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学家董志龙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8028603
  • 作      者:
    江可达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江可达,著名作家,情绪学创始人,著有《扛起中国经济论坛大旗的人》等经典作品,历任《人民日报》(海外版)部门主任等职,现为中国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展开
内容介绍

董志龙先后创立了中国特色的资本农民学说、社会保障积分学说、中国金融学说、中国资本学说、法治政府学说等五大理论,为中国发展特色理论体系建设奠定基础。《经济学家董志龙》开篇讲述了董志龙艰苦成长、刻苦求学的历程,后半部分以董志龙从文学领域转战经济领域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其在经济领域的实践,表现了他智慧、前瞻、好学、敏捷及永远积极向上、不屈不服的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乡村岁月

浙江省东阳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物阜民丰的地方,素享“歌山画水”的美誉,历史文化积淀也十分厚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分迅猛。早在1995年,东阳市就已跃居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2001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名列全国各县市第71位;2003年前移了22位,列第49位,荣居全国最早的百强市之一。在社会文化建设中,东阳市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著名的横店影视城就坐落于东阳的横店镇,横店也成了国家4A级旅游区、亚洲最大的外景拍摄基地。辖区内,落鹤山风景区、东白山风景区、三都胜景风景区、屏岩洞府风景区、黄藤岩风景区分布左右,构成了一道得天独厚的风景。驰名中外的横店集团、广厦集团,构成了东阳市工业经济的主干。此外,东阳世界贸易城是全国最大的木雕工艺品集散地之一,客商来往十分频繁。工业经济与文化发展,人与自然环境,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形成了十分和谐的融合状态,社会生活中的物质与精神在这里形成了自然合理的共鸣。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早知道东阳也许是从中学课本中明代学者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据考证此文中的东阳就是今天的浙江省东阳市。读过这篇文言文的人大都会记得并形成一个很深的印象棗东阳是一个学风浓厚的地方,也是一个盛产书生的地方。

的确,东阳的学人出奇的多,且名人辈出。从历史到今天,产生过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当代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严济慈都出生在东阳。纵向比较,可以说今天的东阳沿袭了东阳人好学的乡风,学风之深厚与历史上各个时代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据统计,目前在国内外工作的东阳籍博士和博士后有300多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4名,具有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的东阳籍人士达2100余人,为此,《人民日报》曾以“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为题做过专题报道。

1966年,董志龙就出生在这个学风浓郁,名人辈出的地方棗东阳所属的一个偏僻山村棗南市街道里岭头村。1966,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数字,这个数字与新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

与全国各地的状况大同小异,东阳的1966年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份。出生在这个年月,本身就是一种考验。

董志龙的爸爸董松其是一位为人十分厚道的本分人,学了一身好手艺,在乡邻中很有口碑。爷爷早年曾经商,在新中国成立前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并不容易,几经波折,辛苦经营积攒下来的只是南市街道里岭头村的几间老屋。董松其在家中排行老二,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倔强的个性,认准的事没有谁可以阻挡得住他。董松其童年时代的家境并不宽裕,13岁的董松其就立志要改变家境。当他得知当时金华的浙师院(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建设工地正在招工时,立刻打点起行囊准备到金华学艺,奶奶看他年纪小说什么也不让他去,可是拗不过他,最后只好流着泪做了点干粮送董松其上路了。

13岁的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当董松其满怀期望带着干粮徒步来到金华的时候,早已饥肠辘辘了,几次拿出干粮想吃上几口,想一想招工的事还没着落,还不知要等多少时候,就咽了咽口水忍住了。直到后来董家几兄弟缠着董爸爸讲故事,每每回想起当年的一幕时,董爸爸还常常会叹口气道一声:“那时候,苦哇!”

