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吃》:
1931年春,合川驻防军陈书农部撤走,提去了存入商号中的大量存款和利息,再加上原来与驻军周旋,开支过大,同德福渐渐出现外荣内枯的衰败迹象。余复光毅然收缩了经营范围,将桃片商号交二弟经营,自己则开包席馆,数年之间获得巨额利润。同德福得到资金补偿,又迅速得到振兴。
1940年,敌机频繁轰炸,城内生意难以维持,余复光抖擞精神,苦撑苦挣,在城郊石鼓坝加工原料和半成品,每天运回城内制成成品出售。同一时期,三民斋等也在艰难的环境中支撑,继续生产。
1942年起,敌机轰炸渐渐稀疏,合川市场恢复繁荣,同行竞争又趋激烈。当时,三民斋桃片集合一批技师,又以1936年四川省物展会二等奖为后盾,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同德福的劲敌。余复光及时采取对策,利用新工艺改发糖为搅糖,又增加了玫瑰片、云片等桃片系列产品,推陈出新,适应市场的不同需要,在竞争中处于均势地位。
在余复光经营同德福的同一时期,三民斋等桃片商铺也在努力竞争,不断改进工艺,创制新产品,宣扬合川桃片。这一时期,合川桃片逐渐名震四川,走向世界。
1952年,合川县供销社在同德福旧址建起了糖果厂,公私合营后,同德福厂名一度更改,加入合川县糖果厂。再后来,公私合营糖果厂并入国营糖果厂,并将合川桃片注册为“三江牌”商标。川洲、三江、三民斋、金典等品牌迅速崛起壮大,同德福亦在1982年恢复了厂名。2007年,合川桃片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德福”余晓华、“川洲”荆世勇、“三民斋”石成林为其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积淀
在民风淳朴的合川,桃片是馈赠亲友的首选佳品。早在清朝时期,合川县举人张森楷把合川桃片作为地方特产,带至成都、北平等地赠送师友,滋润甜美的合川桃片极受称赞,渐渐声名远扬。张森楷后来成为了实业家、史学家,并于1912年主持编修了《合川县志》。此后,馈赠桃片逐渐成为合川人的一项传统。无论亲友登门,还是外出访友,提上一盒桃片,既物美价廉,又适当得体。时至今日,桃片仍是合川人重要的传统赠礼之一。
品牌建设
川渝之地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而合川桃片以其香甜软糯的风味独树一帜,并成为合川的一张“名片”。美食家将川式糕点的风味概括为“甜肥软糯,香酥松脆”,而合川桃片以其“软糯”特点和甜美口味成为其中的重要代表。1917年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合川桃片曾获得金质奖;1920年,同德福桃片在成都花会物展竞赛中,获得优质奖章;1981年,合川桃片获得了国家质量奖;2009年,合川桃片又获得了国家地理商标和地理标志,受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到2007年,合川已有桃片糕点企业40多家,较知名的主要有川洲桃片、三民斋桃片、三江牌桃片、同德福桃片、金典桃片等,年生产各类桃片4_5万吨,销售收入5.6亿元,利税2.1亿元。合川桃片正迅速成长为合川的支柱产业,成为重庆传统名优食品的代表。
合川桃片历经百年发展,取得今日之成就,其关键在于“技艺”“质量”和“创新”。川洲、三民斋、同德福等品牌企业,无不重视此三者。合川桃片所用糯米、白砂糖、核桃仁等均选上等优质原料,选料过程严格。地方质监部门还牵头制定了合川桃片生产的地方标准,对其用料和工艺作出规范,并制定了“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三大指标,确保了合川桃片的质量、卫生和口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