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49-1978年综述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83656
  • 作      者:
    马泉山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马泉山,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人,1935年生,1950年入伍。曾在县、区和地区做农村工作。1954年转入工业部门。1956-196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毕业后一度留校,旋即调转外交学院和外交部。“文化大革命”中下放劳动,之后在工厂工作生活近十年。1980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多篇内部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发表的论著有《我国企业领导制度的实践经验与改革趋势》《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966-1978)》《中国工业化的初战——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49-1957)》《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简论》(与李鑫合著),论文有《我国国营工业企业扩权的界限应该在哪里》《正确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传统文化并非决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毛泽东的独特视角:农业就是工业》《完整把握邓小平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互相兼容的思想》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新中国创业年代的前30年,迈步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上,既有高歌猛进,也有坎坷和挫折,外部障碍与国内问题常相交织,显见中国工业化道路具有特殊的困难及鲜明的个性。作者马泉山以四卷本“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对这一历史进程重加梳理,不妨说,是探索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科的一个分支——新中国工业化史的尝试,只不过采取了回望录的形式。《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49-1978年综述)》是在前三卷即《中国工业化的初战——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49-195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的经济起飞实验——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58-1965)》(待出)、《中国工业体系的纵深配置——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66-1978)》(待出)分段论述基础上的综述卷。作者把当代中国工业化历史的研究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纵坐标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横坐标上,做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立论立足详实的统计资料,加以中外对比,验证中国工业化成就之卓著,构成《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49-1978年综述)》显著的优点;且以回溯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工具,融历史分析与经济分析的互相结合,着重展现新中国前3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厘清迄今的诸多误读,则是该卷*为用力处。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新中国重启工业化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面临的特殊国情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础上以速度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
第四节 特殊条件下的创业年代
第五节 真理的社会实践标准与两种判断

第一章 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社会转型
第一节 时代特点与中国情况的结合
第二节 社会变革都要有人的自觉推动
第三节 《国史稿》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是一个过程

第二章 从农业国转变为工农业国
第一节 关于中国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
第二节 农业中国跃进为工业一农业中国的标志
第三节 不二选择的生存战略与重轻农转换农轻重的艰难
第四节 对待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第三章 大国地位的实至名归
第一节 贫与富、弱和强的相对性
第二节 贫富的转化
第三节 强弱的转化
第四节 真正的软实力:关于纸老虎论断的思想价值
第五节 国际社会不能忽视的声音

第四章 党的第二代领导对新中国前30年的总结
第一节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论新中国前30年的巨大成就
第二节 邓小平论新中国前30年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陈云论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为什么没有取得本来应该取得的更大成就
第一节 关于新中国发展成本的探讨
第二节 局部自卫战争的影响
第三节 因应国际事态的部分投入没有相应增加有效用产出
第四节 探索的失误导致部分发展成本不能获得发展成果
第五节 投资未来摊薄了当期收益
第六节 艰苦奋斗的经济学解读:为后续期垫付发展成本

第六章 从比较中认识前30年
第一节 同旧中国近百年特别是蒋介石执政时期的比较
第二节 同现今发达国家工业革命时期的比较
第三节 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比较
第四节 平均预期寿命的比较

第七章 工业化快速推进遗留的问题
第一节 农业发展滞后
第二节 重工业内部比例失调
第三节 能源和交通运输投资不足
第四节 商业网点稀少购销不畅
第五节 城市功能建设落后
第六节 集权过度
第七节 城乡都有少数生活困难的家庭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