好不容易找到了工地负责招工的人,可招工的人看他年纪小摇着头不肯收留。却禁不起董松其的软磨硬泡,最后勉强答应收留了这个学徒心切、瘦瘦的眼中透出一股倔强气的少年。并讲好了条件:管吃住,每个月有一点少得可怜的零花钱。

董松其二话不说,痛快地答应下来。他并不在乎给多少工钱,只要管吃住,能给家里省份口粮,还能学到手艺就知足了。就这样,董松其开始了他的学艺生涯,凭着一股子犟劲,一股子钻劲硬是一点一点学了一身过硬的木工建筑手艺活。几年以后,董松其的木工、瓦工、房屋设计样样在行,成了东阳十里八村有名的能人。

里岭头村与梅塘村是南市街紧邻的两个村,董志龙的母亲朱金风就出生在与里岭头村紧邻的梅塘村,两村之间走路用不了几分钟。朱家的家境也不宽裕,姐妹五个,朱金风排行老大。当时,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东阳也搞得风风火火,年仅十几岁的朱金风就积极投身其中。那段时间,朱金风的内心充满了激情,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掩护营救革命同志,救济倾向革命的困难群众,集会,演讲,忙得不可开交。她成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妇救会会长,并光荣地成为中共东阳特委委员。当年被她营救过的革命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不少都担任了当地政府的要职。

后来,日寇投降,内战爆发,她更加坚定地站在党的身边继续着革命工作。在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朱金风也曾遭到恐吓,家人极力劝说她放弃工作,可她毫不动摇,义无反顾地坚持着为党工作,直到迎来一个新中国。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朱金风工作得更起劲了。战场上的战争结束了,可社会斗争才刚刚开始。当时的东阳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土地改革,四清,三反五反,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家里人曾劝她不要出头,可她却从未动摇过。作为基层妇女干部,她认准了只有紧跟共产党才能建设新中国这个理,义无反顾地积极承担起党交给的各项革命工作,每次运动都坚决执行党的指示。当时的东阳县管辖区域很大,是一个中心县。妇女工作又是一个很烦琐的工作,有时需要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因此工作量很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在繁重的工作锻炼中,朱金风也慢慢变得成熟起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妇女主任、县妇联委员。

那时,董松其已成长为一个十里八村有名的手艺人,在乡邻的眼中,也是见过世面的能人。邻村加上俩人又都闻名乡里,在好心人的撮合下,两个人由相识、相知到相爱了。不久,就在两家人的催促下结成了连理。

婚礼办得很简单,房子是父辈留下的老房子,酒席摆的是家乡的老黄酒。唯一不同的是,新房中多了两床新被褥。

那时,董松其已有了自己的固定工作岗位,只是工作地离家很远,在江西境内。新婚不久的两人又分开了,董松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一年到头都难得回家一次。

1956年是董松其最开心的一年,这一年,董志龙的大哥出生了。为了照顾妻子,他特意远从江西赶回家,买来滋补品,悉心照料产后的妻子。返回江西后,还是放心不下,又特意安排好住处返回来,准备把妻子接到江西以便照料。可是,朱金风却犯了难,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怎么办?考虑再三,挨不过亲友们的劝说,加上产后虚弱,最后同意携着幼子去了江西。

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工作紧张而繁忙。董爸爸本想把妻子接在身边,一可免去了通讯不便造成的思念与担心,二可以在工作之余尽心照料妻儿,本是一件好事。可不料这一接却接出了朱金风一生中最大的一个遗憾:她因远在江西与组织联系不畅,失去了参加当地第一期干部培训班的机会,并由此永远离开了心爱的工作岗位。那个年代,错过了一天,就会错过一生,一点不假。

可董爸爸却不这么看,每每朱金风提及此事,董爸爸总是乐呵呵地道:为革命培养后代也是大事嘛!而每听到这句话,朱金风也就会心地一笑不再抱怨。

那个年代,东阳的社会斗争情况十分复杂,董爸爸也是在为妻子担心,接在身边俩人相伴总要好得多。理解了董爸爸的心情,朱金风一则感动,二则不忍心丢下咿呀学语的幼子,再一想,新中国已经诞生了,为国家工作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心里也就安静下来。

就这样,董妈妈相夫教子,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第二个孩子降生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乡村岁月 

第二章青春像彩虹 

第三章挥洒青春铸文章

第四章从文学到经济 

第五章开辟一方圣土 

第六章力量来自行动 

第七章扛起中国经济论坛的“大旗”

第八章把根留住

第九章用文字为人性筑巢 

第十章维也纳的中国声音 

第十一章沙产业经济研究 

第十二章奏响生态文明的乐章 

第十三章激扬新政

第十四章走向哥本哈根 

附录董志龙论中国经济 

  附录1货币战争的本质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附录2人民币国际化思想综述 

  附录3资本革命理论的核心内涵

  附录4资本农民唤醒沉睡的乡村

  附录5财富理论助力中国梦 

  附录6法治政府构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