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工业革命:理论逻辑与战略视野:theoretical logic and strategic vision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96719
  • 作      者:
    黄群慧,贺俊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黄群慧,男,1966年8月生,汉族,河北省石家庄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1986年、1991年和1999年先后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7月至1996年9月,在河北经贸大学任教,历任工业经济系教研室主任,市场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1999年7月至2007年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研究员。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历任副局级学术秘书、经济学部工作室主任和经济学部主任助理,代理副局长,副局长。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2013年11月至今,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工业经济》和《经济管理》杂志主编。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常务副理事长。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和企业管理,曾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独立撰写、参与撰写著作十余部。获第十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二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优秀专著奖、第三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优秀论文奖、第十四届国家图书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等。。贺俊,男,1976年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与创新创业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产业经济学博士。1995~1999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获产业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2002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2008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2005年任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分析师;2008至今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企业战略和产业发展。曾获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著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对策研究奖特等奖、一等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是当前及未来深刻影响全球竞争格局、中国经济转型、企业战略调整以及我们每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经济现象。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十二位研究人员长期关注和研究新工业革命问题的成果结晶,基于严谨的学术概念和分析框架,揭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演进逻辑和发展脉络,帮助读者批判性地审视关于新工业革命的各种似是而非的流行说法,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和理性认识。
展开
目录
导 论 新工业革命与制造强国战略/1
一 问题的提出:新工业革命/1
二 工业革命、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8
三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强国战略/13
第一章 新工业革命、制造的重新定义与中国制造业发展/20
一 引言/20
二 对制造和制造业经济功能的重新认识/21
三 新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特征/24
四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带来的机会与冲击/28
五 重构中国制造业新竞争优势的战略部署/31
第二章 新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范式及其政策含义/35
一 新工业革命的技术结构特征及其政策含义/35
二 新工业革命的经济结构特征及其政策含义/39
三 结语/43
第三章 信息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45
一 引言/45
二 当前中国ICT投资、资本存量和投入强度测算/48
三 ICT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53
四 ICT资本深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56
五 ICT对中国TFP增长的贡献测算/59
六 结论/62
第四章 产业融合与制造业服务化/66
一 引言/66
二 产业划分、产业融合与制造业服务化/68
三 制造业服务化现状与趋势/73
四 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动力、挑战及潜力行业/78
五 一体化解决方案主要模式:基于案例比较视角的分析/86
六 政策建议/94
第五章 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历史考察与展望/101
一 引言/101
二 生产组织方式与技术浪潮的历史考察/102
三 五次康德拉季耶夫长波中的生产组织方式变革/106
四 第六次康德拉季耶夫长波与技术经济范式转变/117
五 对新型生产组织方式的展望/123
第六章 制造范式转换的能源基础/128
一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128
二 制造范式与能源基础协同演进的历史分析/133
三 支撑“新工业革命”的能源基础转型/139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143
第七章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企业竞争范式的转变/148
一 问题的提出/148
二 竞争环境:超竞争环境成为新常态/149
三 竞争理念:基于共享价值的竞合观成为新主流/153
四 竞争方式:生态圈竞争成为新潮流/157
五 竞争资源基础:战略性资源构成出现新变化/160
六 竞争能力基础:核心能力发展呈现新动态/164
七 竞争重点:订单赢得因素发生新转移/167
第八章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平台战略与创新/173
一 引言/173
二 平台战略的创新机制/173
三 平台的构建与治理/178
四 平台企业案例选择/180
五 海尔的平台创新实践/181
六 结论与讨论/184
第九章 分散式创新的动力机制与治理模式/190
一 研究背景与概念界定/190
二 分散式创新产生的动力机制/197
三 分散式创新的治理模式/206
四 促进分散式创新的政策建议/212
第十章 “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变革与创新/218
一 引言/218
二 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商业/220
三 大数据驱动管理变革与创新/224
四 “大数据”时代的政策思考和管理启示/230
第十一章 工业机器人发展与人机关系变化/235
一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236
二 工业机器人对就业岗位的影响/243
三 人机互动关系演变和趋势/249
四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问题/252
五 结论和政策含义/258
第十二章 服务化与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变革/261
一 引言/261
二 服务主导逻辑与供应链变革:基于商业模式框架的分析/262
三 服务主导逻辑下的商业模式变革/264
四 电子商务与制造业供应链变革/270
五 电子商务重构制造业供应链的模式:基于典型案例比较的分析/280
六 结论与展望/290
第十三章 主要工业化国家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思路和措施/293
一 美国激活制造技术优势的思路与措施/293
二 日本制造业政策基本思路与主要措施/299
三 德国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战略思路与重点工作/309
四 比较与启示/316
第十四章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产业政策的反思与重构/321
一 现阶段中国产业政策的基本情况与特征/322
二 新工业革命和经济新常态双重背景下的产业政策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326
三 产业政策转型的方向是构建功能型产业政策体系/330
四 推动产业政策转型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335
后 记/34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