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全档案(修订版)》:
干栏式的房屋、设计复杂的水井、发达的原始水稻种植、精美的兽牙和玉石装饰品等等,这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创造通通都属于一个文明身上的光环,并且这个文明是处于距今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你会相信么?然而,这正是河姆渡文化遗址活生生的标记。
仅仅这些已带给世人足够的震撼,但河姆渡遗址显然并不满足。它在带给世人足够惊叹的同时,还充满着极度的神秘——活跃2000多年、拥有高度文明的河姆渡人竟骤然间消失了……
纯系偶然发现的文明源头
长江,这个贯穿中华大地、绵延六千公里的亚洲第一长河,尽管总长度超过了黄河,却始终没有像黄河流域那样,诞生一个又一个人类文明。黄河流域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长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俨然已与早期的人类文明绝缘。
然而,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使长江是早期人类文明荒漠的论断很快成为昔日的笑谈。1973年,为相应国家“以粮为纲”的号召,浙江余姚罗江公社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由于罗江公社地势较低,经常有洪涝灾害的威胁。所以,公社开始对姚江上的排涝系统进行大改造。而这个时候,不寻常的事发生了。
6月下旬的一天,公社队员在深掘河道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夹炭黑陶骨,并且还有瓦片、骨头等。公社领导意识到可能挖到“宝贝”了,立即将情况报考给县文物主管部门,并暂停工程,等待文物部门的安排。文化站的同志经初步探察,认为这的确是年代很古老的文物,并且这里的地下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文物。随后,浙江省文管会派出王士纶先生到现场实地勘察,并带回了许多实物标本和动物骨骼。经对采集实物的初步研究后,省博物馆当即组织力量迅速进行试掘,出土了一批乌黑古朴的陶片、斧痕累累的木构件、斑驳破碎的兽骨。种种迹象表明,这是浙江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后来,在1973年和1977年,考古人员对这个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遗址共计面积2630平方米。遗址由相互叠压、又有内在联系的4个文化层组成。经考古专家鉴定,它们为距今5000年前的第一文化层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第四文化层。并且在发掘过程中,遗址出现了一口带有井架的水井,可以据此判断出,这里很可能是古人类居住的村落。通过两次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
这无疑是长江流域人类考古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这个遗址也因位于余姚市的河姆渡镇,便命名为河姆渡遗址,并被迅速传遍了整个世界。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中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国展览,深深地震撼着整个世界。该遗址的发掘也开启了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考古发掘探索。尔后陆陆续续在长江流域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也以河姆渡命名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成为了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被确立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这次偶然发现的河姆渡遗址,开启和确立了河姆渡文化群,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填补了长江流域无早期文明史的空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