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粉丝经济”背后的金矿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粉丝显得如此重要,因为“粉丝经济”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粉丝金矿”,而我们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把这些金矿挖掘出来。从粉丝到“粉丝经济”,再到“粉丝金矿”,我们需要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
郭敬明和韩寒的粉丝帝国
21世纪什么最值钱?这个问题也许会有很多种答案,而我的答案是粉丝。作为新生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郭敬明和韩寒都各自拥有自己的粉丝帝国,正是越来越多的“铁杆”粉丝使得他们登上了事业的巅峰。
2014年的电影暑期档有两部电影最为吸引眼球,一部是郭敬明的《小时代3》,一部是韩寒的《后会无期》。《小时代3》的最终票房达到5.2亿元,而《后会无期》的最终票房高达6.5亿元。如此高的票房,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里格外引人注目。
2014年的暑期档注定是为了郭敬明和韩寒准备的“战场”,而这场比拼与其说是两个知名作家在竞争,还不如说是郭敬明的粉丝们与韩寒的粉丝们在“拼杀”——如果郭敬明和韩寒没有各自背后的粉丝帝国,那么不仅无法获得电影票房的成功,恐怕连受到媒体和公众关注的机会都没有。
从郭敬明和韩寒电影的成功经历上,我们不难看出,粉丝群体不仅具有超强的经济潜力,甚至可以左右市场的判断和发展。
郭敬明和韩寒,除了都是作家以外,似乎没有任何的相同之处。对比而言,郭敬明用自己的作品架构了完全世俗化的故事,不存在任何的政治倾向与现实议题,他的小说和电影成就了粉丝们的“粉红少女/少男心”;而韩寒则以最为犀利和敏锐的言辞和笔触,痛快淋漓地评点时事与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众多粉丝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公民韩寒”。
虽然郭敬明和韩寒的文风和个人风格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对于粉丝的态度都是非常一致的。韩寒从“公民韩寒”到如今萌萌哒“国民岳父”,对待自家粉丝的态度一直都是包容和忍耐的;而郭敬明更是把粉丝经济做到了极致,不仅与粉丝有着充分的互动交流,同时毫不掩饰地维护自己的粉丝,在各种公开的场合,以及媒体的面前大方地为自己的粉丝说话。
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从小说到电影,每一次变化都离不开粉丝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小时代”系列是被郭敬明的粉丝们捧成时代经典的;而韩寒的《后会无期》成为经典也是粉丝们力捧的结果。粉丝经济不仅成就了郭敬明和韩寒的事业巅峰,同时也使得他们成为粉丝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今天我们谈到粉丝经济,就必须要说一说郭敬明和韩寒身后的粉丝帝国。
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从《小时代1.0》开始,就聚拢了大量的粉丝,第一版发行120万册,发行的第一天就被一抢而空,甚至有粉丝因为没有买到书而痛哭流涕。到了《小时代2.0》的时候,该书已经成为了出版物中的奢侈品,虽然限量版定价99元,但是也没能够挡住粉丝们的热情,依然是供不应求。当《小时代3.0》发行之后,随着“小时代”系列四部电影的热映,郭敬明已经和他的“小时代”一起,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成功神话。
韩寒在将《后会无期》从小说转变成电影的过程中,充分地证明了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商品经理。在电影的宣传上,韩寒强调了电影的文艺度,使得看过电影的粉丝们都以“文艺青年”自居,而韩寒将歌坛大神级人物朴树与之捆绑营销,收获了更多有品质、有深度的粉丝群。同时,韩寒的宣传团队思路清晰而敏锐,四轮造势宣传节奏明快,目标明确:
第一轮:宣传韩寒要做导演,同时制造话题与郭敬明进行PK;
第二轮:宣传韩寒的“国民岳父”身份,与更多的粉丝进行互联网互动;
第三轮:宣传朴树等文艺大神,提高《后会无期》的文艺气质;
第四轮:宣传《后会无期》中的经典金句,赢得更多粉丝的关注以及转发。
经过以上的四轮电影宣传,韩寒的《后会无期》被打造成具有文艺深度,同时具有超强优越感的文艺电影,有网友评论:“没看过《后会无期》,都不好意说自己是文艺青年。”
无论郭敬明和韩寒经营粉丝经济的手段和方式有多少不同,但是粉丝经济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和超高的人气是不可忽视的。简单来说,现代的市场中,无论你从事哪一种职业,或者经营何种企业,没有粉丝就没有市场地位,没有粉丝就不会有经济利益,而粉丝的多寡和质量不仅能够直接决定职业高度和企业未来,还能够直接影响市场的走向和未来。
