻读经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少年的乡野生活也给他的成长积累了非常好的草根经验。据说李家养过一缸漂亮的金鱼,全家人都很喜欢。某日,李文安与家人闲聊时谈道,今年金鱼产仔多,家中孩子和馆中学生进学考取秀才的也应该多,并掰着指头数,某人可以进学,长子李瀚章也可以进学。不料,第二天一缸金鱼全部死光了,追究一番,竟是李鸿章干的。李文安问他:“为什么要弄死一缸鱼?”李鸿章答:“这么多人可以进学,唯独我不能进,此鱼不可留。”李文安摇头叹道:“你才11岁,怎么进学呢?”这事反映出少年李鸿章的孤傲性格和毒辣手段,用合肥话说,他从小就是个“狠人”,带有很浓的痞气。也许古往今来,成就事业的人物大抵都有这种“霸气”吧!
李文安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责备李鸿章,反而更加喜欢他了,并着意培养他,以便他尽早考取功名。道光十五年至十八年(1835年—1838年),李文安连续3年赴京会试,无暇授徒,李鸿章便拜堂伯父李仿仙为师,另外还向合肥名士徐子苓学习。由于具有超人的天资,加上良师督导,他在义理、经济之学和制艺技巧方面进步最快。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鸿章考中秀才,岁试时曾被滋园学使拔取第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