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有道:缔造家族企业的百年辉煌》:
在东方,父子关系在统治中国的儒家思想中不断演化。被赞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孔老夫子曾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里的“父”与“子”还是一种并列关系,强调做好各自本分。到董仲舒时提出“父为子纲”,这时候就是归属关系了。
至清朝演变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样父亲对儿子的绝对支配的说法。一次又一次的发展,父权主义社会渐渐形成。
2015年中国社科院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平均年龄为62.7岁。他们是伴着新中国成长的一代,但是他们的父母亲、祖父母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这也造就了他们身上别有韵味的特征,他们是新老交替的一代。而到了“富二代”,就是完完全全地“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了,优渥的生活和开放的思想已经将他们脑海中所剩不多的传统文化冲刷得溃不成军。
种种差异造成父子在思想上的交锋,以何种方式相处,也是老子和儿子的一大问题。
一、中国强人:进击的曹德旺从食不果腹到腰缠万贯,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曹德旺的商业帝国发展史就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缩影。曹德旺白手起家,保持着“为中国人做一片属于自己的玻璃”的初心,几十年来不断做大做强,举目国内,无人可堪一战后,又剑指西方,进军国际市场,以无可阻挡的黑马姿态一度将美国汽车玻璃市场1/3的市场份额斩获囊中。
1.饿出来的玻璃大王闽剧里有一出戏,叫《门槛刀痕》,讲述的是一个中国传统戏剧里常见的嫌贫爱富的故事题材,故事的主人公原型就是曹德旺的曾祖父曹公望,也是当时的福清首富。不过曹氏家族在曹德旺爷爷手里没落了,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远赴东洋在布店里做学徒,学做生意,回国之后成为上海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所以,对1946年出生的曹德旺来说,这份商业基因是融烙在他骨髓里面的。
1949年,为躲避战乱,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携全家从上海回到当时的福建省福清县的老家,他们乘坐的油轮安然无恙,运载行李货物的铁壳船却沉没了,曹家从此家道中落。
饥饿是曹德旺幼时最惨痛的记忆,一天只能吃两顿饭,还只是些汤汤水水,不能吃饱,这对喜欢在嘴上抓挠的曹德旺来说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情。以至于很多年后,想吃什么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的腰缠万贯的他,还是不能克服童年时饥饿留下的阴影。
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织的一次去甘肃的考察中,曹德旺入住宾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溜出去找坐车时“看上去就流口水的猪蹄”,考虑到西装革履地啃有碍观瞻,他还颇费心思地先走进旁边的拉面馆,让拉面馆老板代为购买。
饥饿是人的本能,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类的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满足不了时,人就会爆发巨大的潜能,这个理论在“吃货”曹德旺的身上尤为明显。
1961年,15岁的曹德旺在上了六年学后,这个家庭无力再支撑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作为家里老二的曹德旺干起了与发家前的朱元璋一样的工种——放牛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