由此可见,粉丝已经不再是偶像的“附属品”,而更多的企业和个人都已经逐步认识到粉丝的重要性,并且也在深入研究如何将粉丝群体转变为经济利益来源。
郭敬明和韩寒依靠着背后的粉丝帝国,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巅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宣传团队将粉丝营销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粉丝营销开始拥有了专业的策划和执行团队。可以说,粉丝的力量已经强大到左右市场的程度,任何忽视粉丝经济的个人、团队和企业都会面临着被市场所淘汰的命运。
简单来说,粉丝经济就是在打造影响力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从普通的关注者逐步转变为拥护者和崇拜者,进而产生“粉丝电影”“粉丝IP”“粉丝品牌”等。粉丝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粉丝对于商品和团队的忠诚度,相比之下,普通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粉丝经济的市场,因此郭敬明和韩寒的团队针对粉丝的营销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总而言之,郭敬明和韩寒拥有各自的粉丝帝国,而他们正是这个帝国的中心人物。郭敬明与韩寒的成功就在于他们将自身的影响力和互联网社交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精心打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粉丝帝国,以此来获取更多、更长远的经济利益。
小米手机:“发烧友”的粉丝文化
2011年8月,小米手机在北京798艺术中心举行第一次商品发布会;2012年2月,小米手机的电信版在12个小时之内预订45万人次;2015年1月,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公布,小米公司在2014年总销售量是6112万台小米手机,增长率为227%。(以上数据来自百度百科)
如此惊人的企业增长率不得不让所有曾经质疑小米公司和雷军的人放弃质疑,进而刮目相看,同时雷军和小米手机的“粉丝文化”也成了各大企业争相研究的新营销课题。
小米公司用最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打造了小米手机独一无二的“发烧友”粉丝文化。
首先,运用企业优势和精英员工,建立小米手机的主题社区,以此培养粉丝群。
建立主题社区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粉丝群,在建立相对固定的粉丝群之后,再从市场的角度细化粉丝群。小米公司主要将粉丝群按照年龄层次细分,在大概25~30个区间中,寻找到经济相对独立,并且处于事业发展期,同时也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的粉丝。这些粉丝的消费观念相对比较超前和时尚,愿意尝试并且对手机消费有所偏好。
建立主题社区的最大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集中有共同爱好的粉丝群体,同时敏锐地抓住粉丝群的共同特质。其中蕴含的商业思维就是:商品在为粉丝服务的同时,粉丝也在为商品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以及市场的最新动态。
正是因为小米公司明白粉丝群的重要性,所以才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来建立有针对性的主题小米手机社区。运用娴熟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小米手机为自己赢得了最大化的粉丝群体。在赢得粉丝的基础上,小米手机开始了一系列以粉丝为主体的营销活动,使得小米手机的粉丝们不仅充分地享受到了“粉丝福利”,而且以身为小米手机的粉丝为荣。
其次,运用多种互动模式,从众多的粉丝中,逐步培养一批“铁杆”粉丝。
小米公司在社区中不断发布新的互动模式,使得粉丝们不仅能够怒刷存在感,还能够见证小米手机的每一次进步以及每一个创新。通过这些互动模式,小米手机从为数众多的粉丝中,逐步培养出一批“铁杆”粉丝。
对于任何一个商品来说,拥有自己的“铁杆”粉丝,就等于拥有了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小米的高层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在每一次互动中,粉丝都能够直接与小米高层进行交流,很多粉丝的优秀创意,不需要任何的中间环节,就能够直接被小米的高层所采纳。因此,每一次的互动交流,都成为了大规模、高效率的“头脑风暴”。
优质的互动活动,不仅调动了粉丝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粉丝的参与意识以及存在感,使得粉丝认为小米手机就是自己的手机——你想要怎样的功能,那么你就可以提出怎样的意见,并且你的意见是说给小米公司的BOSS听的。简单有效的互动模式,培养并保持了小米手机的“铁杆”粉丝的数量和质量。
最后,运用企业的优势技术,在“铁杆”粉丝中进行小规模的内测。
小米从第一部手机开始,每一款新机在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之前,都必须要通过“铁杆”粉丝的内部测试,即让“铁杆”粉丝试用工程机。在试用的过程中,“铁杆”粉丝会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小米公司,而小米公司则根据这些反馈,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工程机。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曾经说过,小米手机的改进建议三分之一都来自试用工程机的“铁杆”粉丝。站在小米公司的角度,“铁杆”粉丝试用工程机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为小米手机传播口碑的过程。
实际上,现在是一个自媒体时代,每一个粉丝的手中都掌握着广告资源,如果每一个粉丝都能够在自己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晒一晒小米手机,那么这样的广告宣传不仅规模庞大,而且也会具有非常良好的宣传效果。
如果你是小米手机的“铁杆”粉丝,那么你也许曾在商品发布会上见过董事长雷军,看到亲自讲解小米手机的各种功能。小米公司精心营造一种“小米手机就是粉丝手机”的氛围,使得“米粉”们将自身融入到小米手机开发、生产、销售、创新的每一个环节中,同时,极强的参与感也增强了小米公司和米粉之间的亲密度。
小米手机的“发烧友”粉丝文化,就是要不断地增强粉丝们的参与度和参与感,使得“米粉”们能够融入到小米手机从研发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让他们对于手机的一切设想和理念,都能够通过小米手机得以实现。
如此一来,小米手机与粉丝之间就产生了最紧密的联系,而“米粉”们也从“铁杆”粉丝上升到了“发烧友”的层次。而小米手机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和引导的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粉丝愿意成为小米手机的“发烧友”,在众多的手机品牌中,只选择小米手机。
从品牌的角度上说,小米手机已经成为了“米粉”心目中不可取代的手机,即使小米手机不是那么完美,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小米手机。这就是粉丝的力量。而站在市场的角度上,拥有了为数众多的“发烧友”之后,小米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就有了保障。成功地经营粉丝经济,促使小米公司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手机品牌,并且成为互联网时代营销成功的典范。
“罗辑思维”:数百万粉丝,估值13亿元
毋庸置疑,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无论是购物、吃饭,还是学习、答疑都离不开互联网,而“罗辑思维”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知识社群。“罗辑思维”的每一期节目都有非常鲜明的主题和理论,不仅能够让粉丝触摸到真实有效的知识,而且能够给予粉丝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罗辑思维”所推崇的价值观就是“有种、有趣、有料”,而其独立而理性的互联网思维,正好契合了80、90后追求自由主义,坚决不要人云亦云的思想。
“罗辑思维”的市场定位非常准确,这在“罗辑思维”的宣传口号中就能够感受到——“死磕自己,愉悦大家”。这样的口号不仅具有现在最时尚的“屌丝”气质,而且也非常符合目标受众的口味,因此,“罗辑思维”很快就拥有了为数众多的粉丝。
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称自己是“手艺人”,创办“罗辑思维”的初衷就是“为大家读书,做大家的书童”,而“罗辑思维”也凭借着罗振宇“死磕自己”的精神获粉无数。那么,“罗辑思维”如何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又如何拥有自己的百万粉丝呢?
首先,全方位地运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优势,使得“罗辑思维”进入大众视野。
粉丝可以运用任何一种互联网方式来观看、倾听、了解“罗辑思维”,同时将自己的打赏和吐槽直接告诉罗振宇。每一天早晨,“罗辑思维”会准时在6:30发出一条60秒的微信语音,粉丝们在收听微信语音之后,回复语音中提示的重点词,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看点。这一条60秒的语音是全年无休的。如果粉丝觉得语音不过瘾,那么还可以通过每周五的45分钟视频了解更多的新知识,以及更多看世界的新角度。同时,“罗辑思维”还建立了微商城、百度贴吧、微信群等互动形式,使得粉丝可以随时与“罗辑思维”进行零距离互动交流。
如此一来,“罗辑思维”运用全方位的互联网和自媒体优势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同时,多形式的互动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聚集起庞大的粉丝群体。
……
展开